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稻米政策的進退維谷

人氣 83

【大紀元6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林秀璟編譯)全球糧價不斷攀高,糧食儲備也降至新低。但根據美國《商業週刊》報導,全球米價目前有趨緩之勢,部份原因可歸功於日本。日本農水省事務次官白須敏郎(Toshirou Shirasu)表示,將釋出豐沛的稻米存量以紓解國際糧缺壓力。

日本將於短期內出口5萬噸稻米至菲律賓,預計第一批最快能在今夏抵達。此外,亦將釋出20萬噸稻米做為國際糧食援助。白須敏郎希望能夠以多餘的稻米存量,協助其他糧荒國家渡過難關。

如果想深入瞭解日本如何抑制米價,就得上東京灣的米倉瞧瞧。在這棟恆溫控制的大型建築物,儲藏了日本每年從國外進口的數百萬以乙烯塑料袋(Vinyl Bag)包裝的稻米。實際上,日本根本不需要依賴稻米進口,政府大量補助稻農讓國內產量足以供給全國1億2,700萬人口。儘管如此,每年日本還是從美國、泰國、越南、中國與澳洲進口成千上萬公噸的稻米。

日本稻米過剩

既然日本稻產豐富,為何還自國外進口?這得溯及至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WTO)協定;當時美國為了打開日本國內保護的稻米市場,要求日本必須進口美國或其他國家的稻產。10載已過,這些來自中國和加州的稻米卻從未登上日本人的餐桌。取而代之,日本政府將這些稻米或以糧食援助方式運至北韓、或釀造米酒、製作米果或是和以其他穀物餵食豬隻與雞禽。最糟的還是稻米白白閒置米倉數年。去年10月,日本米倉剩餘260萬噸稻米,其中包括150萬噸的進口米與90萬噸的美國中粒米(medium-grain rice)。
這種全球糧食分配不均的現象十分諷刺:世界上有許多國家苦於米荒,日本卻擁有豐沛多餘的稻米庫存。所以當白須敏郎宣佈將善用國內多餘的稻米儲存時,美國貿易代表便表贊同。這個消息釋出對貧窮國家,如:孟加拉與菲律賓,是一項利多。很顯然的,日本此政策已經抑制了國際米價。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hicago Board of Trade, CBOT)資料顯示,目前國際糧價與4月24日每100磅25.07美元的歷史新高價比較,已下跌近2成,但價格仍約為1年前的3倍高。

世界貿易組織扮仲裁者

什麼原因造成稻米搶購?自去年秋天,世界主要稻米輸出國為控制因米價飆漲而造成的國內通膨,紛紛頒布限制出口,造成了許多國家稻米庫存減少,國際擔憂稻米供應不足。美國農業部指出全球糧食儲備已降到1980年以來的最低點。5月初特強氣旋風暴更直搗緬甸糧倉,消費者囤積稻米,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發現投機商大量購糧,海地以及一些非洲國家也因糧缺而發生暴動。

此次世界衛生組織「稻米最低市場進入量(Minimum Market Access)」的規定,成為市場糧產分配的控制閥。日本150萬噸的進口稻米,相當於全球每年2,800萬噸交易量的5%。這也就是當日本宣佈善用多餘的稻米庫存時,對全球糧價有立即影響的原因。在加上印度與越南計劃舒緩稻米出口限制,對全球糧缺亦有所助益。

全球發展中心的報告

隨著油價每桶逼近140美元大關,米價也不可能持平過久。一些專家認為美日應該重新思考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定。東京穀物公司(Unipac Grains)總裁茅野信行(Nobuyuki Chino)指出,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定,短期是為了是打開過度保護的國內農業市場,但現在這些過時的規定,卻成為自由貿易的最大障礙。

如果日本想減少稻米進口,必須經過美國的同意。稻米市場專家、前美國農業官員史萊頓(Tom Slayton)與史丹佛大學訪問教授提梅爾(Peter Timmer),5月初於全球發展中心(Center for Global Development)的網站呼籲,美國必須重視日本稻米儲備過剩的議題。他們建議若日本釋出多餘的稻米,國際米價就會下跌,以此來防止更多的飢荒,並減少亞洲窮人的餓死率。

即便窮國環境險峻,美國仍不輕易驟然決議。畢竟,高糧價已為美國農民帶來一筆意外橫財。另外,美國國會還有一項金額達3,000億的重要農業法案待審議通過。儘管如此,全球發展中心的報告已傳遍華府,兩個國會委員會與華盛頓郵報社論已高分貝談論這篇報告。美國貿易代表不久將抵日本商酌該議題。

短期的權宜之計

史萊頓表示,以日本的稻米庫存作為國際糧食援助終究只是短暫的權宜之計,因為糧食援助終有它的限制。自2002到2006年,世界糧食計劃署(World Food Program)平均每年輸出46萬噸稻米,但此也僅能填飽柬埔寨和孟加拉的250萬人口,這些地方估計有16億人每天的生活費仍不足1美元。

美日雙方看似都未有任何改變現狀的積極行動。1980年代美國首次對日本稻米施壓,1990年代以降,美國便堅持日本必須進口美國稻米。即使目前糧價攀漲、進口米價還是本土米價的一半,但日本人似乎還是不喜歡食用外國進口的便宜稻米。專家表示,目前全球稻米市場遭遇的問題除了米荒外,交易過程也不公開;全球稻米的買賣並非交由依據市場機制的私部門運作,仍由國營企業所掌控。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聯合國秘書長:處理全球糧價危機不容失敗
世銀總裁呼籲取消貿易壁壘  減緩糧食危機
全球糧食危機 業界人士預估將持續三至五年
解決糧食危機之道 世界領導人莫衷一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