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傳說:老天有眼

笑共
font print 人氣: 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7日訊】話說古時候,我村有個胡財主,雖長的一幅好面相,卻為人刁鑽、刻薄、狡詐。常常幹些坑矇拐騙見不得人的勾當,掙得了萬貫家財。雖如此,卻有不順心的為難事。他膝下有一獨生子,娶了個嬌滴滴的媳婦兒。只要一提起兒子兒媳就會把他氣的夠嗆。咋回事呢?兒子嗜好賭博,兒媳懶惰又好吃,按常人講,兒子兒媳好吃懶做不成性。

為了眼不見心不煩,在村外買了一塊地,蓋了一座院落,準備讓兒子兒媳居住。房子蓋好了,讓兒子兒媳倆人搬到新家去過日子。天有不測風雲,沒想到,小夫妻二人剛搬過去,當天夜裡就衣衫不整地從新家慌慌張張地逃出來。原來裡面鬧鬼,可把二人嚇壞啦!從此,新家空了起來,賣又賣不了,住又不敢住……這又成了他的另一塊心病,咳——

時日不長,胡財主得個促病死了,不久老伴也隨他去了。好好的一個大家主兒就落在了不成性的兒子兒媳手裡。起初倆人還挺高興,哪個逍遙喲,哪個自在喲!該大吃就大吃,該大喝就大喝,該賭就賭,總之該出手時就出手……

好景不長,父輩留下的財產被倆人揮霍的乾乾淨淨,這下傻了。他們又把主意轉到那鬧鬼的新家身上,想歸想,沒人買,人家總是說,甭說用錢買,白給都不要。是呀,誰敢跟鬼住一塊呢!

後來,請到一位相士,為他測字算卦。相士告訴他,只有等機會把那新家白送給別人,人家又敢在此居住的話,才能化解目前的困境。

等過了些日子,村裡來了倆個逃荒人,一男一女夫婦倆。眼見天色將完,二人要找落腳處。他聽說後,趕緊前去找到那逃荒人,說:「我家有一處院子,就是鬧鬼,你們要是不怕鬼敢住的話,我分文不要,就把它送給你們啦。」起初,人家不信,後經村裡的鄉親作證,倆逃荒人才信意為真,不得已,住到那裏,打算安家落戶。

這倆個逃荒人男的姓王名石,村裡人就叫他們王家夫婦。當天晚上住下後,妻子聽說這裡鬧鬼,有些害怕,直往男人懷裡鑽。王石一個勁的安慰,:「怕啥?身正不怕影子斜。為人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說歸說,他心裏也有點玄,長這麼大還沒見過鬼啥樣,聽說怪嚇人的,要真是那樣……想著想著,他的後背也起了晾意。

正在王石忐忑不安之際,突然,本來沒有風的天氣,院子裡就像刮起了大風一樣,「嗚——嗚——」響了起來。鬼來了!嚇得妻子更是往王石懷裡鑽,王石的脊樑溝裡直冒晾氣,心裏通通起來。他強打精神,堅持著。忽然,有聲音在窗外響起:「終於把這家主人給等來了,我倆也該回去交差啦。」“哪咱們是否向該家主人告個別?」“可別,瞧咱倆這長相,要把人家嚇壞了,閻王怪罪下來,咱們這當小鬼的吃不了兜著走!」“那好,咱倆回去交差去。」不一會,外面風平浪靜,寂靜無聲,一切靜悄悄……王石一夜沒誰,窗外那倆小鬼的談話讓他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他僅僅明白,小鬼是說,他是這家的主人,可又為甚麼呢?

次日一早,外面不遠處聚集了不少鄉親,都來看熱鬧。這個說,「昨天夜裡准把二人嚇個夠戧,那有不怕鬼的!」那個說:「可能嚇的沒到半夜就逃跑了。」有的還說:「是不是嚇死啦?」總之講啥的都有。王家夫婦從家裏一出來,人們蜂湧而至,圍上去問這問那,詢問端由。王家夫婦微笑不答,只是說,以後就在此安家落戶了,望各位相鄰照顧。

上午,王家夫婦收拾院落,清理房舍。在某隱秘處發現了一個封口小甕,打開一看,好家伙,原來是一甕銀元寶!當下夫婦二人商議,這錢財不是自己的不能竊為己有,應該歸還胡家夫婦,於是夫婦倆抬上那甕銀元寶前往胡家送去。

且說胡家夫婦正在家裏高興呢,鬧鬼的房子終於有主了,這下我們又有好日子過咯!這時,王家夫婦來到家裏,等人家說明來意,把胡家夫婦樂了個半死。等王家夫婦走後,胡家夫婦打開甕蓋一看,氣了個半死。原來甕裡面哪來的元寶呀,淨是一些石頭塊。胡家夫婦怒火沖天,怒不可懈,抬起那小甕直衝王家而來。他倆衝到王家牆外,也不進門,從甕裡拿出那一塊塊「石頭」狠狠的向王家院中丟去。一邊丟一邊嚷:「給你家這銀子,給你家這銀子……」

王家夫婦正在屋裡忙呢,聽到響聲,出來一瞧,只看見一錠錠銀元寶打牆外飛進來,落在地上。等胡家夫婦罵夠了,走了,王家夫婦還在納悶呢。

晚上,王石做了個夢,夢到父親來了,父親對他說:「吾兒,今個白天發生之事為父一清二楚。莫為這甕元寶為難,他應該是你的啊。」王石不解,問其原由。父親便將其來龍去脈一五一十,原原本本道了個詳細。

