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津:在爭做螞蟻的年代,他選擇做蟋蟀

──來自台灣的民主鬥士洪哲勝先生

趙津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7月22日訊】早秋的時候螞蟻就開始為冬天儲備食物,這是個果實纍纍的季節,儲備食物是件很容易的事。

蟋蟀在草地裡愉快的哼著歌,一天又一天,沒有想到利用秋季收穫。

忙碌的螞蟻偶爾也會探望一下蟋蟀,它很欣賞蟋蟀的歌聲,但從沒打算模仿蟋蟀,因為他知道,秋天是個很好的機會,過去了就不會再來,它要抓緊利用這個機會準備好過冬天的食物。

有一天,螞蟻忍不住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蟋蟀,它好心地提醒蟋蟀,如果不准備好食物,冬天會被凍死、餓死的,蟋蟀謝過了螞蟻的好意,悠然的繼續唱歌。

當綠草全部干黃的時候冬天終於來到了,連夜的大風送來了漫天飛舞的雪花。螞蟻躲在堆滿食物的洞裡,神態安然。他剛剛拒絕了前來借糧的蟋蟀──儘管他知道蟋蟀會死。他的回答是:「既然你可以在整個夏天唱歌,那麼就請在整個冬天跳舞吧」。

小的時候,老師經常以此故事告誡我們,要努力學習、勤奮工作,使自己可以過上富足的生活。不可因眼前的享樂而荒廢時間,錯過稍縱即逝的機會,最後一事無成。切記蟋蟀的教訓,要做勤奮的螞蟻,為自己準備足「過冬的食物」。

對於成年人,這則寓言更有一層深意:利益是第一位的,其他的什麼理想、道德、責任、義務和良知都要給利益讓路。如果自己不奮鬥,那麼遇到困難的時候別人也絕不會伸出援助之手。人們都在錦上添花,沒有人會雪中送炭,「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生活本來就是這麼殘酷!

其實,回頭看看,蟋蟀的歌唱愉悅的是別人,而螞蟻的忙碌滿足的是自己。螞蟻把食物扛進自己的洞裡,而蟋蟀讓美麗的歌聲留在人間。只管低頭掙錢不顧他人死活、「悶聲發大財」正是黨教育我們的,我們視自己為螻蟻,黨更加把我們視為螻蟻,任意踐踏。

從來沒有人告訴過我螞蟻可能是錯的,從來沒有人告訴過我人生還可以有很多種抉擇,因為,「做螞蟻」是標準答案。已經習慣了標準答案的我們從來不會對生活做更多猜想。直到我遇到台灣的洪哲勝先生,直到我知道他把自己的人生都奉獻給了民主事業,而自己卻過著相當清貧的生活。我才知道,在大家爭做螞蟻的年代,也有人會選擇做蟋蟀。

在國民黨獨裁時期,他和台灣許多民主人士一起為台灣的民主努力了30年。96年台灣總統大選,雖然仍然是國民黨執政,但是,畢竟實現了民選。這時的洪先生完全可以選擇回去建設台灣,或者憑著他的博士學位在美國找一位相當不錯的工作,在民主、自由的體制下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但他沒有,他選擇了一條更為艱難的道路──參與中國的民主事業,而且,一幹就是十年。用他自己的話說,「我每天(每週7天,每年365天,閏年外加1天)為中國的民主化獻力,我想,很難找出另外三、兩個中國民主運動者,比我更加努力從事這個工作。」這不是吹噓,而是事實,所有給《民主論壇》投過稿的人都知道,無論投稿是否採用,一天之內一定能得到回復。絕少出現長時間沒回復的情況。2005年的擴容改版更讓民主之聲越傳越遠。經過了十年,他的成績已經是有目共睹的了。

很多作者都知道《民主論壇》經費有了困難,已經發不出稿費。卻很少有人知道,洪哲勝先生已經一年多沒有領到薪水了,更少人知道他甚至在借錢過生活而不願放棄《民主論壇》。2007年台灣民主基金會只給《民主論壇》稿費的預算而不給工作人員的薪水預算,洪主編為了能繼續為亞洲民主效力而忍痛簽下協議,而他自己也就從那時起變成了義工。

洪先生為了中國人的民主而讓自己背上債務,短時間內還沒有看到什麼資金來源的希望。就這樣堅持著,像極了冬天裡不聽勸告的蟋蟀,執意要走到最後。我知道,他渴望看到中國「春暖花開」。

於是我想,我願與他一路,做一隻蟋蟀,來盡力歌唱,傳播民主,而決不顧及自己的利益。

James Joyce在《芬尼根的守靈夜》裡提到了這個蟋蟀的故事,並讓蟋蟀最後說了一段話:蟋蟀雖然承認螞蟻的遠見,卻不肯像螞蟻那樣把生活單一化為積蓄過冬的糧食,不後悔以往那些與生存主題不相干的快樂體驗。

這一段話確實精妙,他使我想起去年聖誕節洪先生說過的一句話:「我樂於從事現在的工作,就像每天都過聖誕節」。我想,如果中國有更多人願意放棄做螞蟻而作蟋蟀,中國的春暖花開一定會提前到來。(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趙津:中國女工調查之一:關注性別、年齡、地域歧視
趙津:你們是世上的鹽
撣封塵:揭祕中共體制內的「鐵公雞食堂」
袁斌:若中共入侵,美國會出兵保護台灣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