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窮國吃不起 富國沒感覺

標籤:

【大紀元4月26日訊】(自由時報編譯羅彥傑/特譯)從日本東京附設空調的超市到菲律賓馬尼拉露天菜市場,亞洲各國對於米價迭創新高的反應大不相同,有人憂心忡忡且深感無奈,也有人無所謂,只是覺得不解。

孟加拉窮人 一天只能吃一餐飯

在亞洲,米不論用炸、煮、蒸,都是食物同義詞,但由於本區各國的財富與稻米產量迥異,對於泰國米創下一噸一千美元天價,亞洲消費者所受影響不一。在菲律賓、印尼與孟加拉等名列前茅的稻米進口國,窮人多達數百萬,有些人必須在原已拮据的家用上東省西省,或者一、兩餐不吃,來確保家人一天吃得到一餐飯。

雅加達的二十八歲顧客魯丁說:「我能怎麼辦?米價飆高,我們只能忍痛買。」他強調自己收入微薄,沒能力囤積。有鑑於食物價格上漲四成,在三十四國引發暴動與抗議,四十國下令禁止食物出口,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署長希蘭呼籲各界捐款。

達卡 排隊還買不到米

因為出口國限制出貨以抑制國內通膨,泰國百分之百B級白米在國際市場上價格暴漲近三倍。大多數亞洲市場的米價漲幅雖沒三倍那麼大,因為或可自給自足或進口國買米只求足敷所需與補貼窮人等,但各國米價漲幅還是很大,逼得許多亞洲人除勒緊褲帶或頂著高溫買便宜的政府公糧外,別無選擇。

在孟加拉首都達卡當女傭的貝谷.瑪麗安說:「我們必須排隊六小時,才能買到一袋米。我們常因為米售罄而兩手空空回家。」這位四個小孩的母親說:「為了排隊,我每天向雇主請半天假,還要我的獨子離開學校去另一處排隊。」

日本人精打細算 自己種米

除孟加拉本月有人鬧事外,亞洲消費者尚未傳出因食物、燃料價格高漲而走上街頭。而且隨著某些國家的米價開始趨緩,亞洲情勢尚稱平靜,並未像非洲與海地一樣出現饑荒暴動。

南韓新加坡 富足不介意

在富裕的南韓與新加坡,許多人有能力也願意吸收漲價,不會因此減少吃米食。若干精打細算的日本消費者自己種米,有些中國人則對國際米荒一無所知。北京一名上班族說:「國際米價創新高?我根本不曉得。」

(取材自路透 )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國際特赦:Shein潛在IPO將損害倫敦證交所名聲
歐盟高層對新任領導人名單達成一致
擔心美國制裁 中國銀行暫停與俄羅斯實體合作
國際刑事法院對俄前防長和總參謀長發逮捕令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