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蘭:美勞工政策處於十字路口

標籤:

【大紀元10月6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木風2008年10月5日華盛頓報導)美國勞工部長趙小蘭在即將卸任之前警告說,目前的經濟動盪形勢正在催生美國經濟歐洲化的思潮。下屆政府強化政府干預、加強監管力度的衝動有可能傷害到美國經濟的基本優勢–靈活和具有競爭力的勞工管理制度。

*對推崇歐洲模式感到不安*

美國正在發生的金融危機使人們注意到過去很少關注的一個問題,這就是對金融機構的監管。分析人士普遍認為,房地產泡沫破裂引發的信貸危機,其核心是多年來政府放鬆了對金融機構的監管,縱容這些機構放棄安全信貸標準,採取冒險的方式追求利潤最大化。隨著危機的惡化,有關各方在尋找遏制危機的途徑的同時也把加強監管看作是防止今後危機重演的一項重要措施。

但是,任職已近八年,再過幾個月就要離任的美國勞工部長趙小蘭對這種加強監管、擴大政府權力的思潮可能產生的負面作用感到深深地不安。她在美國商會舉行的勞工政策研討會上發表專題演講中提醒人們說,現在已經有一些人開始推崇歐洲模式,主張政府在制定勞工政策和福利項目方面應當發揮更大的作用。

她說:“國會已經開始推動我們的經濟轉向歐洲模式。已經提出的一些立法議案要求由政府來決定僱主必須提供甚麼樣的休假計劃,應該給甚麼人晉級,必須給僱員提供甚麼樣的醫療保險計劃,退休計劃中應當包括甚麼樣的投資方式等等。”

趙小蘭表示,對美國勞工管理制度實行歐洲化將會對美國的國際競爭力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會擾亂美國傳統的勞工關係。

*歐美勞工制度後果不同*

一般認為,歐美的勞工政策的最大區別在於政府的作用。在歐洲,政府權力很大,工人每週的工作時間、福利待遇都由政府統一管理。工人在享受各種福利的同時也向政府繳納很高的稅賦。而美國政府在勞工制度管理方面權力非常有限,工人的工作時間、福利待遇、工資水平等許多問題都是由僱主和僱員直接談判解決。

趙小蘭這位美國歷史上任期最長的勞工部長認為,歐美勞工管理制度的不同導致不同的結果,美國的制度比較靈活,適應能力比較強,工人的生產力也比較高。這是美國經濟長期以來增長速度高於歐洲的一個基本的優勢。歐洲的勞工管理制度比較僵硬,影響了生產率的提高和經濟增長的速度。趙小蘭舉例說,在美國,一個失業工人平均用17個星期就能找到新的工作,而在歐洲,這個平均時間遠遠超過一年。

趙小蘭表示,她在許多國際會議上或者會見歐洲官員的時候發現,許多歐洲國家都已經認識到自己這種管理制度的問題而在考慮改革。歐洲官員經常徵求趙小蘭的意見,商討提高效率和加快增長的方法。

*加強監管勿放棄美國經驗*

在趙小蘭看來,歐洲的根本問題是政府的決策無法照顧到各個企業的不同情況,這自然會影響效率和增長速度。美國經驗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政府放權,把決策權交給企業和勞工,讓它們自己根據具體需要做出具體決定。這就是美國的勞工管理體制靈活而賦予競爭力的秘訣。趙小蘭強調,這是美國經濟堅實基礎的一個組成部份。她認為,美國在尋求經濟改革、加強監管的時候一定不能拋棄這一優點。

她說:“美國現在面臨嚴重的經濟挑戰。下屆政府無疑會在進行金融體系改革的過程中謀求過渡的監管。新政府將在修改勞工政策、推動經濟增長方面發揮主導作用。但是,它也需要為今後遠不止四年的勞工政策走向確定方向。最近的事件已經再清楚不過地表明,不恰當的監管,無論動機多麼善良,也會造成違背初衷的惡果。”

趙小蘭慶幸自己在21世紀開始的時候擔任了勞工部長的職務,並在這個階段為改善和加強美國傳統的勞工管理制度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她希望自己的繼任者在調整勞工政策的時候不要忘記,美國的力量來自美國人民。只要美國的勞工隊伍能夠保持靈活、高效、努力、創新的特點,美國經濟就能夠經受任何挑戰,克服任何困難。

相關新聞
馬蕭拼經濟 台灣總工會憂勞工權益被犧牲
勞動節 藍綠勞工政策大放送
勞團:民進黨8年勞工政策罄竹難書
八年勞政為惡政?勞委會有話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