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牧:一張抗旱圖可能傳達的信息

趙牧

標籤:

【大紀元2月13日訊】這是新聞報導河南抗旱新聞的一個情景。新聞報導選擇的配圖,可能傳達了哪些信息?猜想一下:

1、作秀?

2、這裡極其偏辟,而且任何現代化的技術(如電、水泵)以及傳統的水利設施一概不存在,落後到極點;

3、行政慣性——抗旱救澇,凡事都習慣動用軍隊武警,而事實上他們在專業以外,並無相應設備和技能;

4、災情得確極其嚴重,必須全國動員,有力出力……

總之,幾千萬畝農作物,抗旱的主要方式若有如畫面,這個抗旱的效果如何也是可以相見的。
新聞http://news.163.com/09/0207/16/51IIO4EJ0001124J.html
看農民自己怎麼說!http://news.cctv.com/society/20090207/100469.shtml

抗旱成本高農民不情願

目前,河南各級財政對抗旱的投入只佔小頭。

侯紅軍告訴記者,他家七畝地,即便是每畝七八百斤的較好收成,也賺不了多少錢。

「澆灌一畝地一次光電費就要五十塊,每畝地最少也得澆兩次,加上其他成本,每畝地也要200多塊,這還不算勞力。

而一畝麥子頂多賣四百多元,很不划算。」

記者在槐樹窪村調查了近30名村民,其中半數以上的村民都不打算再挑水澆地,而是選擇「聽天由命」。

網友陳詞:
我老家在商丘,在坐火車回商丘的路上,我看到兩側麥田一片枯黃。可是在地裡澆麥的農民卻幾乎沒有。經電話詢問老家的朋友,他們說情況就是這樣,農民澆麥的占極少數。我說看《商丘日報》的報道各級政府正組織抗旱,農民也正在澆地。他們說,那是政府作秀,個別地方澆麥,他們拍了照上報紙、電視。

在家期間,我走了幾個縣,發現夏邑縣、民權縣、寧陵縣等都是這個樣子。不要說幹部了,麥田里連個農民也很少見到。我詢問了部分農民,他們的回答讓人心情沉重:

一、沒有水利設施,無水源;

二、農民自己購置的澆水設備由於幾年沒用已經損壞,自己在田間打的對口抽井也不出水了;

三、種糧食不賺錢,何況新年期間,懶得去管。就是一年絕收也餓不著;

四、或許老天爺快下雨了,還是等吧;

五、地都沒人種了,沒本事的外出打工一年掙一兩萬塊,有本事的到城市開假煙假酒店,少的掙10萬20萬,多的掙百萬,地裡能有什麼?一年累死累活就那幾千元,遇到災害還要賠錢;

六、澆地的都是沒本事的,人家看不起。

有幾位老大爺的話頗耐人尋味:農民不種地還叫農民?如今人的看法都變了,別管用啥法,違法犯罪,就是賣,只要有錢人就看得起你,沒錢你再有本事,狗屁不是。

──轉自《議報》(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組圖:模擬唐家山堰塞湖潰壩後果
冉雲飛:我們不是來添亂的
冉雲飛:從公正對待楊佳開始
河南抗旱 浮現諸多問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