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冬陞《門徒》來台宣傳 勸世人別被「毒」害

超過10年未演戲 為《門徒》下海客串

人氣 36
標籤:

【大紀元2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妙靜/台北報導) 名導演爾冬陞自1996年在《情人的眼淚》電影中演出後,至今就未再參與任何電影的演出,但這次為了他自己所執導的電影《門徒》,終於親自下海客串演出。為了電影新作《門徒》,導演爾冬陞昨日(2月11日)特地再來台灣宣傳,暢談他拍攝《門徒》這部電影的動機以及拍戲當中的難忘經驗。由於「門徒」劇情是涉及到「毒品」敏感問題,對於近日爆出藝人吸食大麻事件,導演說,希望能在這個世界裡看到好的東西,他覺得每個人年輕時都會犯錯,希望他們不要再傷害自己,他也希望這些人在受到教訓跟懲罰後,能有一個自新的機會。

為求真實 吃了豹子膽訪問毒販

對於拍片動機,爾冬陞導演表示是在《旺角黑夜》時,從警方單位獲得大量的有用資訊,加上自己對毒癮者的好奇,讓他產生拍《門徒》的念頭。爾冬陞表示,雖然在之前已經有許多關於毒品交易的電影,但是一般的觀眾對毒品仍是一知半解,這次為了拍《門徒》,冒著極大的危險,除了到處訪問真實的毒品販子外,導演坦言,當初的自己他形容那時的簡直像是吃了豹子膽。在「沒有辦法事先計畫」的情況下,透過警察朋友接觸毒販,還查了許多書籍還有聯合國的資料,《門徒》才出爐。

肯定《門徒》演員的演技表現

當然導演這次更是難得的親自下海演出,飾演片中警官的角色、擔任吳彥祖的長官。由於在片中和吳彥祖的互動最多,對於吳彥祖在戲中的表現,導演爾冬陞肯定的表示,吳彥祖的戲份沒有明顯的角色特色,也因為這樣他的角色是最吃虧最不討好的,對他而言應該是很大的挑戰,戲中他的表演很穩,沒有搶掉別的角色的戲份,表現上非常大方。吳彥祖表示,他自己從導演身上也學習到不少的演戲經驗,他說:「拍《門徒》是人生最好的歷練!」

同時導演爾冬陞也肯定劉德華的表現,在2000年爾冬陞監製《阿虎》這部電影作品時就曾與劉德華有過第一次合作經驗,但是那時卻因為劉德華的造型得留鬍子還被粉絲抗議。但現在劉德華經過多年拍戲歷練後,爾冬陞除了稱讚他演技進步外,也給了華仔很大的發展空間,讓他自行演出對白。

而至於袁詠儀在拍戲時剛好是她懷孕期間,對此爾冬陞戲稱那時的自己比她還緊張,為了體貼孕婦,拍戲時也不敢給拍她太多時間,拍一下就要休息一下再拍,現在袁詠儀已經生了,爾冬陞說她還是一樣,沒變的是她還是一個「有很多噪音」的女孩,只不過生了孩子後感覺比較像個媽了。

至於在片中飾演患有毒癮者的古天樂,他在接到劇本後的兩天便立刻打電話來表示要演出,其中他為要詮釋飾演的吸毒者角色,還主動要求要帶牙套,衣服也穿得破破爛爛的,表現十分大膽,反倒是導演爾冬陞擔心他的角色形象是不是太壞了。

劇中唯一的女主角張靜初則是飾演一位想向古天樂證明戒毒不難的妻子,為了演出吸毒後的反應,還跑到吸毒勒戒所,為角色做了很多功課,戲中的表現也很突出,爾冬陞對於張靜初的評價是:「這個角色除了她,找不到第二個演員了。」

導演爾冬陞來台暢談門徒拍攝理念。(大紀元記者李妙靜攝)


警示:吸毒害人家破人亡 此風不可長

對於近日「吸毒」風氣盛行,在台灣演藝界也爆出藝人「大麻案」的吸毒事件,爾冬陞對此表示這些事件的確也對香港藝人有一些影響,對社會也有影響。他說其實吸毒是個很大的話題,連柯林頓都公開承認大學吸過大麻,但是他表示藝人言行對社會是有影響的並且在他因拍電影而收集有關毒品資料的資訊中發現,很多人以為「軟性毒品」是沒有影響認為是不會上癮的,但其實軟性毒品卻是步上「海洛英」之路的開始。

無論如何,爾冬陞相信毒品對身體會產生一些興奮感,但是接觸毒品的下場是會讓人喪失尊嚴甚至賣妻賣子,就他的認識有很多吸毒的人都是生活上有一些缺陷或不滿足的情況下才會去觸碰,因此他對毒品沒有感覺而且也不會想去嘗試。

門徒劇情

《門徒》是一部帶領觀眾瞭解一切有關毒品真相、一窺毒品交易黑暗全貌的電影,劇情是描述阿力(吳彥祖飾演)是一位臥底警察,用了八年時間,全心全意搜集完整販毒的全部資料,可是行事小心的「莊家」昆哥(劉德華飾演)從來沒透露過貨倉、製毒工廠的位置。後來昆哥萌生退休之意,想將生意交給阿力接管,於是昆哥對阿力作測試,讓阿力獲得了昆哥的絕對信任,而阿力也漸漸地掌控到經營販毒的秘密。阿力後來繼承了「莊家」的位置,一邊當毒販,一邊繼續追蹤販毒線的源頭,然而,他已經分不清自己的真正身份…。
《門徒》官方網站:http://www.protegethemovie.com/

《門徒》為香港黃曆新年檔期大片,而台灣也將於3月16日上映,期待的影迷們,屆時千萬別錯過。(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女童喊爹 華仔尷尬
袁詠儀孕勢旺 華仔送胎教
爾冬陞陳可辛搞毒片 三王二后是《門徒》
門徒深入金三角實景拍攝 華仔彥祖心裡怕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