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廣電審查貪瀆 王朔掀輿論挑戰潛規則

人氣 3
標籤: ,

【大紀元6月16日訊】(自由亞洲電台記者丁小採訪報導)中國作家王朔通過互聯網舉報廣電部的電視劇審查機構利用職權聚斂錢財,引起輿論關注。

知名作家,也曾編寫電視劇的王朔日前在他的博客中發表了一份公開舉報信稱:為響應最高人民檢察院發起的打擊瀆職犯罪專項鬥爭月,特公開舉報廣播電影電視系統各電視台電視劇審查小組利用審查節目普遍存在的收受劇組賄賂的嚴重瀆職犯罪行為。

公開信介紹自90年代以降,各電視台紛紛成立節目審查小組對每一部準備播出的電視劇進行政治審查,對電視劇能否播出握有生殺大權。各劇組不得不以審片費向審查小組行賄以期獲得通過,到目前為止,這一審片費達每輪審查小組每人三萬至五萬元人民幣,多輪審查則多輪付費。即使最終不通過,也不退錢。也無人敢要。

原中央電視台記者,熟悉演藝圈人士的李先生星期四接受本台採訪時介紹廣電部門這一灰色收入的運作—

李先生:「在沒通過之前,就想直接先給錢讓它通過了。有的因為審查的時候發現問題,給的錢不夠,人家不敢替他擔這個風險,就肯定告訴他不通過,再多加一點。或是給更能說明問題的人再給一點,就通過了唄,這是灰色收入。」

而導演葉京公開為王朔的舉報行動作證,稱自己數年前拍攝的電視劇《貽笑大方》,在發行過程中就親身經歷了連串審片過程。

廣電部門卻公開否認王朔的指控,並稱他的話不負責任。而紀檢部門至今沒有就事件公開回應。

著名作家劉曉波認為王朔的揭露對媒體、廣電部門、紀檢部門造成壓力,將一個心照不宣的敏感話題成功地帶到了公眾的視野和討論中—

劉曉波:「第一、某種程度上,他再次引起全社會對中國這種意識形態審查制度的高度關注,但他是挑戰審查制度的腐敗,官方還不敢進行大規模的封鎖,互聯網和紙媒體也敢於公開報導和評論。

同時這件事表現了一個著名的公共人物它的社會責任感和直接挑戰權力的勇氣,客觀上對其他影視界的名人既是一個邀請也是一個挑戰,這些人都是審查制度的受害者;他的舉報也等於向媒體挑戰,整天喜歡炒作影視圈的潛規則,王朔自己就說我這次報給你們一個大的潛規則,看看你們敢不敢炒。

同時他也是向電視劇的審查衙門挑戰,這麼大一個公共權力機構,面對知名度這麼高的公眾人物,這麼重大的權力腐敗的指控,你不能不了了之呀,你要想證明王朔是誣告你得理直氣壯上法院。

最後一方面他是向中共的反腐誠信挑戰,王朔接受採訪時也說了他是看了九號的焦點訪談才決定寫的,因為高檢反貪瀆廳的這個人講得很明確,說只要有人舉報就立案偵查,現在我舉報了,你立不立案?偵不偵查?他這個事情的連鎖反應,是一系列的。」

《新京報》星期二報導了王朔的舉報事件。該報星期四的評論繼續聚焦事件稱:媒體缺乏重視,大多都把這條新聞放到了「娛樂頻道」和「娛樂版面」中。其實,它是一條重要的時政新聞,是嚴肅的公民行動。同時該評論呼籲反腐部門積極回應王朔的實名舉報。

而著名學者徐友漁星期三也在《南方都市報》上撰文評論事件,寫道:審查組本身存在的合法性,審查方式、程序是否合法、合理,值得認真考慮。最大的問題是,審查組的權力是絕對的、不受監督的,其運作方式是暗箱操作的。

劉曉波指中國大陸專制制度衍生出包括影視節目的意識形態審查等等形形色色的行政審查,成為貪污腐敗的溫床—

劉曉波:「在中國這麼一個獨裁國家中,凡是有行政審批,行政審查,權力在的地方就沒有不腐敗的,就等於是權力敲詐。影視界、音像界、出版界的權錢交易,比如說准拍證、書號、刊號,有償買賣已經成為這些行業的常態了,實際上是打著政治審查的名義謀取經濟利益。

很多部門都這麼辦,甚至中宣部、新聞出版總署。王朔的這個事情遠遠超過娛樂圈範圍了,我覺得在中國這種潛規則盛行的、內幕、黑箱、權錢交易盛行的國度,對付潛規則的最有力武器就是公開化。」(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國藥監局集體貪瀆 鄭筱萸等31人涉案
上海新領導班子 涉陳良宇案官員被排除
揭秘中國星級酒店定價潛規則
中國金融腐敗嚴重 4家銀行超680億元被挪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