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治病的掌故─感冒良方《葛根湯》

文/李應達(桃園慈航中醫診所醫師)

人氣: 15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14日訊】《葛根湯》出自傷寒論,傷寒論為醫聖張仲景所著。張仲景,名機,當過長沙太守,所以有張長沙之稱。南陽郡涅陽(今河南省南陽縣)人,約生於東漢和平元年(公元一五O年),卒於建安二十四年(公元二一九年),活了七十歲左右。

  張仲景自小好學深思,「博通群書,潛樂道術。」當他十歲時,就已讀了許多書,特別是有關醫學的書。他的同鄉何顒賞識他的才智和特長,曾經對他說:「君用思精而韻不高,後將為良醫」(《何顒別傳》)。後來,張仲景果真成了良醫,被人稱為「醫中之聖,方中之祖。」這固然和他「用思精」有關,但主要是他熱愛醫藥專業,善於「勤求古訓,博採眾方」的結果。

公元196年至204年,南陽地方病疫流行,同族病死者三分居二,其死於傷寒病者,又十居其七。面對這種情景,張仲景毅然辭官業醫,對傷寒病的起因和治療方法進行了細心的研究。他從前人留下的醫學著作中,繼承了辨證與治療的規律,又收集了民間的藥方和治療方法,結合自己的醫療經驗,加以總結提昇,一方面為人治病,一方面從事著述,寫出了《傷寒雜病論》。此書經後人整理校勘,編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

以下為讀者介紹《葛根湯》的證治理論與臨床應用。

【藥味組成】
葛根四錢、麻黃二錢、芍藥二錢、炙甘草二錢、生薑二錢切片、大棗六枚

【主治】
外感風寒,頭項強痛,背亦牽強,脈浮,無汗惡風者,或治口噤不得語,欲作剛痙。痙病屬於足太陽膀胱經,足太陽膀胱經是從頭走到頸、背、腰、臀、一直到足後,所以風邪入足太陽膀胱經,有口噤,牙關緊急,抽筋,嚴重時會背反張。發熱無汗,惡寒,為實邪,名為剛痙;發熱有汗,不惡寒,為虛邪,名為柔痙。

【方義】
此方為桂枝湯加葛根、麻黃,葛根能解肌散火:麻黃能發汗,亦可治喘咳。

【經驗】
筆者常用葛根湯治外感風寒,屬發熱無汗、身體倦怠、頭痛、項背僵硬、鼻塞、鼻流清涕、屬於感冒風寒初起者,脈象是右手寸部浮緊。很多落枕的患者,是屬於風邪入足太陽膀胱經,也就是先感冒,然後頸、肩、背痠痛,用葛根湯效果也很好,但要屬於實證,虛證不可用此方。

◆中耳炎可用葛根湯加黃連上清丸,也是治實證有火者,若胃差者可在加安中散。

◆皮膚癢有很多原因,若屬於風邪引起的,可用葛根湯加羌活、防風、荊芥、蟬蛻等藥治療,在中醫的理論肺主皮毛,風邪在肺,有時皮膚也會癢,又風的特性是擅行,是遊走不定的,所以會皮膚癢。

◆僵直性脊椎炎:也是屬於足太陽膀胱經,受風寒侵入,經久不癒,留連於脊椎,或閃挫舊傷不癒所引起,可用葛根湯加括蔞桂枝湯、獨活、羌活等治之。

【服法】
溫服後要蓋棉被,讓全身微微似有汗,但不可令大汗淋漓。◇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