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故事:阿難涅槃

font print 人氣: 642
【字號】    
   標籤: tags:

釋迦牟尼佛涅槃後,被尊為僧團協調人的是長老大迦葉,二十年後,大迦葉一百多歲時在雞足山涅槃。在大迦葉走後,由另一位釋迦牟尼佛的大弟子阿難(也被譯作阿難陀),作為僧團的協調人。

當時,釋迦牟尼佛的佛法在阿闍世王的護持之下,很平和的傳播開來,自從大迦葉涅槃以後,作為僧團協調人的阿難,一邊精進修煉,一邊在古印度各國巡迴宣傳佛法,處理協調僧團的相關事務。光陰飛逝,他的年歲也一年比一年大了。當他一百二十歲的那一年,有一天在過路中,聽到一位青年僧人正誦著釋迦牟尼佛講過的偈語,那位比丘誦的是:若人生百歲,不見水老鶴,不如生一日,而得能見之。

阿難一聽這首偈語被背誦的簡直錯的離譜,可以說是牛頭不對馬嘴,就很懇切的上前糾正這首偈語應該如下誦念:「若人生百歲,不解生滅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
  
那個青年僧人聽了阿難的教誡以後,回去告訴帶領他學佛法的僧人,哪知那位僧人聽了反而不高興的對青年僧人道:你不要聽阿難胡說,阿難現已老朽,已經失去記憶和智能,我教你的不會錯。

青年僧人聽了師父的話,又再去告訴阿難,阿難聽了想去找引導這位青年僧人學佛法的僧人,問他為什麼會說出這愚癡的話來?後來他想想,跟這種人講話,他也不會聽你的,也就中止了。

已經一百二十歲的阿難對世間早就沒有絲毫的留戀,經過這次事件以後,他更深深的厭離世間,他想:這個世間真沒有辦法,釋迦牟尼佛涅槃未久,謬解佛法的人就這麼多,未來僧團中有邪知邪見的更不用說,我背誦出釋迦牟尼佛講過的法,而人們仍我見我執,並不依法奉行,我在世間上還有什麼用呢?

阿難這麼想時,自然就懷念起師父,更聯想到捨利弗、目犍連、大迦葉等已經涅槃的諸位大弟子,他又繼續想道:啊!這些人如同飛鳥追隨颶風一般進入涅槃,眾多的聖者中,現在只剩下我一人,如同被砍光的森林一般,留著一棵大樹也不能遮風擋雨,人間很寂寞,我也進入涅槃吧!

阿難有了這樣的想法,就下了決心,給他的弟子商那和修囑咐了一番之後,自己則拿起缽向北方的恆河走去。因為這時摩揭陀國的阿闍世王正要和毘捨離國開戰,阿難心想,如果我在摩揭陀國涅槃,遺骨就不會分給毘捨離,如果到毘捨離涅槃,他們也不會將遺骨分給摩揭陀國,所以他打算在兩國交界處的恆河中間上空進入涅槃。阿難就給摩揭陀國王阿闍世王和毗捨離王托夢,預示他將涅槃。

當阿闍世王知道阿難要涅槃的消息時,悲痛的幾乎昏了過去,他趕快帶領人馬在後追趕,當他到達恆河岸邊的時候,阿難已經坐船到恆河中間,阿闍世王立刻五體投地的大聲叫喊道:最勝自在的佛陀!請您慈悲,施給我們寂靜的尊者!三界明燈的尊者!請您回來吧!

岸那邊,毘捨離的人也這樣叫著,阿難就在船中大聲說道:我考慮了你們兩國的怨恨,所以才特地來到恆河中間入滅,讓你們兩國各得半身!

阿難說完以後,就飛至恆河中上空打坐之後,進入涅槃,把舍利分成兩半,給兩國建塔供養。二國王心懷對佛法與高僧的敬仰,各自退兵。據說阿難的舍利塔一個是在毘捨離城北方的大林重閣講堂,一個是在王捨城外竹林精舍的旁邊。摩揭陀和毘捨離兩國因為阿難涅槃的緣故,也釋嫌修好,不再打仗了。

我們從故事中可知,釋迦牟尼佛的佛法在他涅槃後幾十年,就開始出現後人有意無意的改動。當時作為整個僧團協調人的阿難,也由此預見到未來僧團中將出現眾多的邪知邪見者,佛教中的佛法將被改動而偏離原貌。其實,釋迦牟尼佛在世時也預言過,佛教將會走入末法,漸漸的失去度人的法力;同時,釋迦牟尼佛還預言未來將有大覺者住世並轉動神聖的法輪救度眾生。佛教徒們口中也常常念到:「請轉法輪」,「請佛住世」 ,「常隨佛學」。

