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傳記精選:麥克阿瑟(16)

font print 人氣: 9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6月23日訊】1913年初,「粉姬」的健康有所好轉,她在華盛頓西北租了一所房子,買了一輛新「卡迪拉克」,並雇了一名黑人司機。道格拉斯利用這輛車和司機去追求馬里蘭州的一位年輕女士,但他的心思並不在戀愛上,而在他的前途上。

麥克阿瑟發現自己正在追隨陸軍史上最非凡的人物之一,他的性情和觀點與他自己的極為相似。在麥克阿瑟其後50年的言行中處處可見倫納德‧伍德的影子。 30年前,哈佛醫學院畢業證書上的墨跡未乾,年輕的伍德博士就參了軍,成為一名合同軍醫。1890年抓捕傑羅尼莫的歷險中,他是惟一經歷了整個戰鬥並獲得榮譽勳章的人產不久以後,他被派往白宮任麥金萊總統的醫生。1898年,伍德和海軍助理部長西奧多‧羅斯福創建了莽騎兵。當年夏季炎熱的一天,他們一同沖上了聖胡安山。戰爭結束時,麥金萊任命伍德為正規軍准將及古巴軍事總督。1910年7月,塔夫脫任命他為總參謀長,因為塔夫脫知道,羅斯福很高興看到自己的朋友和共和黨夥伴執掌陸軍大權。

伍德魁梧偉岸:金發高個,鬍鬚濃密但修剪有致,一雙藍色眼睛,目光如鷹,闊胸坦腹,簡直就是成衣商的模特戶他不是科班出身的軍官,沒有上過西點軍校,屬於外來者,備受陸軍中很多人的白眼,大家認為他不算是真正的將軍,只是一名「政治」將軍。伍德是位改革家和幻想家。他任總參謀長後的第一次公開講話即是「飛機遲早會成為本世紀世界事務中最重要的因素」。當時的軍隊只有一架飛機。
他領導的美軍總共約9萬名官兵,分散在全美及海外的50多個軍事基地中。戰鬥團實際木到規定編制的一半。沒有現代大炮,幾乎沒有機槍。軍隊惟一未做好準備的就是作戰。伍德勇挑重擔,要把軍隊變成一支高效的現代化戰鬥力量。

然而,在他做這一切之前,他必須控制目前的各權力行政機關,如陸軍副官署、軍械署和軍需署等。掌管各署的將軍們拒絕聽從伍德指手畫腳。

但麥克阿瑟是很多具有改革思想的軍官之一,他們推伍德是從。他不僅天生勇敢,並且在道德方面也頗具勇氣。當國會議員們對他關閉多餘陸軍要塞的計劃頗有微詞的時候,他泰然自若,「疾風知勁草」。
他對新聞界敵意的攻擊不屑一顧,鎮定自若:「公眾人物就應經得起公眾的說三道四。」

伍德在改革軍隊之際,責成麥克阿瑟上尉監督軍隊一項最大的新工程,夏威夷的防禦工程。夏威夷群島當時正由亞瑟‧麥克阿瑟最親密的朋友和崇拜者方斯頓准將指揮。工兵上尉麥克阿瑟成了總參謀部構築夏威夷防禦工事的項目負責人。這些工事包括建設永久性兵營、下水道、道路、碼頭、醫院、鐵路兩側的輔助設施和海岸炮兵陣地。當時能容納7400人的軍營將擴大兩倍以上。項目耗資700萬美元,這在當時對軍隊來說是一筆很大的數目產麥克阿瑟還代表總參謀部監督河流和港口項目的進展。

