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NASA遠距教學 北市麗山高中與太空接軌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1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郭美瑜台北十五日電)台北市麗山高中今天與美國NASA太空中心進行遠距教學,由科學家派翠克.布札德(Patrick Buzzard)為學生介紹NASA星際計畫,目的除了推廣天文與太空知識,也啟發學生對天文與太空探索的興趣。

休士頓太空與科學教育協會 (HASSE)與休士頓太空中心前年首次與麗山高中進行遠距教學。繼美國太空總署(NASA)科學家探索「太空衣設計」後,去年邀NASA流星體與小行星實驗室首席科學家講授「星塵計畫」,受到熱烈迴響。

HASSE今年邀請NASA駐莫斯科副代表派翠克進行六十分鐘的演講與互動,兩百多名麗山高中、師大附中與和平高中學生共同參與遠距教學。

派翠克以NASA星際計畫 (Constellation-Moon,Mars and Beyond)為題指出,NASA擬於2010年設立國際太空站,由CEV取代太空梭,2014年完成新的載具,2020年重新登月,了解月球上的礦產、能源如何利用。另外,星際計畫也將了解人類在太陽系中生理、免疫系統、骨質密度等變化,並發展太空知識,預防太空災難發生。

在遠距教學期間,學生也透過視訊與講者互動。師大附中林嬙表示,人類上太空的費用昂貴,未來可不可能降低成本成為普及的航程?此外,月球與火星何者較適合人類居住?

派翠克說,人類的太空之旅將可隨科技發達,一代、一代後可能實現,至於哪一個星球較適合人類居住,由於火星資料有限,尚無肯定答案。

也有學生提問,太空機器人與日本人研發的機器人有何不同?若發明太空機器人,何須大費周章送人類上太空?Patrick認為,太空機器人多為加拿大製,此外,人類的情緒、文化與思想等感受,是機器人無法取代的。

另有學生關心廢棄的衛星永遠拋棄在軌道上,在太空中造成環境污染,NASA是否有解決之道?派翠克表示,NASA已在研究因應之道。

在校參加天文社的林嬙說,她平時對天文與太空知識有興趣,NASA是國際知名的太空研究中心,這場演講除了解NASA的太空計畫,也能擴展見識。

NASA星際計畫專案總監劉倬宇也勉勵參與遠距教學的同學,人類遨遊太空仍為遙不可及的事,但許多事是「化不可能為可能」,學生從接觸、培養樂趣,並了解太空的奧秘開始,未來也能培育出太空科學家。

麗山高中校長陳偉泓說,麗山高中在國際科展與科學方面表現突出,現在還融入奈米、液晶等新興科技,近幾年也以太空科學為發展重點,設備及場地足以進行遠距教學,今年已是第三年與HESSE推廣太空探索計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