如今,我們正處在釋迦牟尼佛的法的末法末劫時期,他的法已度不了人。可惜,許多佛教中的人還認識不到這一點,死死的抱住已經面目皆非失去度人法力的佛教不放。當大覺真的來到世間,轉動法輪救度世人與眾生時,許多佛教徒又不認了,有的甚至於還出言誹謗,真是實在太令人惋惜了。我真的要告訴眾生們:法輪大法是真正的佛法,《轉法輪》還有其他的大法書籍都是偉大的佛門寶書,如你還不能得法,那也絕不能謗法。

(資料來源:《大唐西域記》)

轉載正見文章: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8/5/25/53014.html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有一次,釋迦牟尼佛到摩揭陀國游化,住在王捨城北方的迦蘭陀竹園精舍。這天,迦蘭陀竹園精舍來了一位當時著名的歌舞團團主。他向釋迦牟尼佛行禮後,恭敬的問道:過去,我曾經聽我們演藝界歷代的前輩耆老們說:「如果藝人在大眾面前,能賣力的作歌舞戲劇表演,娛樂大眾,讓大眾開懷歡笑,那麼,以這樣的因緣,藝人死後就可以生在歡喜天中。」這樣的說法,您說對嗎?
  • 釋迦牟尼佛有倆位大弟子一個名叫須菩提,另一個名叫捨利弗。他們倆人出家成為佛弟子後都為釋迦牟尼佛的佛法傳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我今天就講一講他們倆人寬容別人過失的故事。
  • 岸上有一棟高樓,半夜裡,突然失火,大火熊熊燃燒,樓中人張惶呼叫,亂成一片。林孝廉忽見一個少婦,只穿內衣短褲,從樓上墜入船中。林孝廉見少婦衣不蔽體,急忙把自己的狐皮長袍拿過去,給她蓋在身上。又叫人把她扶進船艙休息。自己則挑燈站在船艙外面,守護著她。
  • 雷州半島南渡河畔小鎮窯家墟的各色小人物,在國家各項運動對個人命運深刻影響下,展現堅強生存的意志。(fotolia)
    徐生原可考上狀元第一名,但因他背女子過河時吟誦的詩句,流露出不正的想法,他中第一名狀元的資格便被褫奪了……
  • 根據《玉壺野史》卷一記載,曹彬滿周歲時,曹家舉行了慶生宴會。曹彬父母把上百的玩具和器物全都擺在宴席上。眾人也都好奇,小曹彬能抓到什麼呢?
  • 故事中的漁民救人不圖名、不圖利、不圖報,既幫淹死鬼修成了正果,自己因救了三個人積了很大陰德。自從淹死鬼做了土地神,漁民就再也不打魚了。而漁民也得到了福報,在神佛的護佑下,不管災年豐年,他家的莊稼年年豐收,家中事事順利,家境也慢慢富裕起來,他活到八十多歲無疾而終。
  • 《壽康寶鑑》裡記載的一個因果故事,引發了我的一些思考。故事中藍潤玉的行為,在現代人眼裡,不僅不算啥錯誤,很可能還會被人以「痴情」「追求愛情」等來看待,會看成一段有「浪漫情愫」的「暗戀」及「美好回憶」。可是,他的行為卻遭到了天譴惡報。
  • 北宋初年,在益津關一地(現今河北省霸州市),名將楊延昭成功運用「火牛陣」大敗韓昌的五萬鐵甲騎兵,重現了這場經典戰役。
  • 鐵甲騎兵,是騎士與戰馬都穿著堅固鐵甲的兵種。他們同時具備極高的防禦與攻擊能力,主要用以前線衝鋒擊破步兵之方陣,在東西方戰史上都有過輝煌戰果的紀錄。在北宋時期的遼國也有著這樣一支精銳部隊,一度讓宋軍陷入苦戰,但這支部隊最後是如何被打敗的呢?這便是在河北當地流傳千年的楊門女將大破鐵甲騎兵的傳說......
  • 傳說大禹治水留下的海眼,在江陵縣城的南門外就有一個。「海眼」有龍、各種神獸或神靈鎮守,不能輕易移動、打開,否則海水就會倒灌陸地,形成洪水災害,江陵城就發生過這樣的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