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收藏家--鍾秀雄

文/陳文敏 圖/許享富、鍾秀雄
font print 人氣: 6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8日訊】台北歷史博物館近期受贈新增兩件一千多年前的古物瑰寶,分別是元朝樞府窯出產的白瓷龍紋折腹淺碗,以及遼代的缸瓦窯黃釉刻魚雞腿瓶。這個原本來自民間的收藏,卻藉由主人的無私,將畢生最愛之珍寶獻給了故鄉台灣,也牽引出一段快樂無悔的收藏故事。

旅美企業家鍾秀雄於工作閑暇,二十餘年來投注極多心力與財力,收藏許多字畫、古瓷,其中尤以宋元瓷器的收藏,令人刮目相看。目前在台北歷史博物館「玉潤玄光—宋元名窯瓷器展」所展出的八十件宋、元瓷器,包括南北名窯的白瓷、青瓷、黑釉、磁州、三彩等,正是他與事業夥伴洪敏昌共同的收藏品。

皮膚光潔、氣色紅潤的鍾秀雄,溫文儒雅、平易近人且健談。旅美45年來,從早期艱困的留學生活,在他鄉異域打拚,終至事業略有所成,他開始培養了閒暇生活的興趣與嗜好,收藏古董、字畫。

最早他收藏民國初年以來的中國字畫,包括齊白石、傅抱石、徐悲鴻等名家畫作,但發現畫家的畫風都在改變,鑑定不容易,要有系統的收藏也較困難,後來轉向收藏宋、元瓷器。

從一個門外漢開始收藏宋元瓷器,鍾秀雄展現過人的熱情,只要中國大陸有收藏宋瓷的博物館,他都會特地從美國飛到中國欣賞與研究。多年來他走遍大陸古董市場,盡量收藏每一窯口的碎片,以作為比對每一個收藏品的依據。儘管嚐盡鮮為人知的艱辛疲憊的旅程,但仍然樂此不疲。

走上收藏路後,鍾秀雄求知求真的精神,令人感佩。他總是多方求教許多專家學者,也因此獲得許多寶貴的知識與經驗。


鍾秀雄演講致詞。

收藏路上好伙伴

在一個偶然的機緣,事業夥伴洪敏昌,展示了他的陶瓷收藏品,鍾秀雄頓時被這一溫潤如玉、釉色晶瑩、花紋明麗的古瓷所吸引。原本只是工作上的伙伴,卻因為源於對中華文物同樣的那一份喜好,讓彼此在艱苦的收藏路上,攜手合作。而今除成為莫逆之交外,倆人更盡心盡力在海外致力於中國古陶瓷的收藏。

鍾秀雄說:「我一個人收藏,不如兩個人收的多,擁有的多,高興的多,所以兩人志同道合,能夠一起收藏宋瓷。」由於洪敏昌擅長於鑑定,所以第一線的宋瓷採購以及後續的清洗、作盒子、底座等都由他包辦,鍾秀雄則負責電腦建檔的工作。 

收藏品真偽辨識是學問

在尋寶的過程中,鍾秀雄最難忘的經驗是買了贗品,剛開始以為有充分的把握,對每一件古色古香的骨董都非常好奇,因為經濟能力許可,就放手去買,然而鑑定出來往往很多都是假的。

早期經歷了許多買到贗品的教訓,只有兩次退還成功,靠的就是鍾秀雄夫人安娜的細心及謹慎。第一次在台北市買了一張畫,經過一週的考證之後決定退回。第二次是遊覽長江三峽時,在岳陽樓樓頂的畫廊,一時興起,當下買了畫。

當時安娜再三要求老闆,必須兌現如假包換的允諾,老闆欣然答應。返回美國之後,仔細比較畫冊,看出很多瑕疵和破綻,隱忍了一個月,夫婦兩人再度飛到武漢,老闆一見他們兩人當場傻了眼,二話不說,就把錢退還給他們。

鍾秀雄指出:「剛開始很多人都不懂,對於收藏品真偽,無法很順利鑑定出。尤其是國畫非常難,對畫家的身世必須很清楚,畫風要很了解,因此收藏國畫一段時間後,就不再那麼堅持。收藏瓷器則有一些科學方法可以鑑定,只要小心驗證,一般大概可以有信心的收藏。現在更有放大倍數的技術,可以進行碎片樣品的比較與求證,在收藏品真偽辨識上已經輕鬆多了。」 


三彩鳳首瓶(遼磁州窯風)


黑釉小杯(元磁州窯系)

器物展現文化魅力

累積多年鑒賞經驗後,鍾秀雄儼然是個專家了,他說:「我們習慣用五十倍的放大鏡觀看表面釉藥在高倍放大鏡下呈現迷人的丰采。有的釉質光潤如玉、晶瑩剔透;有的像是珍珠瑪瑙的色澤,光采耀人。不禁讚嘆中國老祖先的偉大與智慧。」

儘管在收藏路上曲曲折折、跌跌撞撞,然而鍾秀雄提到收藏古文物的動力時,神采奕奕,滔滔不絕。他說:「中國地大,南北因為瓷土不同、生活習慣不同、民風習俗不同,在器物的表現上也孕育出不同的樣貌。收藏家彼此共同學習與研究,增進了辨識器物真偽與鑑定的能力,這些誘人的原因是促使我們繼續收藏下去的動力。」

