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耶穌死刑的人 後來怎麼了?

font print 人氣: 1560
【字號】    
   標籤: tags:

我們都知道耶穌(Jesus)為了世人得救,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判耶穌死刑的人是誰,他最後又得到什麼樣的報應呢?那麼我今天就給大家講一講那人的故事。

判耶穌死刑的人是本丟‧彼拉多(Pontius Pilate又譯為般雀‧比拉多),他於西元26至36年間擔任羅馬帝國派駐猶太行省的總督。總督擁有指揮軍隊,管理財政,鑄制通行全省的銅幣,徵稅,審斷案件掌管生死等大權。同時羅馬帝國為了方便在猶太地區的統治,還設立了一個分封王希律。而在猶太民眾中,猶太教由於被全民所信仰,也有很大的勢力。

當時耶穌的信徒越來越多,引起了猶太教祭司和長老們的妒嫉與怨恨,商議著一定要殺害耶穌,不然就沒人再相信他們,供養他們了。於是他們收買了叛徒猶大,抓捕了耶穌,將耶穌捆綁到大祭司那裏,由祭司、長老和文士們捏造了偽證,並對耶穌進行了非法審判和毆打。

但是由於在羅馬人統治下,猶太教最高評議會(Sanhedrin)沒有執行死刑的權利,所以便把耶穌捆綁到了羅馬總督的衙門裡,交給了彼拉多審判,他們誣告耶穌煽動民眾叛國,反對向羅馬帝王繳稅,希望彼拉多能判處耶穌死刑。彼拉多在此之前也是知道耶穌之名的,他的獨子彼羅一條腿癱瘓且枯乾,又染上怪病臥床不起,所有的醫生都沒辦法,後來卻被耶穌用神力治好了。

彼拉多對耶穌進行了第一次審問,耶穌否認了猶太教長老們的誣告,並對彼拉多講了他來到人間的目地:「我為此而生;也為此來到世間,特為給真理作見證」 。彼拉多很快就明白了耶穌是無辜的。彼拉多便說:「我查不到這人有什麼罪過。」 彼拉多知道大祭司是因為嫉妒才要陷害耶穌,加上耶穌是自己兒子的救命恩人,他不願意判其有罪。可是猶太教長老們不願放過耶穌,繼續堅持他們的指控,不把耶穌置於死地,他們是不會罷休的。而彼拉多希望在自己的任期內猶太人不給他捅漏子,任期滿後他好接著陞官,因此不願意得罪猶太長老們,他想了一個非常圓滑的辦法:把耶穌交給羅馬帝國分封的猶太王希律,由希律處置。

分封王希律當時正在耶路撤冷,看見耶穌後,就讓耶穌行一件神跡給他開開眼,耶穌卻堅決不做任何表演, 然後希律又戲弄耶穌,耶穌對希律的戲弄,一言不答。猶太教長老們在一旁極力的陷害耶穌,要希律殺掉耶穌。希律不想得罪猶太教勢力,於是下令把耶穌送回彼拉多那裏去。同時還寫了一封信給彼拉多,信上說:今晚將該犯迅速處理,因為我明天將去羅馬,在帝王面前為你說好話。同時派人暗示一定要處死耶穌,否則,他就會在帝王面前控告彼拉多。

彼拉多不得不再次審問耶穌,在猶太教長老的煽動下,猶太民眾高喊著要殺死耶穌的口號。彼拉多傳齊了祭司和民眾,就對他們說:「你們解這個人到我這裡,說他惑誘百姓的。看哪,我就將你們告他的事在你們面前審問他,並沒有查出他什麼罪來,就是希律也是如此,所以把他送回來,可見他沒有做什麼犯罪的事,為此,我要責打他,把他釋放了。」 原來,當時正要過猶太教逾越節,猶太人有一個慣例,每逢過節,隨眾人的意願,可以釋放一個囚犯。猶太民眾寧可釋放一個殺人的強盜,也不願釋放耶穌。猶太教長老們甚至還直接對彼拉多說:你如果釋放了耶穌,那就不是羅馬帝王的忠臣。

彼拉多聽後就膽怯了,就帶耶穌出來,來到了一處名叫鋪華石處的地方,就在那裏正式坐堂斷案。彼拉多依然想釋放耶穌,就再次陳述他的立場。無奈民眾一直極力叫嚷:「釘死他!」彼拉多第三次又問:「為什麼呢?他到底犯了什麼罪?我實在找不出犯罪的證據,因此我要懲戒他一番,然後釋放他。」民眾越發大聲叫囂,要彼拉多把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最後,彼拉多考慮到不想弄出亂子,影響他陞官,再加上他那懦弱的性格,就拿水在民眾面前洗手,說:「流這義人的血,罪不在我,你們承當吧!」 民眾都回答說:「他的血歸到我們和我們的子孫身上。」於是彼拉多就命令鞭打耶穌,並釘上十字架。

可是耶穌的死,絕不因彼拉多說:「流這義人的血,罪不在我,你們承當吧!」他就無罪了。就是單從世間法律的角度上說,判一個人是否有罪,依據是法律條文和證據。彼拉多作為當地最高司法官,在耶穌沒有觸犯任何法律條文,沒有任何證據證明耶穌有罪的情況下,不去維護司法尊嚴,反而放棄職責,順從邪惡,判無罪者死刑;另外,就是從總督的職責上來說,民眾要違背帝國法律去做亂,他就有職責去平定,而不是屈從於亂民。

