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電:國企吝嗇繳庫 中共還利於民很難

【大紀元12月1日訊】(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編譯)金融風暴後,專家給美國開的經濟藥方是多儲蓄、少消費,而中國則恰恰相反,要多消費、少儲蓄。然而,要讓中國增加消費、減少儲蓄,理論上可行,但實際上卻窒礙難行。

據華爾街日報近日報導,中國2008年的儲蓄率高達51%,遠遠高出開發中國家的平均水準21%。但細看中國高儲蓄率的結構,其實並非藏富於民,而是企業儲蓄金氾濫所致。據人民銀行估計,中國企業的儲蓄金占國民所得的比例由1997年的12%,增加到2007年的23%,但同期間家庭的比例仍維持20%不變。

觀察家認為,如果能把國營企業的儲蓄金還利於民,刺激經濟,似乎與社會主義的理論不謀而合。但如此將剝奪特定權貴的既得利益,政治上的阻力極大。中國政法大學劉吉鵬教授(Liu Jipeng)認為:「表面上,這是個技術性的問題。但實質上,這是一個非常政治性的問題。」

據報導,1990年代後期國營企業大量倒閉,其後僅存的國營企業受到中共的大力扶植,這次的振興經濟又大多圖利國營企業,使其獲利在不景氣中逆勢增長。包括三家石油公司、三家電信公司與兩家電力公司在內的國營企業,今年的獲利甚至比去年海嘯前增長30%,他們在北京的企業總部富麗堂皇,員工平均薪資較私人企業高出82%。

據報導,2008年中共開始實施國營企業盈餘繳庫的新政策。但實際上,繳庫的金額僅佔GDP的0.2%,大部分的盈餘仍保留在國營企業,中共還利於民的新政並未奏效。世銀(World Bank)民營經濟發展首席專家張春霖表示:「國營企業的經理人對政策的影響力極大,因此國務院在執行這項新政時相當謹慎。」

美國財政部與國際貨幣發展基金會(IMF)也建議,希望中共轉移更多的國企盈餘來補貼一般民眾。外界普遍認為,在學者的輿論壓力下,國營企業盈餘繳庫現行5~10%的比例可能往上拉高,以便中央有較多的資金來挹注社會福利支出。

但這麼作將威脅國企的主管機關國營企業監督管理委員會(SASAC)的權威,容易引起官僚的反彈。中共財政部智囊聞宗禹(Wen Zongyu,譯音)認為:「學者的建議很多,但我認為今年或明年增加盈餘繳庫的機率是零。」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俄羅斯財長對中國經濟前景做悲觀預測
杜拜2國營公司信貸評等降級
杜拜2008-2009年經濟發展大事紀
杜拜效應 歐股重挫亞股全倒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