與此同時,麥克阿瑟一直在研究伍德。上尉不再是可塑性很強的青年,而是年屆30的男子了。但他仍然很受傑出人物的影響,並且隨著他父親的去世,伍德給他樹立了一個榜樣,並且伍德在很多方面有著和他父親一樣突出的優缺點。伍德無所畏懼,直言不諱,有時甚至顯得魯莽。他野心勃勃,毫不隱諱,並且在沒有受過西點軍校訓練的情況下一路扶搖直上。他公開的政治信仰是共和黨。他對朋友慷慨大方,對敵人嫉惡如仇。他極為自信,其獨特的性格令一些人感到他似乎很傲慢,但正是這一點使他出了名——並且他得過榮譽勳章。如果說麥克阿瑟模仿了伍德的性格似乎有些過火。但他性格中的很多因素肯定是會受到伍德讚許和鼓勵的。

伍德對付敵對政客的方式是越過他們,直接面對公眾。因此他需要新聞界的支持。高級軍官大多對記者持懷疑態度,瞧不起報紙。但伍德邦公開歡迎他們。每天他都與被派到陸軍部的記者會見,並儘量給他們一些消息,供他們編故事產與伍德關係密切的記者中有一人名叫約翰‧坎蘭‧奧拉夫林,他是羅斯福的朋友。奧拉夫林是《芝加哥論壇報》的軍軍撰稿人,深諸華盛頓的路子。在羅斯福任期即將結束時,

他曾是副國務卿。伍德就戰爭期間陸軍部應如何應付新聞界向奧拉夫林諮詢。
在討論這件事期間,麥克阿瑟遇見了奧拉夫林,一種新的興趣產生了。倫納德‧伍德1914年3月的一篇日記中有一份連續5頁的文件,名為「關於美國陸軍戰地記者的條例」。從文章的風格可以明顯看出是麥克阿瑟的手筆戶這份文件可以被視為一個標誌,表明機會來臨時,他將像伍德那樣與新聞界攜手開創他的前程,奔向他的信仰,建立更強大的軍隊。

伍德的首要任務是使軍隊作好戰備工作。1912年,他促使總參謀部制定了一份計劃,將陸軍編為3個步兵師和一個騎兵師。1913年2月,當墨西哥爆發政治危機時,陸軍部長亨利‧史汀生得以向塔夫脫保證說,「只要一道命令」,他就可以把一個整編師派往墨西哥城,他做到了。

1個月後,塔夫脫把白宮移交給了伍德羅‧威爾遜,人們預計威爾遜總統會解除伍德的職務。相反,威爾遜保留了伍德的陸軍總參謀長之職,因為他廣受共和黨人的支持。新總統還支持伍德的最新計劃:建立夏令營,使大學生能學到操練和射擊的基本知識。當年夏天,在葛底斯堡和蒙特雷辦了兩個夏令營,都很成功。在伍德孜孜不倦的領導下,陸軍逐漸提高了戰鬥力,但卻找不到合適的地方進行試驗,除了一個地方——墨西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多數學員都以嘲笑的態度對待他們稱之為襁褓兵的傢伙。嘲弄教員們所羨慕的東西是所有的學員們認為時髦的事兒。麥克阿瑟出類拔萃,並不只是因為他熱愛軍旅生涯,而且他有著標準的軍人風度。雖然乳臭未乾,但他看起來天生就是指揮官。
      
