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瑜:大學向左 草根向右

劉瑜

人氣 54
標籤: ,

【大紀元10月1日訊】以前跟國內的朋友聊天,他說:我很欣賞美國那些敢於批評布什政府的左翼知識分子,因為在美國這樣的國家,做一個左派需要非凡的勇氣……我立刻糾正他,你說錯了,在美國知識分子圈子裡,尤其在高校裡,做一個左派是非常時尚的事情,做一個右派才需要真正的勇氣。

先從我的母校,哥倫比亞大學,最近發生的一件小事說起吧。

今年10月,哥大一個共和黨學生組織邀請了一個叫約翰·吉爾克裡斯特的人來演講。這個吉爾克裡斯特,是「民兵」組織的發起人。這個組織專門招募志願者,在美墨邊境巡邏,阻擋非法移民從墨西哥入境。近年來非法移民問題是美國的一個熱點問題--右翼勢力傾向嚴格禁止非法移民入境,左翼主張更寬鬆的政策。吉爾克裡斯特來哥大講演,無非是來宣傳他在移民問題上的右翼主張。

本來這應該是一個很普通的校園活動吧。不,讓你個老右來放毒,哪有這麼便宜的事。演講之前,該活動的廣告就被撕扯、塗抹。演講那天,很多學生在講演廳門口示威,身著3K黨白大褂譏諷「民兵」組織。主持人一開講,就有人不斷起哄喝倒彩,有的人乾脆背對講台示威。等吉爾克裡斯特開講時,一群學生乾脆衝上講台,砸桌子椅子,雙方發生肢體衝突,最後吉爾克裡斯特不得不倉惶逃走,示威學生們則高喊著勝利的口號打出一條橫幅:沒有非法的人。

這個情形雖然極端,但卻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美國高校校園裡的左右勢力處境:左翼趾高氣揚,右翼垂頭喪氣。

這裡先停頓一下,說說在當代美國的「左」「右」含義。這個分野有三個方面,第一,外交事務上,一般右翼傾向於擴張性外交,傳播美國價值,強化美國地位,支持伊戰;第二,經濟事務上,右翼一般主張自由貿易,削減福利,削弱工會;第三,在社會文化上,右翼一般是「保守」的代名詞,反對墮胎,反對同性戀婚姻,反對非法移民入境等。而左翼則主張外交上的收縮、經濟上的政府干預,社會文化上的開放。因為文化上的分野,一般右翼也被稱為「保守派」,左翼也被成為「自由派」。但是實際上,右翼傾向文化保守的同時主張經濟的自由化,左翼主張文化自由的同時又主張經濟的控制,嚴格來說還真說不清誰比誰更擁護真正的自由。

就美國整個社會來說,左右選民勢力是大致相當的,但在高校裡,卻左右比例懸殊。2005年的一個調查表明,美國高校裡72%的教師是「左翼自由派 」,15%是「右翼保守派」。從黨派來說,50%的教師支持民主黨,11%支持共和黨。這一失衡在一流高校中尤其顯著:87%傾向於左翼自由,13%傾向於右翼保守。而且,左右翼力量的變化,越來越向左翼傾斜。1984年調查時,高校老師還只有39%是左翼自由派。

所以我才說在美國的高校裡面,做一個左派,哪需要什麼勇氣,簡直就是隨波逐流。

上面的數據與我個人的經驗感受相符。我在哥大認識的所有教授、同學--只要我知道政治主張的,都是「左翼自由派」。課堂上教授罵布什,老師樂呵呵,學生笑嘻嘻,皆大歡喜。走在校園裡,動不動看見支持巴勒斯坦的示威、學生助教要求工會化的示威、反對共和黨某某人來校演講的示威--全都是左翼的聲音。如果你在哥大做老師,還膽敢支持布什,就只能夾著尾巴做人了,簡直比作賊還要心虛。

當然也有人跳出來反抗。

一些右翼團體抗議說,一個缺乏多樣化聲音的校園,是不健康的。對於那些十八、九歲的孩子來說,沒有傾聽過不同意見之間真正的辯論就被稀里糊塗灌輸了一個觀念,也是不公平的。Allan Bloom早在1987年就寫過一本書,叫《美國頭腦的封閉》,批評美國高校裡氾濫的文化相對主義最後導致了是非不分。前年加州洛山機分校的一個小孩 Ben Shapiro乾脆寫了一本書,叫《洗腦》,批判學校裡教授們清一色的聲音。David Horowitz,一個右翼活動家,辦了一個網站「校園觀察」,督促學校裡的言論自由,他還出版了一本書《教授們:美國101個最危險的學者》,專門「揭發」那些死硬的極左派。同時,一些校外的右翼組織,大量向高校砸錢,試圖在學生中培養右翼勢力。但是,這些鬥爭不過是老鼠斗大象而已,根本無力改變校園的 「顏色」。

其實,左翼佔領大學,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從30年代開始,就一直如此。60年代的民權運動中,校園裡的新左派就是一支重要的力量。當前在經濟全球化和伊戰背景下崛起的左翼勢力,估計只能叫「新新左派」了。大學代有才人出,左派後浪推前浪。高校這樣遠離經濟基礎的象牙塔,是政治浪漫主義的溫床。知識分子和社會的關係,本來就有點像一個嬌妻和一個憨夫的關係:她負責點菜,他負責買單。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是,雖然整個高校都左傾,但是越是遠離經濟基礎的院系,就越左傾:人文院系81%教師是自由左翼;社會科學75%;工程學院51%;商學院49%。

裡根上台以來,保守主義勢力在美國的重新崛起,但是當草根社會在悄悄右轉的時候,高校卻一直在穩步左轉。直到今天,一個幽靈,左的幽靈,在大學校園的上空遊蕩。

雖然按照美國的譜系,我自己的政治觀念算是中間偏左,但是我非常反感美國高校裡這種「妖魔化右翼」的氛圍。人家吉爾克裡斯特反對非法移民怎麼了,還不讓說話了這是?憲法第一修正案什麼地幹活?說到底,對自由的壓制,不僅僅來自於政府,也可以來自於輿論。一個人在輿論當中噤若寒蟬,就算那個人不是我,就算那個輿論代表了我,就算是在高校這樣的「精英」機構,也仍然讓我不安,因為對自由的威脅,不管來自政府還是輿論,都是對真實的威脅的開始。

--原載:《南方人物週刊》,2007-01-04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104)
德國政壇的動盪
中國過渡政府第十六次新聞發佈會
奧巴馬大打廣告 矢言搶救美國經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