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他們自行尋找,有能力完成的事

駕馭「貓」型員工:製造一個玩沙場(2)

山本直人

標籤:

偶爾會看見像是「以年輕人為主的企劃案」這種可能成為新聞報導的案例。感覺上,這彷彿是只在連續劇中才會出現的劇情,但其實還是存在的。

在有關商品開發或客服構想的工作上,就曾聽過這類型的例子。

「在此就請試著放手,交給年輕人的感性去辦理吧!」就因為社長或主管這樣的決策,以年輕人為中心的企劃案正式展開。(或是這樣說,根據報導描述就是這種情況。)

有些企劃一試便馬到成功,也有一些企劃運氣差了點,沒這麼盡如人意。之所以會成為新聞題材的,大多是站在成功的那一方,可實際上旁人也搞不清楚到底算不算成功的案例,其實也不少。

或是你也可以這樣說,後者的比例應該佔了壓倒性的大多數吧!

當然,這種企劃案就算創造不出熱門商品,也依舊擁有一定的效果在,那就是比較容易提升工作意願。反之,缺點也是有的,那就是企業會變得太過在意員工的臉色。

留不住年輕人,但是卻又像《伊索寓言》裡面那隻狐狸一樣說葡萄酸──心裡想想這樣下去不行之後,企業諂媚年輕人反而只會造成更多混亂,而這正是過度的緊勒之後,逐漸獲得放鬆的結果。

混亂的一切根源,就是心存「讓他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觀念,這個觀念確實可以激發員工們的工作意願;不過正如我在第四章所描述,甚至在大學課堂上也強調過好幾次──工作成立在「會做事」的對價關係上,絕不可能是在「想做的事情」上。

企劃案也是如此。

不過如果是為了員工而製造出一個「玩沙場」的話,我個人認為那應該是一個「體認自己做得到/做不到的事情」的地方,絕對不會只是一個為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獲取自我滿足」而建的領域。

我們不妨假設,有個員工想做的工作是商品開發,但卻被分配到營業部門去上班。員工如果因而對此表示不滿,那就先把開發類型的企劃挪一部份在他的工作中,並且設定必須在規定期限內完成的模式,這樣才能讓某些員工認清自己的能力。

另外,讓他們參加研習營之類的課程,透過研討會之類的親身體驗,讓他們得以模擬、體驗工作的情境。在這當下,也可讓他們順利發覺到自己本身的特質。

而這就是「玩沙場」的作用。

員工如果只在自己想做的工作上發揮潛力,那請讓他多加思考新的課題吧。有計畫地提高他的專業水準,讓他玩一些難度較高的玩沙遊戲。

一旦成功的話,他本人也會因而更有自信,對組織來說也是一種加分作用。當然,結果若是事與願違,那也算是一種防範未然,以免員工成為自負、高傲的人。

所謂的製造玩沙場,其實就是在工作持續進行的條件下,製造一個「勒緊和放鬆」的調節器。

看起來彷彿是順著自我又任性的「貓」型員工,讓他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其實這是一個緩衝區。

另一方面,也讓他們經常抱持著緊張感,讓他們知道只要自己做不到,那就不能當成是工作來對待。

既歡樂又嚴苛的玩沙場,正是駕御「貓」型員工的首要考量。@(待續)

摘編自 《貓型員工的時代》寶鼎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這裡藏了肯德基的神秘配方:為客瘋狂(4)
主管怎麼帶人,員工如何偷學(2)
主管怎麼帶人,員工如何偷學(3)
力拓案 中共調查再延長二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