原來,父親王員外是個精明能幹又心地善良之人。憑著自己的能耐幹出了一番事業,在當地成了很有名氣的大財主,因為人厚道,樂於助人,被百姓送個綽號:王大善人。一次,在生意上結交了一位胡姓朋友。二人相識後,越談越投緣,越談心越貼,後來結拜為異姓兄弟,成了無所不交的好友,於是二人合夥做起生意。常言道,人逢喜事精神爽,生意做的很紅火。可是好景不長,那胡員外起了歹心,把二人做生意的老本席捲而逃。父親忍受不了打擊,氣的吐血而死,不久母親也相繼而去。父親又告訴他,這家院落和這甕元寶正合胡員外偷拐的咱家錢財的數目,不必推辭,理當享用,受之無愧。

這時王石終於明白了,為甚麼父親含恨而死,並在母親也死後,本地發生大旱災,莊稼顆粒不收,落的到處逃荒的根由了。

從此,王石夫婦在我村落戶,他們用自己應得的家財過起了幸福安康的日子。讓人羨慕的是,他們的光景如有神助般的越來越興旺。他們時常發善心賙濟日子拮饑的窮人,當然也忘不了胡家夫婦。可喜的是,胡家夫婦在王石夫婦的影響和帶動下,改掉了很多舊習,漸漸的也會過日子了。雖說不太富裕,卻也能過的去……

這正應驗了老百姓常說的話:是你的東西丟不了,不是你的別爭,爭也爭不來。老天有眼,神目如電,看來還真是這個理。@(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那吒,是流傳於中國各地的民間信仰的神仙。很多人印象中的神仙那吒的形象大多來自於小說《西遊記》,但見他:腳踏風火輪,形如頑童,可以演化出三頭六臂,手執六種兵器,能降妖除魔,具有一定的法力。這時的神仙那吒已經完全中國化了。
  • 明朝流傳下來一部著名的預言之作《燒餅歌》,作者就是明太祖時期的國師劉基,又稱劉伯溫。據說劉基深明數理,而且民間傳說他是神仙下凡,來輔佐太祖成就功業的。在民間故事和文學作品裡,他常常神機妙算、未卜先知、洞察今古,並且呼風喚雨,神通十分廣大,「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是神仙一般的人物。
  • 明太祖朱元璋建政後,最關心的當然是自己可否永保江山。他知道輔佐自己打下天下的劉伯溫是深明數理的道中之人,便向劉伯溫詢問有關將來的事情。朝代更替自有定數,天機更不可輕洩。但是朱元璋畢竟是帝王,不好推托,於是劉伯溫便作了一首似明非明的詩歌。據稱劉伯溫面君之時正趕上太祖吃燒餅,所以稱之為《燒餅歌》。
  • 《狸貓換太子》整齣戲通常分為「抱妝盒」﹙《陳琳救主》﹚和「拷御」兩部分。本段系指第一部分的情節,即有名為《抱妝盒》或《金水橋》者。是當年白鳳鳴的代表曲目。
    京韻鼓曲描述重點為宮女寇珠、宦官陳琳忠心義膽、捨己救主的高義行止,成為民間傳說中教忠教孝的有名曲目。
  • 清朝乾隆年間,世人都敬奉天地,齋戒沐浴燒香拜佛,虔誠祈禱神佛保佑,到處是一派生機盎然、祥和的景象。
  • 聖誕老人(Santa Claus)

    西方童話故事人物.源於歐洲的民間傳說。據說是一個穿紅袍的白鬚老人,在聖誕節夜到各家分送禮物給兒童。通常父母們會對他們的子女解釋他們在聖誕節收到的禮物是聖誕老人送的。

    聖誕節期間,與聖誕老人有關的節目層出不窮,增添了節日的喜慶氣氛。(圖片來源AFP)

  • 【說明】:
    《狸貓換太子》二本又作《拷打寇承御》,簡稱《拷寇》,敘述情節是《貍貓換太子》頭本的後段,但是跟頭本不連唱,也不合演。算白(雲鵬)派曲目。
    二本的故事一樣出自於民間傳說的稗官野史,重點在於劉后日久生疑,打撈御河又找無嬰兒屍身,思前想後認為李妃產子當日巧遇陳琳事有蹊蹺,決定向寇珠逼供,並找來陳琳向寇珠求刑至死。
  • 遠古之時,人們對疾病不知道該如何治療。當時天下瘟疫流行,死了很多人。
  • 土地爺終日為善男信女排憂解難,忙的焦頭爛額不可開交。一日,偶得清閑,出來長吁了一口氣,就在此時,看見天上有財神座下的散財童子正在往人間散放金銀元寶。他仔細觀看,卻見那金銀元寶都落向財主、富人家裏,普通人家特別是窮人家一個都沒份。他看在眼裏,惱在心裏,想到一切都是財神的過失。於是施展法術,飛上天界去找財神理論:財神有嫌貧愛富之嫌。
  • 爆竹,民間又稱之為「爆仗」 「花鞭」或「響鞭」等。每逢除夕之夜,家家戶戶都會出來燃放爆竹。大街小巷,爆竹聲聲,映襯著人們的笑臉,使得節日的氣氛也格外的濃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