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郁棠:如何有創造力地生活

羅郁棠

人氣 2

【大紀元11月13日訊】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大家渴求更多的創造力,企業也希望招募到具有豐富創造力的人才。以「需求層級理論」聞名於世的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Maslow)將創造力區分為兩種:「主要創造力」與「次要創造力」。

我們一般認為很有創意的人,就馬斯洛的定義而言,這些人次要創造力很高,也就是一個人在其專業領域中很有創意。目前社會上有許多書籍、課程在傳授的就是這部分創造力,而企業很希望獲得這類人才。

然而馬斯洛所談的主要創造力,重要性更高於次要創造力,而這項創造力的培養與訓練,目前幾乎不受重視。所謂的主要創造力是「自我實現」的創造力,意謂這個人可以面對任何環境,活的自在,可以活出自己生命的意義;這種人可以勇於面對痛苦的挑戰,隨之而成長。

舉例而言,時下年輕人很有創意,但隨著社會的物質化、科技進步,大多數的年輕人輕忽了主要創造力的培養、也就是訓練面對難題、忠於真相、承擔責任、做自己的主人、吃苦中之苦的能力。

美國前十大心理、精神醫師之一的派克(Scott Peck),經過數十年的經驗歸納出:這是一條大多數人會選擇避開的路,大多數人追求享樂,規避痛苦,幾乎所有人都多多少少會為了怕痛苦而逃避問題,而這正是所有心理疾病之源。

史丹福大學所做的一個實驗與派克的經驗相呼應,他們將小孩單獨留在房間裡,給他們每人一塊棉花糖,但他們可以選擇(1):馬上吃掉棉花糖,或是(2):等待15分鐘後多得一塊棉花糖當獎賞。研究人員發現,能夠等待獎賞的小孩,長大以後,全都比那些馬上吃掉棉花糖的小孩成功。

派克清楚地表示,人生困難重重,而生命的真諦就在於面對與解決問題的過程,而紀律是解決人生難題最主要的工具,能積極面對痛苦,就能把握隨問題而來的成長機會。

紀律對企業組織而言也是絕對必要的,試想在我們現今的組織中,是不是充滿了這樣的情景:「想要成交,就別告訴顧客有可能延遲交貨」、「想向銀行借款,就盡量把財報弄好看點」、「想要升遷,就別幫助那些會礙到你的人」、「想保住面子,就千萬不要承認錯誤」這些不斷出現的謊言、違反道德的事,正是我們次要創造力豐富,而主要創造力不足所致。

每一個人都該自己做出選擇,你自己該走什麼樣的路?該怎樣培養自己的員工與孩子。◇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丹麥樂高樂園 激發創造力
李世珍:建構華人世界Web2.0新藍圖
蔡安和:不要超「時」工作 給我超「能」管理
楊碩英:願景.殘荷.生命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