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營銷系列】中國和美國的大學生:抵押和拍賣

謝田

加州一個叫羅恩·斯汀(Ron Steen)的大學生,最近把自己放到了電子灣(eBay)的網站上拍賣,準備用賣的錢付學費。他說,會用以後收入的2%付給購買自己「未來」的買主。當然了,他不會太賤賣自己,拍賣起價十萬。斯汀還補充說,「買我是物超所值的,我非常的聰明。」他覺得他會每年掙至少12萬,到65歲退休,那時,今天花十萬的「投資」者就會持平了。

這個「市場交易」很有趣的,除了獨創性之外,是它綜合了幾個相關產業的運作。因為同樣的過程,別人可以借學生貸款上學,然後畢業還錢;也許這人還要買醫療保險,保證收入不斷;還要買人壽保險,保證能把貸款還清。這些加起來,就是三筆交易。而斯汀的計劃呢,是個一攬子的買賣。可惜的是,五天之後,電子灣就把他給拿下來了。

那天,在校園裡跟一位從大陸剛來的留學生聊天兒,她是學理科的,但對工商管理興趣濃厚。聊著聊著,聊到六四的事了,我說我是八十年代的大學生,當時在美國上學,還參與留美學生在中領館前的抗議呢,我們在籌款、聲援國內的學生;她說她是九十年代的大學生,當時在國內上小學,槍響之時和之後,都朦朦蹬蹬的。說起對六四的感受,自然大不一樣。不過她說,出來幾個月,她已經知道了很多原來不知道的事情了。

說起來,時間真是不饒人。八十年代我們上學時,聽說有個香港雜誌叫「九十年代」,覺得那是很超前、很遙遠的事情。現在,九十年代的大學生都畢業了。她補充說,她的同學裡,還有兩千年代的大學生呢。我一想,可不是嗎,兩千年代的大學生,現在也該讀研究生了。末了她說,還是你們那時候好,不用交學費,國家還包分配。我說是的,是不用交學費,我們大部份人還有獎學金,記得我的是一個月九塊五,加上父母給的,一個月20元就可以將就了。

那麼,我們是不是享受了「免費」的高等教育呢?好像還不能完全這麼說,因為後來許多人出國時,被要求交培養費。所以呢,好像不是「免費」的。那這個錢該怎麼算呢?也許,叫「抵押貸款」更合適。我們其實是被政府給悄悄的「抵押」了,就是說,它「借」給了我們一筆大學學費,但我們自己不知道,也沒簽字據。等到我們開始享受畢業文憑帶來的好處,比方說能以本科資格出國留學時,還貸的時間就到了,並且是要連本帶息一次還清的。被「抵押」的,是我們未來的權力。免費上學當然好,但想到自己被不自覺的「抵押」了一回,還是挺讓人不舒服的。

還有呢,當時雖然不交學費,但好像是有其它附加條件的,我們基本上是沒有太多選擇的。大學的專業是地質地球化學,記得本系有位老兄,不喜歡地質學,上學之初就想著要換專業,但系裡就是不同意。他還以腳平足為理由,要求轉系,也沒被批准。

其實呢,我們大家都心有此願,但都苦於沒有理由,也沒那麼大的勇氣。就都看著他在那裡使勁兒,看能不能成□
‘5c。結果直到大學畢業,這老兄還是沒能轉成。考研究生時,我們都繼續原來的領域,考地球化學專業,他則打了個擦邊球,居然去考什麼自然辯證法,因為那個專業接受理科的學生。所以,四年寒窗,苦讀許多他不喜歡的課程之後,他終於轉成了。

跟美國學生講這些時,說你學什麼、換個專業還要別人批准,他們覺得非常的不可思議。嗨,怎麼跟這些天真的美國孩子說呢?不說也罷。反正,美國和中國的大學生,一個主動拍賣的故事,一個被動抵押的舊聞,倒是蠻有意思的。(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市場營銷系列】教學相長﹕美國學校裡師生的互動
【市場營銷系列】中國的萬億美元和馬歇爾計劃
【市場營銷系列】「善意」的謊言與「撒謊」的手機
【市場營銷系列】咖啡可樂和美國的「反華勢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