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頂級拓本展盡顯「五千年漢字風采」

font print 人氣: 38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7月8日訊】(大紀元記者吳麗麗攝影報導)展現中國五千年文明中漢字的風采、被稱作獨一無二的「拓本的世界──三館所藏善本碑帖展」,歷時二個半月於七月一日在日本東京落下了帷幕。三館是指日本國內屈指可數的拓本收藏館──東京國立博物館、三井紀念美術館、台東區立書道博物館三館,它們以同一時間、分別在各館展覽的方式聯合舉辦了此次書法界不可多得的盛會。其中東京國立博物館展示了高島菊次郎的珍藏品34件、三井紀念美術館展示了三井高堅的珍藏品80件、台東區立書道博物館展示了中村不折的珍藏品80件。

主辦單位介紹,不僅每一件展品都可謂世界屈指可數的珍藏品,也可以說三館所藏囊括了日本國內精品的絕大多數。而且這些所藏包括已經是連中國都沒有現存的唐、宋時代的珍貴拓本。本展當之無愧是日本頂級的拓本展。

眾所周知中國文字的誕生可追逆到紀元前,然而在中國書法歷史上就連獨佔鰲頭的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的筆跡,卻也只能見到唐代以後的,唐代以前的真筆幾乎可以說沒有現存的了。也就是說,目前在世界上最古老的拓本只有唐代的了。

唐拓孤本「孔子廟堂碑」〈三井紀念美術館〉、宋拓孤本「婁壽碑」〈東京國立博物館〉、以及僅有四本的宋拓「西嶽華山廟碑」〈台東區立書道博物館〉這些範本則已經是連現存原碑都沒有了的極稀有拓本了。

由此可見將古人的文字以拓本的方式流傳至今,無論是從對漢字變遷的考證來說,還是對已經喪失的史實的流傳來講,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了。

三位收藏家中,高島菊次郎〈1875~1969,居家雅稱槐安居〉曾是對日本制紙業有著極大貢獻的實業家。他五十歲以後開始以老子、莊子為重點學習漢學,從收集中國書畫、到親自作畫篆刻,因對書畫有著極高的鑑賞力,亦以鑑賞家著名。1965年高島將300多件書畫收藏品寄贈給東京國立博物館。

三井高堅〈1867~1945〉歷任日本近代三井財閥的要職,是新町三井家的第九代,三井紀念美術館所藏的其收藏拓本,在書道愛好家中以其雅號「聽冰閣本」盛名空前。他收藏的拓本有近千幅,尤以擁有清代末大收藏家李宗瀚的絕品「李氏四寶」中的三件為鰲頭。這四件珍品為唐拓孤本虞世南的《孔子廟堂碑》、唐拓孤本褚遂良的《孟法師碑》、唐刻石《善才寺碑》和隋刻石、丁道護書《啟法寺碑》。前三寶此次在三井紀念美術館展出。

中村不折<1866~1943>是書道博物館的創始人,館中所藏品均為他本人收藏,他既是一位畫家,又是一位書法家。他的收藏品總數在10,000件以上,其中碑帖類占約2,000件。特別是漢代的隸書和北魏的楷書拓本以質和量最為豐富。

拓本就是以石、木、金屬為材料,刻上文字或圖樣,然後用紙蓋在其凸凹的部份,再用墨汁塗染即成。大家是否有玩過在蒙上紙的硬幣上用鉛筆塗抹出數字和圖案的經驗,那就是拓本的原理。

在三井紀念美術館,記者聽到身邊的一對老年夫婦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興緻勃勃讚歎著展品。原來他家的爺爺曾經在中國收藏過幾件百年以上的拓本,老太太說她一沒事就拿它翻看,看著那些字就覺得美,心情舒暢,中國漢字就是好。

在國立博物館的中國書法展室,記者看到這樣動人的一幕,一位年輕人跪在王羲之(見照片)的黃庭經前,正在一絲不苟抄寫。他介紹自己是做動畫創作工作的,因為都是使用現代西方科技手段,現代的思路,所以特別想學習東方的思想,像道家的黃庭經,講的都是東方修煉的思想,希望從這個角度來找到創作靈感,進行工作。

在每個展示裡都能看到日本觀眾對中國書法的愛不釋手的樣子。有的在抄、有的在一件拓本前長時間屏心靜息地觀摩。有八十多歲的老人、也有小學生和幼兒園的兒童,孩子們告訴記者︰中國人寫的字真漂亮,自己以後要把漢字寫好。實際上書道課在日本從小學開始就是必修課,各種書道作品展更是常年不斷。

國立博物館的職員介紹︰為了保護這些珍品,此次展覽之後要將這些拓本在不見光的環境下保存一年的時間。

本次展出拓本的總量中以書聖王羲之為最,其次是歐陽詢,再是顏真卿,其它如虞世南,柳公權,褚遂良,李斯等的作品少量。

書法藝術,根在中國。古代漢字文化圈中,中、日、朝、越等國都曾有過書法,但至今只有在中、日兩國被存續下來並蔚為大觀。觀賞日本此次頂級拓本展的幾千年時間跨度的歷代書法大家作品,思索每幅珍品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其所以載之道,讓人們不僅可以領略到書法悠遠、獨特而攝人心魄的魅力,還同時感受到中日兩個民族因這種魅力而形成的緊密聯繫,進而為東方博大精深的佛道儒思想而折服。


