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緬邊境漂流:從公益旅行到社會創業家

Sam Lai

人氣 7

「一個觀念不會單單因為它是好觀念,就能成為主流趨勢。它必須技巧的加以促銷,才能扭展人們的認知與行為。」伯恩斯坦

公益旅行家、國際志工、專職工作者、社會創業家…,我想這些海外服務參與者的人生態度都是一樣的,懷抱著藉由關懷和行動讓世上人們活得更幸福、讓地球環境獲得更良好對待。

然而曾聽人說過,這些角色的定位仍在摸索和形塑,且還需要更多的討論,那自己就來書寫一下吧。
出國去旅行,如果純粹個人所安排的旅程,我想幾乎都是花自己錢的,不然就是家人親情贊助,當然也有他人熱情相挺,例如「流浪者計劃」就是給錢讓你去異鄉放空流浪的。

關於公益旅行的討論,褚士瑩在《蓋滿愛心的護照》一書裡寫的好。「無論是目的是公益的公益旅行,還是以旅行為主的旅行公益,不管去甚麼地方,只要養成習慣,出門就不放棄任何一個可以做公益的機會,那麼公益旅行就不再是人生一輩子一次的奢侈經驗,而是生活中自然而然的舉手之勞了。」

簡單、清楚、明瞭,令人佩服。因此,我也養成習慣在外旅行時,儘量到當地小店裡消費當地產品,少拿塑膠袋,多搭乘大眾交通工具,遇有當地公益活動順手打打雜。意思是說,多走幾步路運動一下,不要喝斯搭巴柯斯咖啡,也不要去誰們一勒們買東西。小店常有機會和老闆或其他客人多聊上幾句當地生活,你看在連鎖商店不就是排隊、付帳、走人嗎?

那國際志工呢?有個人行動、團體自組、組織招募等各形式,然後出發到海外參與或推動服務方案。當志工在台灣或在海外,其實心態是一樣的,為的是志願付出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來從事一件對他人有益的活動,但在海外當志工的狀況就特殊點,因為需要比較高成本和較多理解。畢竟出門一趟交通費高,在外吃住行樂都要花錢,志工有純粹用自己積蓄的,也有領取組織微薄津貼的,或者爭取公私部門和親友補助的。

國際志工還需要面對語言不同和背景差異的跨文化溝通,但誰說我們去台灣部落或南部漁村就不用面對跨文化的。志工常被認為是慈善性、神聖性,且具期限性、任務性、操作性的特質,其實當志工和公益旅行一樣,不管參與多長多短,在台灣或在海外,只要養成習慣,每個人都可以當國際志工,隨時可以參與任何一個公益活動。況且,在台灣不就有許多需要被服務的外國朋友(外勞和新移民)嗎?

不過,一般對於志工的權責規定較不清,加上涉入的程度因時間和精力等因素有所限制。所以國際志工參與的一次性公益行動,通常較無法解決當地社區的根本問題。除非,這行動的背後有著非政府組織(NGO)具意識性的長期操作,持續運用各方志工和計劃性的方案來逐步促成解決辦法。

志工來來去去,加上人員流動,所以組織存在有助於服務目標的確保達成。而組織的需要行政、管理、規劃、評估等成本,也意味著專職工作者將較志工更能專注於組 織事務上。專職工作者領取薪資享有勞健保等福利,以組織聘任型態,無後顧之憂,得以長期專注於服務議題的根本解決方式,有權也有責,更得受監督且接受檢證,甚至被撤換和被淘汰,但很少聽說過國際志工在海外被撤換的吧(實例還是有的啦)。

以我個人為例,學生時代起我就在台灣公益旅行且擔任志工。第一年在泰緬邊境是擔任志工,領取微薄津貼,自由自在,從旁觀察學習。一年志工合約結束後,才轉任專職工作者至今。因為固定薪資和勞健保,來維持生活開銷並且有份積蓄奉養父母,並最重要的是讓說服家人,這是一份可以做一輩子的正式職業。

不然,台灣有幾個父母願意或有財力支持自己孩子當一輩子的志工呢?有財力的家庭通常也是最反對的,哈。更何況志工老了之後孤苦無依該怎麼辦呢?即使是宗教性組織的志願工作者/傳道者,組織也都會負擔他的未來養老呢。當然,我也見過許多志工是做一輩子的,且權責等同專職人員,因為他們全心投入且多能有私人資金協助其個人生活所需。

最近在看一本很好看的書,難怪NGO專職工作者人手一本《志工企業家-提升人類社會的力量》。書裡談的志工企業家也就是社會創業家(Social Entrepreneurs)。我也不太懂兩者間差別是甚麼,還是都一樣,得看看原文才行。但我個人較喜歡後面這個用法。書裡對於社會創業家的定義是「這些人懷抱充滿力量的觀念,試圖改善人類生活。同時,他們把這些觀念推廣到不同的城市與國家,對某些案例的影響甚至遍及全世界。」

由於該書敘述和案例非常詳盡,請原諒我直接斷章取義,並外加括號裡自己一些文字來呈現。「若希望觀念生根擴散,就需要『點子王』;他們是狂熱份子,擁有專業、動機、精力與頑強的意志力,為達成使命勇往直前;他們願意去說服(被說服)、激勵(被激勵)、啟發(被啟發)、誘之以利(被利誘之)、感動人心(心被感動)、減輕恐懼(意識恐懼)、扭轉認知(堅定認知)、釐清意義(不斷再定義),並且在整個組織裡技巧的操作這些事情。」

當然,以上這些角色間的界限其實也很模糊。就像我雖是專職工作者,但有假期時也會去公益旅行,除了組織事務處理之餘,自己也會去其他團體當志工幫點小忙。將來有機會也有能力的話,我想在台灣設一個專門為邊境貧童學校募款讓信徒保平安的複合式神壇,或者開一間只服務外籍勞工朋友和NGO工作者的療傷系小Pub…,也成為一個小小的社會創業家。@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泰緬邊境漂流:刺
泰緬邊境漂流:為翁山蘇姬祈禱晚會
泰緬邊境漂流:來自辛西雅醫生的呼籲--全球聲援翁山蘇姬
泰緬邊境漂流:有被感動到 有被溫暖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