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擔心肉價影響穩定

【大紀元6月8日訊】(自由亞洲電台記者石山報導)今年初以來,中國的豬肉價格大幅上漲,引起消費者不滿。有分析認為,中國政府擔心這會影響社會的穩定。

根據中國農業部的數據,今年中國豬肉和蛋類產品的價格,比去年上漲了百分之三十左右。除了豬肉之外,最近中國的牛肉和其他食品價格都有所上升。美國的多維網報導說,肉蛋價格上漲已經成為中國經濟過熱的另一個令人擔心的信號,中國政府領導人因此擔心會影響到政局的穩定。

河南省一位大型養豬場的張先生對自由亞洲電台記者說,今年初生豬批發價格每斤約為三元,五月份則上升一倍,超過了六元。

張先生:「毛豬價格全國價都賣到六元一斤,這一兩天稍微跌了一點到五元八左右。」

豬肉價格大幅上升的原因,目前還沒有明確說法,但張先生表示,過去兩年價格過低,以及去年出現豬瘟,導致生豬存欄量大幅下降,是最主要的原因。

有報導指出,一九八八年的大幅通貨膨脹使社會矛盾激化,導致八九年的六四事件。中國總理溫家寶最近在陝西視察時表示,這個問題如果解決不好,將會影響到社會穩定。湖北民生觀察負責人劉飛躍說,他確實看到一些低收入家庭,幾乎完全買不起任何肉類食品—

劉飛躍:「我們做民生觀察、做民間維權所接觸的下崗工人、農民很長時間不買肉,往往是小孩子讀書回來了就買一點。這確實是存在的。」

劉飛躍說,中國普通工薪階層近年工資上升速度慢,下崗工人和低保人員的收入幾乎完全沒有變化,物價上升對他們生活影響最大。

有專家認為,生活消費品價格上漲,是原料和勞動力價格上漲的結果,因此這一輪價格上漲會持續下去。不過,河南的張先生表示,如果價格上漲,農戶養豬會大量增加,因此價格可能會回落。不過他估計,這最少要有一年半到兩年時間—

張先生:「豬的生長週期,一頭母豬養殖下來大概要一年的時間,養殖商品豬,從出生到出欄還要大概五個半月。」

加拿大拉瓦爾大學經濟學教授蘇展則表示,中國政府近年採取行政措施,壓制中國的物價跟隨國際市場上升,所以這次物價上漲,實際上是必然結果—

蘇展:「中國政府一直試圖通過政府手段來把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增加割斷對中國生產的影響。比如說像石油,試圖想讓中國煉油廠賠,但是中國政府去補償。現在看來這是行不通的,這就是為什麼2005年以後油開始調價,最近又開始涉及到具體生活上的事情。」

有觀察人士認為,中國經濟正在走向過熱的轉折點,如何對經濟運行進行有效調控是對政府的考驗。(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歐洲央行調高再融資利率  四年半來最高
寒山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和仇恨入心要發芽
一些央行行長警告中國的經濟過熱
白宮經顧委降低今年經濟增長預測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