外電分析:中共是緬甸鐵拳後的黑手

標籤:

【大紀元10月3日訊】(大紀元記者華明綜合編譯) 緬甸僧侶引導的為爭取民主和自由的大規模抗議遭到緬甸軍政府的血腥鎮壓。外電報導說,雖然北京對緬甸軍政權最具影響力,但顯然不願加以阻止,而且緬甸軍政權的鎮壓計劃是以中共為模式。紐約時報社論譴責說,中共政權罔顧惡行,不說真話。

緬甸為民主和自由抗議

泰晤士報10月1日報導,9月5日當天,大約500名僧侶遊行通過木各具(Pakokku )的街道,警察機警地觀察著。民眾在鼓掌,有三名僧侶遭到狠毒地毆打。

第二天13位高級官員驅車到Maha Visutarama修道院發號施令。憤怒的人群阻擋官員近六個小時,並燒了三輛汽車。四天後,緬甸軍政權的宗教事理部部長杜拉敏貌(Thura Myint Maung)提議與修道院協商如何緩和緊張局勢。

但已經太晚了。緬甸所有的僧侶起而遊行。起初幾十人,然後上百人。到9月20日,大約1000人從仰光的瑞光大金塔(Shwedagon)出發,越來越多的民眾跟隨著他們。

當一隊僧侶9月22日在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仰光居家的護攔外止步不前時,一位低級軍官猶豫的打電話請示。翁山蘇姬在過去18年與軍政權孤獨的抗爭中,被拘留了12年。這位在緬甸1990年競選中的勝利者,最後一次在公眾出現是2003年,仍然是緬甸民主政治希望的化身。

第二天早晨(23日),示威者們呼喊著翁山蘇姬的名字湧向仰光的街道。僧侶的抱怨迅速增長為緬甸軍政權最可怕的惡夢,成千上萬的民眾為民主和自由抗議。

北京對緬甸軍政權最有影響力

此時,外界對緬甸軍政權的外交和政治壓力在加強。英國大使警告緬甸政府使用暴力。聯合國駐緬甸主管帕伽(Charles Petrie)說:如果緬甸軍政權同意對話,聯合國會派遣一位使節協助。

報導說,但更能影響緬甸的是北京的利益關係,緬甸軍政權與中共大使祕密談話,加上唐家璇發給緬甸的機密信息。

中緬兩國貿易往來巨大。中國企業實際上控制著緬甸城市的主要財產市場:砍伐森林、挖掘寶石、採集礦物並修造公路、港口和機場,以便為中共提供資源和商務服務。

在大多數歐洲和美國企業遵守制裁決定時,中國人乘虛而入成為緬甸的新主人。他們出賣武器、進行貿易、提供貿易往來的信貸額度。

於是中國商人賺到意想不到的財富。緬甸流放組織聲稱,緬甸和中共的官員從中獲取巨大利潤。同時,中共聯合國大使面無表情的聲稱,北京的政策將會干涉其它國家的內部事務。

緬甸鎮壓計劃依據中共模式

報導指出,緬甸軍政權的鎮壓計劃是依據中共的模式執行,採取秘密行動、威逼、心理戰術、以及選擇性的使用致命的暴力。

上週三(26日)下午,成隊防暴警察在寶塔(Rangoon)附近的關鍵街道設路障,在他們之後站著那些配備有自動步槍的士兵。僧侶們開始前進,流血衝突發生。根據目擊者說,二名僧侶現場被殺害,三名之後死在醫院。當被打傷的年輕僧侶被帶走時,婦女們在路邊啜泣。

軍警的炮火不斷增強,人群被驅散。當天夜間寶塔受到襲擊,修士遭到毆打並被拖走。第二天早晨血液再次流淌。官方說,九人死亡,實際死亡人數不得而知。到30日,僅幾百名勇敢的抗議者上街抗議,但很快被拘捕。

報導說,該鎮壓方法直接來自中共的教科書。在仰光的外交官說,這個政治教訓在於:中共對緬甸軍政權的鎮壓難脫干係,其相關程度遠比它的公開姿態更密切。因而難以看出30日飛往仰光的聯合國特使甘巴裡(Ibrahim Gambari)的調解會有任何進展。

紐約時報社論:罔顧惡行 不說真話

紐約時報9月30日發表社論說,在數十年殘酷的軍事統治之後,緬甸人民上街要求民主,但遭到緬甸軍政權的殘酷鎮壓。中國、印度和俄國有影響力,但顯然不願意阻止緬甸軍政權狠毒殺害更多的公民。三個國家自稱為世界大國,但卻拒絕承擔必須與那個位置相應的道德責任。

社論指出,中共是緬甸的首要貿易夥伴和保護者。許多其它國家、包括美國拒絕與該政權做生意,但印度和俄國正愉快地賺錢並幫助該軍政權做武器和能源生意。到目前為止,他們全都拒絕使用其影響力,令人震驚地貪婪。

上週三,北京取消呼籲國際制裁,並阻止安理會譴責緬甸軍政權對民主抗議使用武力。上週五,俄國總統普金駁回制裁,聲稱時機尚未成熟及「假設」暴力將停止。

社論說,中共政權是一個獨裁者,俄國越來越反對民主。兩國的官員都害怕內部持異議,並擔心這樣的先例,即允許其他人批評他們自己壓制人民的方式。如同北朝鮮--另一附庸國的情況,迄今為止,北京不坦白承認自己對緬甸的影響最大。

新聞來源:泰晤士報、紐約時報

http://www.youmaker.com/
國際社會譴責緬軍政權令中共恐慌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外電評論:中共當局頭上的陰霾
緬甸血腥鎮壓 朝野同聲譴責
波頓:緬甸政治改變關鍵在中共
旅英緬甸人士倫敦抗議 敦促予中共施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