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庵居士:我怎麼看最近中美兩國的經濟對策?

草庵居士

【大紀元12月4日訊】很多人問我最近中國經濟走勢,特別是股票走勢。說實話,這是個很難的話題。最近中央政府的宏觀調控確實不錯,特別是調高儲蓄準備金率及加大調控信貸規模這兩招。

按照常理,中國的儲備金率已經是世界第一高了,如果放在全球其他的西方國家,這個宏觀調控的手段所起的作用實在是太大了。中國央行將存款準備金率從9%上調9次至13.5%。

但是並沒有很大的效果,問題在哪裡?

10月份的廣義貨幣供給量(M2)同比增速為18.47%,不僅高於2007年年初設定的全年M2增長16%左右的目標,也高於去年末16.9%的同比增速。而自7月份以來,M2同比增速已經連續4個月高於18%,這一速度僅次於2006年上半年。M2增速過高,無疑會增加出現資產價格泡沫和通貨膨脹的風險。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一方面能直接鎖定銀行的流動性,另一方面可以影響貨幣乘數(基礎貨幣供給擴張的倍數,衡量貨幣派生能力的指標),降低貨幣派生能力,減緩M2增速。

廣義貨幣供給量M2被認為是基礎貨幣與貨幣乘數的乘積。2007年以來,基礎貨幣的增長實際上得到了有效控制。央行三季度貨幣政策報告指出,按目前統計口徑,法定準備金計入基礎貨幣,剔除準備金後的基礎貨幣目前增速低於10%。央行2007年通過各種貨幣回籠手段,已基本對沖外匯占款導致的基礎貨幣增長和到期票據。

可是,根據國內公佈的資料,剔除準備金後的實際貨幣擴張倍數要遠遠高於公佈的數字 4.46。這意味著目前銀行的貨幣派生能力仍然相當高。這就是基礎貨幣得到有效對沖後,M2仍然快速增長的真正原因。也就是,信貸增速過快,導致貨幣派生能力增強,進而推高了廣義貨幣供給量。銀行主要是通過發放信貸進行貨幣創造(派生)的。銀行提供的貸款會通過數次存款、貸款活動產生出數倍于原來貸款的貨幣,即派生貨幣。信貸發放得越多、越快,社會上的貨幣量派生得越多、越快。因此,多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雖然會對貨幣乘數產生向下的壓力,但銀行過快的信貸增長大大抵消了這一作用。

具體資料如此下:2007年前三季度,各項貸款餘額同比增速分別是16.08%、16.48%、 17.16%,為2004年第二季度以來增長最快的時期。2007年前三個季度新增貸款3.36兆元,已經超過去年全年的3.18兆元規模。可見, 2007年信貸增速明顯偏快。

銀行信貸增速過快很顯然是目前中國經濟問題的主要原因,中央下大決心控制信貸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這也是我讚揚今天中央政府經濟決策的主要原因。

其實,在幾年前,我曾到處阻止中國銀行業在海外上市,華爾街被我到處遊說,在中美兩國政府及金融界都流傳著本居士這樣一句名言:“只要中國銀行到美國上市,你去告他欺詐,你一定會賺錢”。後來這句話被討論,中國銀行在海外上市的決策被阻止,中國的各個銀行後來在國內及香港上市。

我為什麼要阻止中國的各個銀行自海外上市?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一旦在海外上市,結果和目前被告的中國海外上市公司一樣,中國金融界不僅失去金融控制權,而且會喪失信用,結果淒慘。

國內上市,解決了銀行私有化問題,無論政府如何避諱這個話題,但中國的國有銀行還是通過上市這個途徑私有化了。另一個原因是可以讓中國銀行國內解決原來遺留的壞賬問題。實際上,中國金融界已經將原來的壞賬問題緩解了,雖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但我們不得承認中國銀行的壞賬問題已經因為資金盤子大了,風險也降低了不少。

上面問題的解決說明,很多問題的解決途徑並非只有一個。很多還是可以共贏的。如果我們只會迎合國內政府,不提出反對意見,不採取強烈的反對手段,中國銀行業就可能摒棄國內上市途徑,直接到美國去上市。

如果中國的各個銀行到海外上市,中國的百姓還有金融的控制權嗎?還能有今後的話語權嗎?還能有未來的金融私有化嗎?當然,類似國內銀行在國內上市的問題相對于百姓也有風險和責任。因為解決國內銀行壞賬比例的盤子是全國百姓購買的股票。風險的降低是由於百姓在承擔風險。但問題是,我們可以看到,儘管百姓承擔了風險,但按照國內官僚的作風,他們是寧與外賊不給家奴的做法,他們即使是到海外上市,也是賤賣中國的金融資產,與其賤賣,還不如讓百姓多出點錢買過來。百姓雖然多花了錢,但總比什麼都沒有要好很多。

這次宏觀調控,很顯然也會有百姓承擔損失。原因也很簡單。

控制信貸增量,說簡單了就是緊縮信貸規模。我給中央政府提出這個政策是因為,提高匯率可以解決中國經濟問題,但這個政策必須要一次性進行,緩慢地調高匯率,這只能更多的吸引海外投機資本,最後的結果是雖然延緩了經濟崩潰,但可能會將崩潰引發得更嚴重。

