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圖:爭建醫院 天水圍427大遊行

人氣 2

【大紀元4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鄭麗駒香港報導)就爭取在天水圍區內興建醫院,衝開圍城踏出新天大聯盟昨日舉辦427 大遊行, 約有210 名天水圍街坊在天瑞邨出發遊行至濕地工園旁,一起「栽種」天水圍醫院,以實際行動回應政府一而再,再而三漠視天水圍居民最急切要求興建醫院的訴求。

遊行人士包括老人家、手推嬰兒的母親,也有市民用病床來表達訴求。到達遊行終點時,抗議人士進行了「種植醫院」的象徵儀式,並展示醫院模型,最後,支持今次行動的泛民主派議員向市民派傘,喻意撐天水圍居民的爭取興建醫院行動。

建醫院是基本需要

立法會議員何俊仁表示,10 幾年來他們一直爭取在天水圍能夠建立一所全規模的醫院, 他說:「我覺得天水圍這個社區,本身是一個很偏遠的地方和一個獨立的社區,在10 年前我們已經多次去見醫管局告知負責規劃的官員指天水圍是需要一所醫院,這是基本的需要,但有一位官員和我們爭論說天水圍真是沒有地方,他們把住在天水圍的居民當是何等公民,所以我們感到很憤怒。」

立法會議員張超雄指出,政府在天水圍很多規劃的事是欺騙了天水圍居民,本來預計天水圍人口是會發展到30 萬,規劃上是包括興建醫院,但政府在03 年沙士(SARS)之後,將興建醫院的事擱置。

他說:「其實天水圍醫療短缺,而診所門診一日只得20 個籌。這些講出來都令人相當好笑,其實政府講的是藉口,屯門醫院爆棚之餘,擴建博愛醫院,但博愛醫院擴建之後增加了600 多張病床,醫管局都不敢講開了多少床位,在上幾個星期局長在立法會也提到博愛醫院還有200 多張病床未開, 其實是漠視居民醫療的需要,所以今天的意義是非常重要。」

民主黨成員張賢登批評政府未有在天水圍興建醫院是對整個社區規劃的失誤:「他們看不到人口不斷增加,全香港有三大新市鎮,將軍澳、東涌他們都開始起醫院,唯獨天水圍是政府最忽略的偏遠地區,究竟要死多少人才認清這個問題。」


何俊仁、張超雄等立法會議員領遊行隊伍起步。(攝影:鄭麗駒/大紀元)


年青人持標語參加遊行(攝影:鄭麗駒/大紀元)


長者也參加遊行(攝影:鄭麗駒/大紀元)


BB也參加遊行(攝影:鄭麗駒/大紀元)

屯門居民跨區聲援遊行

民主黨成員方麗雯雖然服務於屯門區,但也出來支援天水圍居民爭取區內興建醫院:「雖然我住屯門但我過來支持,如果天水圍沒有醫院和診所,這樣會加重屯門和元朗的負擔,所以我認為應該夠人均去建醫院。「我覺得政府很多時做事,你不鞭策他們,他們就不會理會,亦都要看市民對這件事有幾大關注,政府現今做事就是你踢他一腳就行一下。所以今次我們一定要決心就算我自己住屯門我也要來幫一把一齊爭取。」

天水圍助人自助聯會秘書鍾炳勝說:「我們擁有團結精神,打不死的毅力,我們是不惜一切爭取到底,直到成功為止。希望周一嶽局長能夠認真考慮我們的情況,正確分析不要低估居民的苦況和容忍力,亦不要低估群眾的力量,及早做出正確的決定,做一個市民稱讚的父母官。」

參加遊行的天水圍居民趙小姐說:「我覺得天水圍應該要建醫院,要爭取一樣東西,一定要有居民的參與,參與就是一種支援,如果我們自己都不出來支援,那怎樣會令政府建醫院呢。」

也有天水圍居民帶著小孩出來遊行爭取,皆因自己身受其苦:「我在上個月我的兒子不舒服,我打999,但等了很久沒有人來,我只有去看24 小時的醫生,我又要搭車,當時都很驚,又沒有太多錢,又在晚上!我覺得要爭取建醫院,所以我帶我的兒子出來遊行爭取。」◇


小朋友打扮成小病人,參加遊行。(攝影:鄭麗駒/大紀元)


主辦單位安排了小朋友扮小病人,睡在病床上,諷刺天水圍沒有醫院。(攝影:鄭麗駒/大紀元)


右五穿白色連身群者是鍾小姐,她預計5月1日臨盆。由於新界屯門醫院爆棚,住在新界西天水圍的她被安排在九龍的廣華醫院生產。(攝影:鄭麗駒/大紀元)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人生加減乘除(2)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
我的免疫力是不是有問題?我有沒有自體免疫病?
兒童注意力缺陷過動症  男童是女童3~4倍
多發性骨髓瘤致死率高  骨頭酸痛勿輕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