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廣東人的地位與使命

人氣 8
標籤:

【大紀元7月16日訊】廣東為古昔百粵 (粵越同)之地﹐原住戶有苗﹑傜﹑黎﹑僮﹑蛋戶等族群。周末春秋戰國至秦漢時期﹐中原漢族漸次南移﹐以廣東原蠻煙瘴地。朝廷骨鯁之臣﹐敢披君主逆鱗者﹐一遭貶逐﹐便南流入粵。晉朝五胡亂華﹐中原中產家族不甘被異族統治﹐舉家舉族南遷長江南北岸﹐黃巢亂起復南遷贛南都﹐及至宋室淪胥﹐便由贛閩南部大舉入粵。一波一波漢族移民進入﹐帶入中原進步文化。至清中葉﹐海禁開後﹐歐風東漸﹐中西通商﹐知識交流﹐廣東因地處南疆海域﹐得風氣之先﹐接觸現代西方文明最早 ﹐因而經濟教育科學文明﹐反而比內地各省進步。

論人口﹐約略的估計﹐中華民族約佔全世界五分之一﹐而廣東人﹐包括海內外﹐約佔全中華民族的十分之一﹐所以全世界的人口﹐五十個人當中就有一位是廣東人。估計遍及全球華僑有三千二百萬人﹐廣東籍佔二千伍佰萬。因得地利之便﹐向海外發展的人才特別多。兩千多年來﹐廣東容納了中華民族南遷的人口﹐自中共實行「開放政策」以來﹐許多北方各省更昧於「東西南北中﹐ 發財到廣東」的口號﹐大量人口入粵就業。

廣東與台灣關係密切﹐自滿清光緒而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八月以至中華民國三十四年 (1945年)八月﹐台灣在日本帝國主義統治下﹐作為殖民地﹐廣東的志士仁人把在台的抗日運動和推翻滿清的革命運動結合起來﹐後又與中國大陸的抗日運動結合起來﹐終於把日本軍閥打倒﹐光復台灣。由於這段艱苦的過程﹐早有大批廣東人在台灣。到大陸淪共﹐中央政府遷台﹐更帶來大陸各地軍民﹐其中廣東人不在少數。如撤守台灣的六十萬國軍中有許多由海島撤退的百粵人士﹐僅以海軍來說﹐馮啟聰﹐伍世文兩位上將海軍總司令和任參謀總長湯曜明﹐以及出任五院院長的俞鴻鈞﹑黃國書﹑劉潤才﹑王寵惠﹑孫科﹑余俊賢﹑國大主席薛岳﹑總統府秘書長鄭彥棻 ﹑中央研究院長吳大猷﹐外長部長葉公超﹑主持僑委會的高信﹑毛松年﹑曾廣順﹑現任國民黨主席吳伯雄﹑曾任民進黨主席許信良等等﹐都是廣東人或先期廣東來台祖先的後裔。在台灣的廣東人和其他各省籍族群一樣﹐都為參與開台﹑復台﹑保台﹑建台﹑做出了偉大的貢獻。從廣東遷移加上客屬﹑廣府屬及潮瓊屬的繁衍﹐最保守的估計有六百餘萬人。

我們知道﹐歷史許多廣東傑出人物﹐是得自中國文化的孕育。費海璣先生舉出六大標準品評人才﹕一為世局沒有出路時﹐ 能殺出一條康莊大道﹔二為天下大亂﹐自己不亂﹐靜思出一套人生大義﹔三為沒有天理時﹐能盡心找回天理﹔四為在民窮財盡時﹐拿出辦法﹐使國用足而民得蘇﹔五為講學於世﹐鼓潮造勢﹔六為學問日新﹐進而新民。費民根據此標準﹐選出張九齡﹑陳獻章﹑湛若水﹑霍韜﹑薛侃﹑海瑞﹑朱次琦﹑康有為等八賢。其實廣東賢人不勝枚舉﹐如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固在賢人榜上﹐為國父孫中山先生領導國民革命而傾家蕩產或獻出生命的粵籍華僑﹐俱是賢人﹐孫中山則是賢中之賢。

廣東人物所表現的廣東精神﹐是黃花崗精神﹐就是「當仁不讓」﹐「義無反顧」的無我精神﹐和「只見一義不見生死」的犧牲精神。構成廣東精神的因素﹐是廣東人的思想新穎﹐長於開創﹐勇敢果斷﹐冒險犯難﹐團結力強﹐慷慨重義﹐愛國心切。滿清海禁開後﹐中英鴉片戰爭失敗﹐引來列強入侵﹐國勢占危﹐粵人花縣洪秀全聚結兩廣英豪 ﹐崛起廣西﹐打著民族革命旗號﹐在桂平之金田起兵﹐一舉佔領十餘省﹐建立太平天國﹐與滿清劇戰十六年﹐不幸因內訌而遭潰敗。最奇者﹐練湘軍打垮太平軍之曾國藩的上祖﹐與洪秀全之先祖﹐同為廣東梅縣遷出之粵人﹐南海康有為﹐以赴京應考一士子﹐敢於聯合赴考之三千士子﹐公車上書清廷﹐請求變法圖強。其後得光緒帝之寵信而實行新政﹐不幸為慈禧太后所扼殺﹐維新份子或死或逃。康有為﹐梁啟超亡海所。香山孫文首倡革命﹐志士景從﹐中經十次起義失敗﹐至辛亥年(民國紀元前一年三月二十九日)的廣州起義﹐七十二志士轟轟烈烈起義﹐造成震動全球革命時﹐導致在武昌一舉成功﹐推翻了數千年專制政體﹐建立東亞第一個民主共和國 –中華民國。(未完待續)(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免費粵語班華埠再度開課
茶壺湯 大行其道
參觀者絡繹不絕 華埠新年花市受歡迎
補充體力的老火靚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