一次性提高匯率,政府無法接受,因為奧運會的原因,政府無法承擔奧運會前的經濟蕭條。這樣說來,壓縮信貸總量就是唯一可行的辦法。壓縮信貸總量可能會影響企業的生產資金,但由於中國是出口經濟主導,大多數的出口企業是合資或獨資企業,而且根據國內資料,出口企業雖然也需要貸款,但實際上他們得到銀行的支持並不多,相反國際貿易之間的資金回款遠好於國內貿易。壓縮信貸直接影響的將會是房地產企業和股市。房地產將會出現資金鏈中斷,這必然會迫使房地產商讓利以回收資本,進一步促使房地產價格回落。同樣,信貸壓縮,股市也會進一步下跌,如果未來的調控能夠讓股市進入緩慢、堅定的下跌通道,令股民不斷小幅度的虧損,以徹底消除投機心態,股指在未來一年時間內重新回到3000點以內,將能夠避免劇烈波動。

由於多數股民都虧損且提升無望,投機行為遭受抑制,股市處於低迷狀態;信貸的緊縮讓樓市進入下跌通道,銀行趁機逼債、開發商不得不將之前的利潤回吐,同時樓市進入穀底。銀行可以借此避免開發商壞賬,而政府如果能採取政策法令對於按揭買房的中產者提供寬限,以避免違約行為的增加,那麼銀行仍有機會逃過一劫,國家無需用巨額通脹來平銀行壞賬,實現經濟的軟著陸。

在此之後,經濟會進入低迷狀態,此後經濟調控的方向應在振興實體經濟,以實現經濟的重新起步。如果政府在此之後能進行土地私有化,通過土地拍賣獲得收入,在蕭條期採取有利於社會福利、醫療、教育等措施,將能夠緩和社會矛盾。當然,這些結果的前提是政府能做到上述幾點,那麼大陸百姓將能夠逃過一劫。

或許,有人問,你怎麼就知道不採取這樣的措施中國經濟就必然會崩潰。中國是否泡沫化,這個話題根本就無需解釋,你能想像目前的中國中石油一家公司的市值就相當於俄國全國GDP嗎?這難道不是泡沫是什麼?中國工行成為世界第一大的銀行,不是泡沫嗎?

既然是泡沫,必然會破滅。花旗銀行看空國內股市,拋售中國工行的股票,淡馬錫拋空中國股票。他們只不過說實話而已。儘管很多時候中國特色都是理由,但經濟規律不會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中國的股民都不是投資者,100%以投機的心態進入市場,這就決定了他們的不理性行為和脆弱的心態,一旦股市上升,就不顧後果進入市場,一旦進入大跌通道,則不顧一切逃出市場——這種行為決定了中國股市將在未來某個時候迎來黑色的一天。

那麼,奧運會召開的8 月是一個關鍵點,外資很可能在奧運前幾個月率先抽身,剩下的就是晾在沙灘裏的魚。對於中國百姓而言,剩下的關鍵就是,這一天何時到來。股民們一致認為明年奧運會前股市都堅挺,所以雖然現在有不小的跌幅,但釀不成災難,因為大家還有信心。但問題是,今天沒有風險,大家都可以躲得過,但奧運會後的風險躲得過嗎?

看看最近中美兩國的經濟對策,我們很明顯地可以看到兩國的未來。

美國正經受著次貸風波,其實,這個損失最大不會超過三千億美元,更何況其中海外將承擔一半以上的損失。在美國最大的損失不會超過一千五百億美元,這個資金損失比例在美國實在是很小。但美國金融界和政府卻看得比天大。宏觀調控不斷出現。而美國降息和美元貶值的結果是,美國貨因為價格低,出口大增,旅遊業也因為美元貶值而遊客大增,但更主要的是,因為美元貶值,美國資產便宜,大量的海外產業資金流入美國,美國會因為這些產業資金而促成實業擴大,實力將大增。

相反,我們中國會怎麼樣?中國增息,緩慢提高匯率,吸引的是全球的投機資金,這些投機資金和產業資金的最大區別就是快速的流動性,美國吸引的產業資金會創造工作機會和財富,中國吸引的投機資金會奪走中國人的財富,增加經濟崩潰的風險。這兩者的區別之大,後果之不同,將會讓人萬分驚恐。

對政府的建議雖然提出來了,政府也執行了,但後面的事情也並不一定會是好的結果。原因何在?主要是利益分配的原因,任何一個政策,儘管他可能是很好的目的,但如果利益集團不能平衡,就很難執行下去,更況且中國是個利益集團幹政的國家。

所以,在很多時候,要想真正的為百姓利益著想,這就需要公平的制度和司法體制。如果沒有這點而去有難同當,最後承擔損失的只有百姓自己。(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組圖:奧斯卡.德拉倫塔 08年早春時裝展
中國傢具黑幕多 越南木冒充海南黃花梨
廣州犯罪新趨勢  三十歲高學歷職務犯罪大增
調查指近半美國醫師心口不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