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德行篇:羅企生乞一弟以養老母

劉義慶
font print 人氣: 41
【字號】    
   標籤: tags:

《試守孝子》

王僕射(1)在江州(2),為殷、桓(3)所逐,奔竄豫章,存亡未測。王綏(4)在都,既憂戚在貌,居處飲食,每事有降(5)。時人謂為試守孝子(6)。

1.王僕射:即王愉字茂和,太原晉陽人,安北將軍坦之次子。桓玄篡位後,遷尚書左僕射,故稱。
2.江州:涵蓋江西全省及湖北武昌縣及附近各縣地。
3.殷、桓:殷仲堪及桓玄。
4.王綏:字彥猶,少有美稱。
5.降:降心,抑制心志。
6.試守孝子:對王綏的謔稱。謂未知父母存亡而預為守孝。

《羅企生乞一弟以養老母》

桓南郡(1)既破殷荊州,收殷將佐十許人,咨議羅企生(2)亦在焉。桓素待企生厚,將有所戮,先遣人語云:「若謝我,當釋罪。」企生荅曰:「為殷荊州吏,今荊州奔亡,存亡未判,我何顏謝桓公?」既出市(3),桓又遣人問欲何言。答曰:「昔晉文王(4)殺嵇康(5),而嵇紹(6)為晉忠臣。從公乞一弟(7),以養老母。」桓亦如言宥(音:又)(8)之。桓先曾以一羔裘與企生母胡,胡時在豫章,企生問(9)至,即日焚裘。

1.桓南郡:即桓玄。
2.羅企生:字宗伯,豫章人。從仲堪有吏令,堪敗,眾就桓玄,獨羅不往,後被戮。
3.出市:押解赴行刑之市。
4.晉文王:晉司馬昭,字子上,嗣兄師握魏政,權封晉王,諡曰文王。
5.嵇康:字叔夜,三國魏譙郡人。博學有奇才,不與世俗同流。官至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好老、莊之學,擅四言詩。與山濤、阮籍等人為友,世稱「竹林七賢」。後為司馬昭所害死。
6.嵇紹:字延祖,晉人,嵇康之子。曾從武帝出戰,為保衛武帝,血濺御衣而死。武帝為感念其護君殉國的英勇精神,乃保留血衣而不洗。
7.乞一弟:乞求留下一弟,以養親也。羅企生之弟名遵生。
8.宥:寬恕、赦免。
9.問:被誅之消息。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過江諸人(1),每至暇日(2),輒(3)相要(4)出(5)新亭(6),藉卉(7)飲宴。周侯(8)中坐而歎曰:「風景不殊(9),舉目有江河之異(10)!」皆相視流淚。唯王丞相(11)愀然(12)變色曰:「當共戮力(13)王室,克復神州(14);何至作楚囚相對泣(15)邪?」(出自《世說新語·言語第二》
  • 郗(音:吃)公值永嘉喪亂,在鄉里甚窮餒。鄉人以公名德,傳共飴之。公常攜兄子邁及外生周翼二小兒往食。鄉人曰:「各自饑困,以君之賢,欲共濟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公於是獨往,食輒含飯箸兩頰邊,還吐與二兒。後並得存,同過江。郗公亡,翼為剡(音:眼)縣,解職歸,席苫(音:山)於公靈牀頭,心喪終三年。
  • 祖光祿少孤貧,性至孝,常自為母炊爨作食。王平北聞其佳名,以兩婢餉之,因取為中郎。有人戲之者曰:「奴價倍婢。」祖云:「百里奚亦何必輕於五羖(音:股)之皮邪?」
  • 鄧攸(1)始避難,於道中棄己子,全弟子。既過江,取(2)一妾,甚寵愛。歷年後訊其所由,妾具說,是北人遭亂,憶父母姓名,乃攸之甥也。攸素有德業,言行無玷(3),聞之哀恨終身,遂不復畜妾。
  • 桓常侍(1)聞人道深公(2)者,輒曰:「此公既有宿名,加先達(3)知稱,又與先人(4)至交,不宜說之。」
  • 阮光祿(1)在剡(音:演)(2),曾有好車,借者無不皆給。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後聞之,嘆曰:「吾有車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車為(3)?」遂焚之。
  • 謝太傅絕重(1)褚公(2),常稱:「褚季野雖不言,而四時之氣(3)亦備。」
  • 謝公夫人教兒,問太傅:「那得初不見君教兒?」答曰:「我常自教兒。」
  • 范宣(1)年八歲,後園挑菜,誤傷指,大啼。人問:「痛邪?」答曰:「非為痛,身體髮膚,不敢毀傷(2),是以啼耳!」宣潔行廉約,韓豫章(3)遺絹百匹,不受。減五十匹,復不受。如是減半,遂至一匹,既終不受。韓後與范同載(4),就車中裂二丈與范,云:「人寧可使婦無褌(音:昆)(5)邪?」范笑而受之。
  • 殷仲堪(1)既為荊州,值水儉(2),食常五盌(3),盤外無餘肴,飯粒脫落盤席間,輒拾以噉之;雖欲率物(4),亦緣其性真素。每語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5),云我豁平昔時意(6),今吾處之(7)不易,貧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爾曹(8)其存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