累積二十餘載歲月的陶瓷器收藏,鍾秀雄無悔當初的抉擇,投注的時間和金錢無數,能坐擁如此豐富精美的陶瓷器,能隨時品賞釉色和紋飾變化的美感,他深深嚐到幸福的好滋味。

妻女才是最得意的收藏

個性溫和的鍾秀雄,談起他最得意、最貼心的收藏,莫過於對他體貼入微的老婆大人和賢淑溫婉的女兒。在曲曲折折的收藏路上,他的夫人安娜女士總是一路相隨,經常化險為夷,替他安排與適當的人會面,與志同道合的畫家和藝文界的老前輩認識,陪他買畫退畫,參觀畫展,逛畫廊。在收藏路上兩人相互依靠、彼此分享,增添不少生活情趣。

談到女兒wanda,鍾秀雄笑得很燦爛,他表示wanda很獨立、很懂事、也很貼心,在求學、謀職、婚姻的人生旅途中,wanda在在都表現得讓他們感到非常窩心,省卻很多煩憂與困擾。

感恩與回饋

鍾秀雄認為,他這一生除在事業上略有成就外,最值得慶幸和滿足的是能夠在藝術收藏領域游刃有餘,在收藏的過程中認識了許多藝文界的才子,遇到許多知心的好友以及非常有經驗的鑑定家,也學到許多藝文知識。

「自知才疏學淺,不能畫得好、寫得好,只好退而求其次,收藏書畫,欣賞古瓷,況且有志同道合的內人相隨相伴,人生夫復何求?」他略帶感性的說著。

為了感謝大家的鼎立相助,除了舉辦收藏展回饋台灣鄉親外,鍾秀雄和洪敏昌特地贈送了台北歷史博物館珍藏多年的精品 ──元朝樞府窯出產的白瓷龍紋折腹淺碗以及遼代缸瓦窯黃釉刻魚雞腿瓶,這珍貴稀有之瑰寶,割捨了他們的最愛;史博館也特頒榮譽金章以表感謝。
 

鍾秀雄讚歎中國悠久的歷史,各類豐富的文物,雖然歷經千載,先民在各類文物藝術上驚人的創造力,依然使我們神往和傾倒;舉辦收藏展,他希望能夠將這些中國傲人的藝術珍品,與國人分享,更期盼大家能夠從這些瓷器中,一窺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與光華。◇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5月3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程啟峰高雄三十日電)文藻外語學院「追憶咖啡館裡的逝水年華」展今天登場,展出文藻傳藝系專任助理教授連俐俐留學法國期間在當地收藏的各式古董咖啡壺,其中逾百年歷史的拿波里式咖啡壺更是難得一見。
  • 以美麗為名  地之山林生命
    怎成為文明世界的收藏品
    以勇健為名  天之蒼野獵鷹
    竟終生被褫奪了飛行能力
  • 長久以來,許多ZIPPO和釣魚的故事一直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特別是紐約環保局的亨利‧貝斯特帶來的故事令人難以忘懷。那是在1960年,一位漁夫在奧尼達湖中打到了一條重達18磅的大魚。在清理內臟的時候,他發現一支閃閃發光的ZIPPO打火機赫然在魚的胃中。這支ZIPPO不但看上去嶄新依舊,而且一打即燃,完好如初!單憑這一點,就可以知道為什麼不必把ZIPPO小心翼翼地收藏在工具箱裏,而可以把它放在任何伸手可得的地方! 
  • 【大紀元6月1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禾楓云溫哥華十日專電)加拿大原住民文物收藏最齊全的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人類學博物館日前失竊一批由黃金打造的珍貴創作品。經過不斷追查,警方今天宣布,已找回其中絕大多數的失竊品,而且全都完好如初,並未如外界擔心的遭人熔為金塊。
  • 自由撰稿人李大立去年發表了自傳《中國——一個普通家庭的故事》,書名很有意思,從自傳中,他的母親、表姐和妹妹的遭遇都很戲劇性,然而那都是在那種歷史背景下,出於需要或當時人的認識,很自然發生的事,所以李大立和他家族的經歷隨時可以套到很多其他家庭去,發現情節還是大同小異的。

    讀李大立的自傳有如看小說和歷史記載的混合體,然而那卻是活生生的真實故事。可以看出作者做了很多的調查工作,訪問當時人,同時李大立也得到好友和親戚為他提供很多有用的資料,例如一位朋友就把多年來收藏的通訊文件借給他,從中也喚回不少記憶。李大立也親自到家鄉採訪當地的親戚,以便更深入的了解伯父的事情。不過,伯父的家人談到其坎坷遭遇,還是不願多提。

    未知道這種尋根究底的態度是否與李大立學工科出身有關係,例如他在妹妹容洵美死後,也到處找妹妹生平接觸的人事,從而了解到妹妹遠嫁武漢後的一些情況。

    妹妹的死給李大立帶來很沉重的打擊,即使多年後撰寫自傳時,仍忍不住悲從中來,為妹妹的英年早逝而流淚了好幾次。

  • 香港彩瓷業界泰斗徐淼於2月15日辭世,享壽105歲,是港彩輩份最高、最年長的瓷繪名師。徐淼曾任道風山基督教叢林繪瓷部主任畫師,師從港彩名師謝中吾,擅長繪山水彩瓷,為道風山繪製作品無數,在雲水堂繪製圓形巨幅壁畫時已八十多歲。香港陶瓷研究會會長嚴惠蕙2月24日凌晨在該會社交媒體專頁發表悼文《追念徐淼先生》,回顧徐師傅生平。
  • 神與我們並肩作戰,高智晟,維權
    在這裡,我首先要對那些被廣東省委、省政府血腥槍殺的無辜同胞表示我最沉痛的哀悼!對那些死難同胞的親人表達一個公民的慰問和聲援!同時,對廣東省委、省政府兇殘殺害我們善良同胞的野蠻暴行表達我最強烈的抗議!強烈要求最高當局遵從文明社會公認的基本準則,懲辦兇手及責任者,撫恤死難者家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