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聖誕節氣氛濃 家庭歡聚紀念感恩

人氣 11
標籤: ,

【大紀元12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黎新﹑余曉紐約報導)12月25日是聖誕節﹐大多數紐約人利用長週末返鄉與家人團聚。曼哈頓街道冷冷清清。商店關閉﹐游樂場也少有開放﹐連麥當勞快餐店也閉門休息。但布萊恩公園(Branyant Park)卻人滿為患。它是昨日僅有的幾個聖誕日開放的娛樂場所之一﹐加上入門票免費﹐吸引了成百上千的紐約人前去溜冰﹐成為曼哈頓的一道獨特風景。

吃中餐看電影過聖誕

聖誕節許多大商場都關門。一些華裔民眾趁此假日﹐到餐館一飽口福﹐另一些則選擇看電影或聖誕秀。

62歲的王博士和兒孫一同到餐館享用聖誕午餐。她說﹐每年聖誕節﹐她們全家都在中餐館聚餐﹐合家團圓。居住在紐澤西﹑紐約﹑羅得島(Rhode Island)的親屬都趁著聖誕節聚集一堂。在曼哈頓享用了豐盛的中餐後﹐她們一家三代二十餘人將到家裡拆禮物。

紐澤西20多歲的繚宇博也聯同韓裔朋友到中餐館去享用聖誕餐。對他而言﹐聖誕節就是與親友同歡的假日。他們也有交換禮物的習慣。

一些猶太人表示聖誕節或聖誕前夕﹐會到中餐館吃飯﹐ 尤其是聖誕前夕﹐當其他西餐館都關門時﹐他們會光顧中餐館。

學車中心的行政人員鄭女士往年聖誕都回大陸度假﹐但今年因請不到長假﹐她將留在紐約過聖誕。她計畫聖誕節與朋友去看戲。


王家三代同堂聖誕聚餐後﹐二十多人準備回家拆禮物。(攝影:黎新/大紀元)

聖誕節紐約華裔感恩

基督衛理公會天福堂於聖誕節當天在布碌崙海悅酒樓舉辦聖誕宴會。一百多位與會,同慶聖誕節的感恩主題。

曾在匹玆堡神學院碩士畢業的彭召登牧師說,他們「是希望在普天同慶的節日,人們在歡度佳節的同時也明白節日的主題。」彭牧師說他感到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相信神,敬神,包括來自無神論為主導的中國大陸的人們,「有些原來在中國有才幹有頭腦的處長科長們在美國重新開始全新生活後,越來越多相信神。」

家族世代篤信基督教的佘奇碧牧師說,母親在文革期間受到紅衛兵衝擊,親眼看到大量聖經讚美詩被燒。她88年考入南京神學院,後在新加坡神學院攻讀碩士學位,2004年來美後隨夫留美。佘牧師說他們的教會特點是年輕化,團結,他們對新移民「還有品德引導和素質引導」。

羊頭灣長老教會漢語堂陳育雄牧師也應邀與會。來自臺灣的陳牧師說他做生意時,體會世態炎涼,人生百態,決定學習神學,現在他性格改變很多。

宴會舉行了豐富多彩的娛樂節目,小合唱,詩班獻唱,電子琴獨奏,薩克斯獨奏等。


佘奇碧牧師(右二),彭召登牧師(右三)於聖誕節宴會上同部份與會者合影。(攝影﹕朱江/大紀元)

戶外節日燈飾 增添節日氣氛

歡慶聖誕節﹐很多家庭都在自家的房屋內外安裝漂亮燈飾﹐增添節日氣氛。在皇后區北方大道166街與 23大道的角落裡﹐有據稱是今年最壯觀的節日燈飾的一戶人家。燈,草坪動物和人物﹐栩栩如生﹐堪稱「高雅華麗」。布碌崙則有以「創新的聖誕怪傑」為主題的展示,趁著聖誕節日的長週末﹐出外欣賞各家各戶的燈飾﹐帶著照相機﹐將美景定格﹐是節日活動的一項好選擇。


被稱為今年最壯觀的節日燈飾人家。(攝影﹕戴兵∕大紀元)

聖誕節中央車站燭光紀念會

昨天聖誕節﹐數人聚集在42街中央車站舉行第24年度燭光會﹐給無家可歸者帶來溫暖﹐同時也慶祝前無家可歸者脫離貧困陷阱。自1985年開始﹐在每年的聖誕節﹐在42街中央車站都舉行燭光會﹐紀念聖誕節早晨死於中央車站外的無家可歸老婦。當年﹐喬治·麥克唐納(George McDonald)在連續 700天在中央車站施捨食物給無家可歸者時認識了這一老婦。後來麥克唐納安排老婦的葬禮。麥克唐納創立了Doe Fund基金會幫助無家可歸者和曾坐過牢的人掌握一技之長。基金會每年聖誕節都舉行燭光會紀念許多無名死於街頭的無家可歸者。


昨天聖誕節當天﹐42街中央車站舉行第24年度燭光會﹐紀念無家可歸者。(攝影:黎新/大紀元)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聖誕節,感傷的日子!
巴勒斯坦人在耶穌誕生地慶祝聖誕
美國人住宅擁有率未來幾年或下降
聖誕節對美國人意味著什麼?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