    儘管成績稍有下滑,但他幾乎肯定會是班上的5名「優秀畢業生」之一。雖然如此,他最後一年還是一如既往地努力學習。幾乎所有的學員都很聰明,但數十年裡因成績差而被開除的學員名單有1英里長。與智力同等重要的是能做到心無旁騖的能力。麥克阿瑟在集中注意方面能力驚人。
  • 在駛往馬尼拉的5周半航程期間,道格拉斯有十幾名同學作伴。當他到達菲律賓後,發現氣候悶熱難當,令人疲乏,操練必須在太陽升起之前進行。上午要完成大部分日常工作。午飯後休息到下午4點。然後是降旗儀式。像麥克阿瑟這樣講究的軍官一天要換4次軍服,洗3次澡。然而麥克阿瑟還不單是講究,他對儀表格外重視。要是他無法瀟灑地做一件事,他寧可木做。大多數晚上,駐紮在馬尼拉及附近的年輕軍官都到城裡消遣。而麥克阿瑟只有在他能請得起一輛馬車和車伕送他進城並返回營房時才出門。麥克阿瑟只要進城,總容最好的白制服。
  • 麥克阿瑟一邊要完成工兵學校的課程,一邊還必須完成兵營學校的課程。不過這些課程都是按業餘時間學習設計的,似乎還能對付。1907年夏天,他花了兩個月時間學習兵營課程;8月,他得到了新任命,受命向密爾沃基的地區工兵司令威廉‧V‧賈德森少校報到。
  • 這部27頁的詩歌劇充滿了宿命論。似乎麥克阿瑟很清楚,他爭取斯圖爾特的芳心的戰鬥注定與他所描寫的戰鬥一樣終將失敗,道格拉斯將在英勇但無望的戰鬥中犧牲。他知道他的戰鬥沒有結局。不過,難以捉摸的斯圖爾特給他提供了一個機會,讓他表達他的渴望和恐懼,這些渴望和恐懼困擾著他的靈魂,豐富著他的想像,激發著他的鬥志。在詩歌零亂的情節下面是驅使麥克阿瑟不斷前進的核心力量:對冒險永不休止的渴望。
  • 賈德森的每一條批評意見都非常正確。麥克阿瑟在密爾沃基執行任務期間,他最不關心的就是工程事務。他把精力都放在了追求范小姐身上。最後才是河流與港口,而且很少關心。這份報告刺痛了他,並且很可能使他害怕。像這種指責的報告可能毀了他的前途。他寫了一份長長的報告,反駁賈德森的說法。不管怎樣,麥克阿瑟說:「我認為賈德森少校所看到的並寫進我的軍事檔案中的那些無可更改的缺點言過其實了。」
  • 斯皮爾伯格的生日恰巧同人們見到天外飛行物第一次從美國穿過的日子是同一天。1947年6月24日,愛達荷州商人肯尼斯‧阿諾德正駕駛著他的雙座飛機飛過華盛頓州的亞基馬城,這是印地安人居住地。他報告說:有9個碟狀物體朝喀斯喀特山脈飛去。它們看上去就像跳躍的石頭,但這位商人估計這些飛行物的速度是在每小時1200公里。這個「碟狀飛行物」1個月之內先後在30個州內出現過50多次。又過了兩個星期後,才終於安定下來。
  • 他回國不久,去得克薩斯臨時出差時,差一點在薩姆‧豪斯頓堡喪命。他在利文沃斯堡的前棒球隊友本傑明‧D‧「奔尼」福羅伊斯上尉是一名先驅飛行員,他是第二個成為陸軍飛行員的人。麥克阿瑟的幾名同學都去了飛行處,並且其中一名叫湯姆‧塞爾弗裡奇的於1909年不幸遇難,成了第一個墜機遇難者。
  • 一代報人陸鏗台北時間六月二十二日因為肺栓塞導致呼吸困難,在美國舊金山病逝,享年八十九歲。一輩子離不開新聞工作的他,留下的記者身影不會消失,如同他曾引用麥克阿瑟將軍的名言:「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 這一切與現實是截然不同的。1955年,青少年懷孕比例達到最高水平,而且每3對夫妻中就有一對離婚的。

    斯皮爾伯格從美滿的家庭幻想中掉到了現實世界。李和阿諾德‧斯皮爾伯格畢竟不是奧茲和哈里森。李的音樂志向被毀掉了,阿諾德整日為不得不加入新行業的競爭所困擾。斯皮爾伯格回憶說:「他早晨7點離開家,有時直到晚上9、10點才回家……,我惦念他的程度直髮展到恨他的地步。」李和阿諾德的孩子們在沒有男人的感情世界中徘徊。「我的母親總願意在臥室裡和她那些拉中提琴、小提琴、豎琴的朋友們開小型音樂會。與此同時,就在另一間屋裡,我父親也聚集了8、9個與電腦、圖表、圖紙示波器和晶體管有關的人在一起。」有時簡單的衝突能轉化為家庭糾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