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新年晚會的原創音樂

李欣

標籤:

【大紀元2月22日訊】新唐人新年晚會紐約場的演出2月17日大年三十在威風雄壯的隆隆戰鼓聲中圓滿落下惟幕。晚會除了絢爛奪目的色彩和服裝,引人入勝的天幕背景,時而雄壯時而婉約的大型舞蹈之外,貫穿始終的天音交響樂團演奏的專為晚會而創作的音樂作品令人耳目一新,餘音繞梁,三日不絕。

其中那些帶有濃郁民族特色又極具創新風格的樂曲與舞蹈和諧融合,渾然天成,加上背景天幕的襯托,向西方觀眾展現出波瀾壯闊的神州大地不同地域人們的個性特點和生活形態,把新唐人晚會這一扉聲國際的頂尖水準大型演出推向一個一個高潮,讓觀眾們如癡如醉,流連忘返。

據參與新唐人2007年新年晚會音樂創作的談駿毅先生介紹:2007年晚會與往年晚會在音樂創作上一個很大的不同是增加了樂曲的高潮和起伏。今年不少樂曲都是從優美平緩開始,漸漸加快,時而急促,時而和緩,直至最高潮中嘎然而止,觀眾也是驟然而醒,意猶未盡之餘,細細體會新唐人晚會回味無窮的藝術表現。即使是曲式簡單的滿族格格舞,其中的音樂也是緩慢中有高潮。從柔美平和最後恢復到柔美平和。

新唐人晚會音樂另一個特點是對傳統民間曲調的繼承和創新。中華五千年文明縱向來看,從古到今包涵了不同朝代的歷史文化的傳承;橫向來看,神傳文化也融灌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特點和風格。

晚會從內容和形式上也濃縮而集中的反映了該中華傳統文化的特點,因此它呈現出從東北舞,蒙古舞,到滿族舞,西藏舞蹈等不同風格的節目。迎春花開取材自傳統的東北手絹舞,談俊毅先生全新創作的舞曲既有濃郁的東北風味,又是煥然一新的原創音樂。讓人感覺雖然從未聽過,但是鄉音灌耳,既親切又新鮮。深受觀眾喜愛的蒙古頂碗舞的音樂在千年流傳下來的蒙古地方小調的基礎上創作,加上西方管弦樂和東方民樂的完美結合,體現了現代音樂家對中華傳統音樂的繼承和發揚。對聽眾來說是跨越時空間隔,享受到一台聲情貌並具的藝術盛宴。

擔任晚會演奏的天音樂團最獨特之處就是它的中西合璧。在最正統的西方管弦樂器的基礎上加上了中國民樂最具代表性的四樣樂器:琵琶,二胡,古箏,笛子。甚至《彩虹舞》中還配備了嗩吶。談先生介紹,晚會音樂的配器,運用了西方最樸素最正統的配器方法包括曲調曲式的運用,其中沒有任何現代音樂的因素。因此觀眾聽到了才會覺得純正,覺得優雅動聽。有的作品採用了一些民間小調,但全部都經過昇華和改進。因為那些極其簡單的小調本身是無法拿出來成為一個完整的樂曲。

採訪最後,談先生強調說:「雖然晚會中許多作品冠以我的名字,但其中融匯了很多人的心血和付出。每一部作品都是大家集體智慧合作的成果,包括舞蹈編導,指揮,樂隊成員等各方面都提供了許多寶貴意見。」“能夠參與新唐人晚會的音樂創作,我覺得很榮幸。希望今後在作曲方面能有進一步的提高,為新唐人的觀眾呈現更好的作品。」(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唐子:我們真的聽懂了嗎?
中共干擾弄巧成拙 亞特蘭大晚會受矚目
美國政要祝賀費城新唐人新年晚會(四)
新唐人晚會亞城登場 國會議員致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