日本三井紀念美術館裡拓本展室之一的場面

日本三井紀念美術館裡拓本展室之一的場面

日本三井紀念美術館裡拓本展室之一的場面

在三井紀念美術館,記者聽到身邊的一對老年夫婦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興緻勃勃讚歎著展品。原來他家的爺爺曾經在中國收藏過幾件百年以上的拓本,老太太說她一沒事就拿它翻看,看著那些字就覺得美,心情舒暢,中國漢字就是好。

 


在國立博物館的中國書法展室,一位年輕人跪在王羲之(見照片)的黃庭經前,正在一絲不苟抄寫。他介紹自己是做動畫創作工作的,因為都是使用現代西方科技手段,現代的思路,所以特別想學習東方的思想,像道家的黃庭經,講的都是東方修煉的思想,希望從這個角度來找到創作靈感,進行工作。

《欽定重刻淳化閣貼》〈清拓〉

王羲之的《蘭亭序》 皇開本 〈宋拓〉

唐拓孤本虞世南的《孔子廟堂碑》是清代末大收藏家李宗瀚的絕品「李氏四寶」之一。

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 天下第一本 〈宋拓〉

顏真卿的《東方朔畫讚碑》 〈宋拓〉

柳公權的《玄秘塔碑》 明內庫本 〈宋拓〉

宋拓孤本「婁壽碑」〈東京國立博物館〉

 


王獻之的《洛神賦十三行》〈小本‧舊拓〉

《群玉堂米貼》〈宋拓〉

《石鼓文》〈明拓〉唐初,石鼓出土於岐州雍縣(今陝西寶雞)。石鼓,為10個鼓形大石,每個直徑約一米。現石上文字多已殘缺,有一石甚至不存一字。石鼓文為戰國時期秦國刻石,文字居中,每石刻四言詩一首,歌頌國君出狩的功德,也稱「獵碣」,被尊為「石刻之祖」。

顏真卿的《麻姑仙壇記》〈宋拓〉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顏回十三歲即拜孔子為師,學習、修身十分用功,二十九歲就頭髮全都白了。孔子曾稱讚顏回「不遷怒,不貳過」、「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不幸短命死矣」。 他去世的時候,孔子痛呼「天喪予,天喪予」。
  • 陳宣帝陳頊像,出自唐閻立本《歷代帝王圖》。(公有領域)
    《歷代名畫記》是唐代張彥遠撰寫的中國第一部繪畫通史,為後世研究中國美術史和傳統文化留下了寶貴的史料。
  • 冥冥中有定數!唐代書生靈魂離體入了冥府,預知三年前程,還陽後果然靈驗!書生靈魂離體所見,只預見他此生未來生命之果而未得其因;觸發我們深入追索:命運安排的根據為何呢?那麼命運不好的,又怎樣能改命呢?
  • 有意思的是,子游問孝,孔子強調孝以恭敬為本(孝在於內心的敬愛);子夏問孝,孔子強調的則是外形(容色)的和悅。孔子的這些說法,不是相互矛盾,而是側重點不同,相互補充的,要貫通理解。
  • 「我以前,捉鮑魚在全個村子是第一名,如果跟塔門老一輩的人說起我的名字都認識,就是最會捉鮑魚那個!」年屆七旬的塔門原居民黎雄(雄哥)回憶童年時光,語氣頓時興奮了起來,「我們沒有東西吃,我就下海找吃的,捉魚、蝦啊、蟹啊那些⋯⋯」1950、60年代的塔門島,千帆競發,漁獲滿滿,「我們吃不起麵包的,是吃鮑魚、吃海膽長大!」原來那時候的塔門,麵包比鮑魚還矜貴,真是讓筆者大開眼界。
  • 孔子為學日深。相傳孔子與南宮敬叔至周問禮於老聃,問樂於萇弘。孔子在齊聞《韶》樂,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孔子學《易》,窮理盡性,知天命之終始。這個時期,魯國發生內亂,魯昭公逃往齊國,孔子也到了齊國,受到齊景公的賞識和厚待,但齊景公不能用孔子,齊國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逃回魯國。經過這些磨練,孔子對人生、時世都看得清楚了,所以說「四十不惑」。
  • 五月薰風送暖,現代母親節康乃馨當令,回想古代中國的兒女們送什麼花給母親忘憂呢?親子深情是歲月摧殘不了的至性,常在人心,光耀詩心。一起來看古代詩人孟郊和王冕獻給母親的詩。
  • 本章對比了政刑之治與德禮之治。大意是說:以政令來誘導,以刑罰來管束,百姓只是暫時地免於罪過,卻沒有廉恥之心;若以德行來教化,以禮制來整飭,百姓有廉恥之心,而且歸服,走上正途。
  • 說起修煉,對生活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的人來說一定不陌生,不論是遠古時期黃帝的乘龍飛升,還是秦始皇、漢武帝對神仙的篤信,抑或是八仙得道、唐僧西行。中國的歷史文化中的半壁江山,都與各朝各代的修煉者所留下的事蹟息息相關。就連我們常掛在嘴邊的一些地名,也都和修煉者有著莫大的關係。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那些與修煉人有關的地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