從世間角度上說,耶穌之死,一是死於叛徒猶大的出賣;二是死於當時因嫉恨發狂的猶太祭司和長老們,以及被他們影響,煽動的希律和民眾們;三是死於彼拉多因私心、膽怯和懦弱而對邪惡的順從。彼拉多在這件事上是絕對有罪的,彼拉多也因此留下了永久的污名。

那麼彼拉多又遭到了什麼樣的報應呢?當彼拉多宣判完耶穌的死刑,他那曾被耶穌治好絕症救了性命的獨子彼羅,就仆倒在地,當即死了,彼拉多不久就發燒病倒了,昏迷很久而不省人事。然而這只是報應的開始。

不久,希律王違背諾言,在羅馬帝王面前排斥彼拉多而推薦自己的親信,委派到耶路撒冷。彼拉多被召回羅馬敘職,在羅馬國會上因為有人做假證陷害他,因此受到審判和處分,被判流放高盧,彼拉多的陞官夢徹徹底底的破滅了。這一來彼拉多名譽掃地,眾叛親離。他在羅馬的田產,也充了公,最後竟然落得身無分文,過著奴僕一樣的生活。到了流放地後,所有人都譏諷他,即使是小孩子都避開他。

羅馬帝王的忿怒並未平息,不久又下令賜死他。彼拉多在聽到消息後,在絕望與瘋狂中自焚身亡。他的屍體連同巨石一同捆綁丟入河裡,雖然綁著石頭,卻沉不下去,依舊在河面上漂浮,讓魚群吞噬。

後來有一個詩人寫了一首名為《致彼拉多》的詩,全文如下:

懦弱
像一隻蜷伏心頭的蜥蜴
隨時伸吐紅色的細舌
撩亂人脆薄的意志
它迂迴纏繞的身軀搖晃擺動
吸引任何陷入迷惑者與之共舞
然後在縈繞不斷的旋律中雙雙腐朽
將靈魂折價換來的權力方舟
承載著殘骸無邊漂浮
在歷史的洪流裡翻騰
攪動出悲愴的白沫

不僅是彼拉多,所有參與殺害耶穌的人都遭到可怕的報應:叛徒猶大上吊自殺,據說死後下了地獄,遭受永無休止的痛苦;猶太祭司和長老們連同被煽動的民眾們以及他們的子孫,還有希律的子孫們後來都遭到羅馬大軍的屠殺和俘掠,猶太教聖殿也被徹底摧毀。(詳情可看正見網文章:讀耶穌預言有感。)

──轉自《正見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其實聖誕節的主角並非聖誕老人和他的鹿拉雪橇,而是耶穌。
  • 明朝正德初年,有一位王姓商人,是安徽人,已經年過三十還沒有子嗣。他的姑父擅長相面術。有一天見到王某,其姑父面露憂愁之色,對他說:「你到十月應該有大難,不能夠逃脫,怎麼辦呢?」
  • 「藥王」孫思邈淡泊名利,仙風道骨,不慕仕途。他的學識和道行高深,「精識高道,深達攝生」,深懂得古今的修行攝生之道,相傳他活到141歲,外貌非常年輕,人們從他身上看到修道的神奇,尊敬他如洛下閎、安期先生之類的神仙。孫思邈有哪些神通呢?
  • 岸上有一棟高樓,半夜裡,突然失火,大火熊熊燃燒,樓中人張惶呼叫,亂成一片。林孝廉忽見一個少婦,只穿內衣短褲,從樓上墜入船中。林孝廉見少婦衣不蔽體,急忙把自己的狐皮長袍拿過去,給她蓋在身上。又叫人把她扶進船艙休息。自己則挑燈站在船艙外面,守護著她。
  • 雷州半島南渡河畔小鎮窯家墟的各色小人物,在國家各項運動對個人命運深刻影響下,展現堅強生存的意志。(fotolia)
    徐生原可考上狀元第一名,但因他背女子過河時吟誦的詩句,流露出不正的想法,他中第一名狀元的資格便被褫奪了……
  • 根據《玉壺野史》卷一記載,曹彬滿周歲時,曹家舉行了慶生宴會。曹彬父母把上百的玩具和器物全都擺在宴席上。眾人也都好奇,小曹彬能抓到什麼呢?
  • 故事中的漁民救人不圖名、不圖利、不圖報,既幫淹死鬼修成了正果,自己因救了三個人積了很大陰德。自從淹死鬼做了土地神,漁民就再也不打魚了。而漁民也得到了福報,在神佛的護佑下,不管災年豐年,他家的莊稼年年豐收,家中事事順利,家境也慢慢富裕起來,他活到八十多歲無疾而終。
  • 《壽康寶鑑》裡記載的一個因果故事,引發了我的一些思考。故事中藍潤玉的行為,在現代人眼裡,不僅不算啥錯誤,很可能還會被人以「痴情」「追求愛情」等來看待,會看成一段有「浪漫情愫」的「暗戀」及「美好回憶」。可是,他的行為卻遭到了天譴惡報。
  • 北宋初年,在益津關一地(現今河北省霸州市),名將楊延昭成功運用「火牛陣」大敗韓昌的五萬鐵甲騎兵,重現了這場經典戰役。
  • 鐵甲騎兵,是騎士與戰馬都穿著堅固鐵甲的兵種。他們同時具備極高的防禦與攻擊能力,主要用以前線衝鋒擊破步兵之方陣,在東西方戰史上都有過輝煌戰果的紀錄。在北宋時期的遼國也有著這樣一支精銳部隊,一度讓宋軍陷入苦戰,但這支部隊最後是如何被打敗的呢?這便是在河北當地流傳千年的楊門女將大破鐵甲騎兵的傳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