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克福書展 中國受到熱議

【大紀元10月20日訊】(美國之音2009年10月20日報導)中國在全球最大的書展法蘭克福書展上作為主賓國受到廣泛的關注,中國的言論自由成了這次書展的另一個焦點。
 
經過多年的精心準備,中國成為了星期天剛剛結束的法蘭克福書展上的主賓國,中國希望以此作為慶祝中國文化成果的願望卻變成了審查控制和言論自由的角力。

本屆書展從開幕到閉幕,因中國官方的打壓和異議人士的抗爭被充滿戲劇性的變化。中國異議作家和流亡海外的作家在書展上現身,讓外各界對中國展台有了更多的期待。

獨立中文筆會和德國筆會共同舉辦的一個主題為文學與權力的討論會引起了關注。站台和過道擠滿了聽眾。參加討論的嘉賓有中國作家、環保人士戴晴,《民以何食為天》的作者周勍以及旅英作家、新書《北京植物人》的作者馬建等。

而在書展開幕前舉行的一次題為《中國與世界–觀念與現實》的討論會更成了一個主要衝突。紐約時報報導說,書展組織方撤回了對戴晴和貝嶺兩位異議作家發言的邀請,引發媒體和政治人士的一片聲討,因此在最後一刻又請回他們發言。

當戴晴和貝嶺講話時,中方代表團集體退場以示抗議。在書展主辦方道歉以後才回到會場。這一幕使法蘭克福書展及其主賓國在開幕前就陷入了爭執。

在閉幕當天的一個招待會上原本被邀請的戴晴和貝嶺又被告知發言的安排被取消,這一做法再次受到聲討。為此法蘭克福書展在結束後宣佈,終止和中國項目負責人彼得.利浦肯的合作。在一份媒體公告中,書展方面表示,這一決定的原因是「一段時間以來與主賓國中國方面的協調出現困難」所致。

中國在書展上控制了自己的大量圖書,美術品以致作者。但沒有辦法審查其他書商陳列的有關中國的2500種書目。另外北京在和德國政府進行了各種磋商,和書展主辦方進行了很多爭論後,仍然無法阻止異議人士和批評人士的參與,就連達賴喇嘛的代表也參加了書展活動。

紐約時報說,中國在展現經濟實力的同時,也加緊努力弘揚中國的文化或者說是其軟實力,以此對抗西方的影響,在更廣泛的範圍內改善中國在世界的形象。     

報導說,如果說中國的產品已經在世界各地被接受,然而中國的文學、藝術在國內經過了幾十年的審查制度和官方的控制後,讓中國政府感到難以向世界推展。

相關新聞
馬建:語言就是我的祖國
熱比婭現身法蘭克福書展 親訪台灣館
法蘭克福書展落幕中國流亡作家談印象
熱比婭現身書展 中國館如冰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