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立凡:有一種感覺叫肉麻

章立凡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6月13日訊】有部老電影叫《戰鬥裡成長》,回顧我的成長歷程,發現自己是在“肉麻裡成長”的,尤其是那個“早請示,晚匯報”外加唱頌歌跳“忠字舞”的年代,肉麻是每天的功課。歷練久之,“麻閾”漸寬,常規語言的肉麻漸能忍受,最難忍的是“詩性語言”的肉麻,例如讀某大文豪的頌詩時,那麻感從頭皮開始,由表及裡,麻遍全身,透入骨髓……
  
告別“文革”快32年了,我已很少肉麻,也許是有了一點年紀,比較麻木了。今年地震以後,哀毀過度,神經變得很敏感,從“加油”那天開始,直到最近我的一位老朋友“泣告”,某種久違的感覺漸漸回來了。近日上網,忽見舊體《詞二首》(作者王兆山,6月6日《齊魯晚報》),立時絕倒。茲錄其一如下:

《江城子——廢墟下的自述》
  
一位廢墟中的地震遇難者,冥冥之中感知了地震之後地面上發生的一切,遂發出如是感慨——

天災難避死何訴,
主席喚,總理呼,
黨疼國愛,聲聲入廢墟。
十三億人共一哭,
縱做鬼,也幸福。
銀鷹戰車救雛犢,
左軍叔,右警姑,
民族大愛,親歷死也足。
只盼墳前有屏幕,
看奧運,同歡呼。

做鬼是不是幸福?墳前看奧運轉播是什麼感覺?我不知道,既然作者如此認為,不妨自己“親歷死也足”。肉麻源於矯情,矯的是人類之情,禽獸不與焉。見過矯情的,沒見過這麼矯情的(還見過其他的,不說了)。老了老了,不知遭了什麼報應,居然被如此”詩性”的肉麻擊倒?
  
作者強調“天災難避”,我只是個“打醬油的”,怎敢有意見?但作者以死難者的口吻,歌頌黨國領導的救災善舉,我倒是有點疑問:你還沒死,是站著說話的主兒,憑什麼來當廢墟下的冤魂“代表”?我國是一個在輿論導向上講究“以人為本”的國家,大災之年哀痛未平,就急著“壞事變好事”,“代鬼填詞”的“王代表”,是不是在“傷害中國人民的感情”?
  
我是從來不會去罵人的,僅在此勉勵一下作者:“加你的油,做你的鬼!幸你的福!”(中間刪去若干字)沒準還附上一支民間流行的歌……

2008年6月12日 風雨讀書樓

──轉自《新世紀》(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章立凡:一個納稅人給「春晚」的忠告
章立凡:賀歲小品
章立凡:人口、豬口與官口
章立凡:歷史留給改革的時間不多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