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春來養肝解郁除煩

人氣: 11
【字號】    
   標籤: tags:

現代人壓力大難免鬱悶的事兒多,北方人常謂之「肝郁」。不過從中醫來講,這「肝郁」還真跟肝有關係!
  元代醫家朱丹溪曾提出「司疏洩者,肝也」。肝主疏洩的內涵實質,在於保持全身氣機的流暢,調節人體精、氣、神、血、水的正常運轉。中醫認為人的精神心理活動與肝臟的功能有關。如果肝氣不疏,鬱結不暢,不僅會導致一個人經常生氣發怒,情緒失控,還會因氣血瘀滯不暢引起週身氣血運行紊亂,其他臟腑器官受干擾而導致疾患發作。

  有的朋友在玩笑間把終日悶悶不樂、喜怒無常的女同事叫做「郁」美人。說到「郁」美人,不得不提《紅樓夢》裡多愁多病的林黛玉。「黛玉每歲至春分秋分之後,必犯咳嗽」,卻較少注意到她的另一病機:終日的尋愁覓怨,肝郁化火,「木火刑金」,這也是導致她宿疾常發的禍首。因為肝氣不疏影響了脾胃運化,水谷化生無源,身體抵抗力下降,必然易生疾患。肝喜疏惡郁,如果經常生氣發怒,多因肝氣瘀滯不暢引起週身氣血運行紊亂,其他臟腑器官受干擾而導致疾患發作。

  林妹妹的故事是個極端例子,不過「肝郁」確實會給女性朋友們的健康埋下不少「定時炸彈」。
  1.肝氣鬱結引起的壓抑、憂慮往往導致女性頭痛、煩躁、情緒波動易怒、胸脅脹痛、腹部脹滿、內分泌紊亂。

  2.女子月經正常與否與肝的疏洩功能正常與否密切相關,肝氣不疏可導致經期過短、月經量少、經間期出血、經行眩暈、經行不寐。

  3.肝經循行在兩脅,肝經脈運行不暢還可能導致乳腺增生、乳腺結節甚至乳腺癌的發生。
  4.肝郁導致失眠,無法保證睡眠質量,使女子氣血失榮、皮膚粗糙,臉色暗沉。其中肝郁化火型失眠多因惱怒傷肝,肝失條達,肝氣鬱久而化火上擾心神引起;肝鬱血虛型則表現為難以入睡,即使入睡也多夢易驚。

  5.肝氣鬱結則氣機不利,還會讓人不思飲食,因為代謝緩慢,四肢乏力、懶惰少動,從而造成肥胖、便秘等問題。

  對這些「郁」美人應主要著手於疏肝養肝。我國傳統五行學說認為「肝屬木,與春相應,主生發」。以中醫而言,春季體內的肝膽經脈旺盛活躍。現已是春季,是補肝柔肝、調氣散郁最好的季節。
  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可多吃開胃食物促進腸胃蠕動健脾胃,脾胃功能好也可連帶影響肝臟功能。煲湯時可加入陳皮、砂仁等有理氣作用的中藥。初春時節寒氣較盛,肝陽難以開發,如能少量飲酒,則可利用其走竄推動的作用,促進肝中陽氣升發。

  雖然春為養肝當令,但肝氣過旺則克脾,故滋補宜平和柔緩,虛者補之,實者瀉之。中醫認為酸味入肝,《千金要方·食治·序論》中有春季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之說。其意是要求少吃酸味食物以制肝木過旺。因此,可攝取具有清肝疏肝作用的食物,如小白菜、油菜、胡蘿蔔、芹菜、菠菜、薺菜、馬蘭頭、荸薺等。

  在生活起居上,不妨遵從《黃帝內經》中所說的「春三月」養生法,早起早眠,經常散步,適當鍛煉,保持服飾寬鬆,使形體得以舒展,氣血不致瘀積,這樣帶動肝氣乃至全身氣血順暢循行,促進吐故納新。春季養肝還要注意保持心情舒暢。愛生氣的人應學會制怒,盡力做到心平氣和、樂觀開朗,使肝火熄滅,肝氣正常生發、順調。

文章來源: 華夏中醫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