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答關於民主的幾大常見疑問

佚名

人氣 4
標籤: ,

【大紀元11月29日訊】1、當今中國的公民素質太低了,怎能實行民主呢?
  公民素質是民主實踐的結果,而不是前提。而正因為當今中國的公民素質較低,才需要踐行民主,讓公民去實踐民主,在這個過程中去瞭解、學習、掌握民主,總結經驗教訓,不斷修正不足,提高民主水平。如果不去實踐,那就永遠不會有相應的素質。事實上,西方的民主歷程也證明了這一點。所以,公民素質低不該是拒絕或推遲民主的託辭,如果說當今中國的公民素質低,那麼還低過200多年前開始實行民主的美國的公民素質嗎?如果公民素質很重要,那麼,為什麼現在的中國寧願在公民素質相對較低的基層農村去搞什麼村民選舉,而不在公民素質相對較高的城市至上而下地搞選舉呢?

  2、民主會導致社會動盪。
  民主的效果之一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各利益群體間通過談判的方式,相互妥協,達成大家都可以接受公共決策,實現真正的、持續的社會和諧和穩定。民主保障充分的言論甚至怨言的發洩渠道,而專制社會或許可以實現一時的社會穩定,但這種穩定只是脆弱的地殼下岩漿(民怨)沸騰的表面穩定,一經爆發,其場面不言而喻。

  3、民主會導致國家分裂。
  自由、人權、最大限度地保障每個人的權利是民主的本質,而從國家主權的意義上看,國家只是保障公民的自由和人權的權力實體,如果國家不能保障公民的自由和人權,不如分拆成各個能夠充分保障公民的自由和人權的權力實體。原蘇聯的解體便是這樣的實例。

  4、印度及拉美國家不是早就搞了民主,但其經濟增長不是遠落後於中國嗎?
  如果印度及拉美國家不搞民主,其經濟狀況會不會比現在更好呢?另外,經濟增長是由四個要素(或變量)決定的,即1制度架構(或制度資本);2自然資源稟賦;3勞動力;4土地。當今的中國以低起點,靠過度加大勞動力的勞動強度,延長勞動時間,過度消耗資源,污染環境,以及熱賣土地的辦法獲得了一定的經濟發展,但這種發展會不會長久和可持續呢?制度架構提供促進經濟健康、快速增長的公平競爭的環境,而其特有的多元、包容、寬鬆和法治等特徵,有利於激發和保護全體公民的創新能力,為經濟發展提供真正強大的動力。中東國家沒有太多制度資本,勞動力資源也有限,但靠石油他們也很富;香港、新加坡、日本、韓國則正好相反,很多自然資源,能源、礦資源靠進口,甚至連土地都極少,而靠有利於市場交易的制度資本,他們照樣可以致富;美國幾乎同時具備這四個要素,尤其是制度架構先進,所以它是世界最強大的經濟實體。

  5、美國也有腐敗,民主就一定能杜絕腐敗嗎?
  一塊可食用的麵包難免有病毒,但不能由此而與滿是病毒的一堆糞土劃等號。另外,民主的優勢——自由、多元、透明的的媒體揭發、司法的獨立以及反對黨的監督制衡,可以有效地抑制了腐敗。絕對的權力必然絕對地產生腐敗,現實的狀況是,絕對的權力好像也在反腐敗,但那只是其內部權力爭鬥的工具,絕不會觸及其絕對權力本身。民主不是最好,只是比較好,比專制好,至今人類還沒有找到比民主更好的制度。

  6、民主能當飯吃嗎?
  恰恰如此。當今腐敗盛行,社會不公,有人吃不上飯,看不起病,上不起學等現象,原因是權力不受任何來自外部的監督和制衡,以及政府控制的資源權力過多,這兩者加在一起便形成了最有利於腐敗、有利於不平等的溫床。既然政府權力不受監督制約,而同時又讓政府直接代替市場進行資源配置,這就等於把全國老百姓的錢和賺錢的機會都交給了不會被問責的當權者去。那麼,他們的資源會分配給誰呢?不言而喻。所以,這種現實既不符合市場經濟的效率原則,又不符合公平原則(因沒有民主問責機制),而只會符合權力原則,這樣的經濟是權力得以資本化和商品化經濟,不是市場經濟,更不是烏托邦式的福利經濟。

  7、集中的權力更有效率。
  「文革」是由集中的權力決策的,很有「效率」,結果是大家齊步走向深淵。決策的科學化在於多個方案的民主評議、論證、博弈,不一定是最好的,而是符合多方利益的、理性的、風險較小的。

  8、西方的東西不適合具有幾千年封建傳統的中國。
  民主制度的核心是對權力的監督制約,涉及保護每個人的權益的問題,在這一點上無西方與東方的差別。民主制度雖然首先在西方出現,但它是適合全人類的東西,當然也適合中國。民主制度基於人的本質屬性(自利)以及對人權訴求,不因地域和文化傳統的差異而沒有辦法接受民主,如儒家文化深厚的韓國、日本和臺灣的成功的民主實踐便是有力的佐證。從歷史角度看,操作層面的民主制度架構是很現代的事,從1688年英國的光榮革命,到今天不分男女、一人一票的民主制度,實際上是20世紀才出現的。在這個意義上,現代民主制度對全世界都是新鮮事。歷史上,不管是中國,還是其它國家,哪個國家都沒有長久的真正民主制度的傳統。非洲、亞洲等第三世界國家,多是二戰之後才推出民主制度的。相對於幾千年的專制體制,不只是在中國,而且在其它國家的民主運作時間還相對較短。現今的較成熟的民主制度,是由於工業革命、技術進步、經濟的高度發展,出於制約權力、保護個人利益的需要的結果。現在,大多數國家都意識到,不能把人民的福祉寄託在統治者的善意和保證上,而必須對權力進行有效的制約和監督。

  9、民主只是有錢人的民主,一個處於社會底層的人有可能當選為議員或總統嗎?
  首先,民主選舉是一人一票,不是股份制中的一股一票,不是按財富多少來分配投票權。所以不存在「大股東控股」和只在有錢人範圍內的民主。而且鑒於普通人相對多於有錢人,那麼多數的普通人反而更具有政治優勢。其次,競選經費多源於民間捐贈,並由相關的法律嚴格加以規範,接受媒體、公眾和競選對手的監督,而且其經費只能用於廣告宣傳和組織各項助選活動等開支。選民選擇的是能夠代表自己的政治理念、利益訴求的德才兼備的代言人,不會因為看誰錢多就選誰。最後,民主社會充分保障每位公民的被選舉權,不因貧富和社會地位的差別而受到限制。不管是什麼人,只要你立志從政,有才有德有能,並能得到多數人的擁戴即能當選。@(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楊繼繩:領袖可能受制於權勢階層
劉秀鳳:申請為中國過渡政府公民的聲明
每日退黨團隊聲明精選(2008/11/27)
投書:腐敗的中共是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