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風 : 「微量元素」古義

筆風

標籤:

【大紀元2月15日訊】一說人體中的微量元素,現代的人一般都知道是什麼,就是人體中含有的非常少的但又必不可少的元素、物質。那麼古代把「微量元素」稱為什麼呢?這個我也不知道。不過我看到檯曆上的一段話也許會給我們一點點啟示。

是這樣說的:

「『穿金顯富貴,戴玉保平安』,這一延續幾千年的說法絕非迷信。玉之所以能保平安,因為玉石,特別是名貴玉石中含有多種人體必須的微量元素,如鐵、鋅、硒、銅、鉻、鈷等,長期佩帶可通過皮膚進入人體,維持身體需要。

「但人人都佩帶天然玉石是不現實的,……」

後面的話就不引用了,後面是在為廠家生產的所謂補品做廣告。現代的人變異著、利用著傳統文化,為己所用,實在可悲可歎!

玉在古代是君子的象徵,君子佩帶玉石,能夠以玉石的純潔時時提醒自己做人的標準,從而注重自身的道德修養。

因為物質是有精神在裡面的,而精神又是一種物質的體現。比如人的腦電波是人的精神中發出來的,腦電波蘊涵著人的精神的因素在裡面,而這種電波確又是一種物質存在,人的精神又是通過腦電波這種物質形式體現出來的。

微量元素進入人體,微量元素所具有的精神的因素是不是也就進入人體了呢?而這種精神的因素就時時提醒著古人,做君子。這種精神的因素是不是就是古人所說的「道德」以及「注重道德的修養」等等內容呢?那麼從這個意義上講,「微量元素」是不是就是古人所尊崇的「道德」這種精神因素的一種物質體現呢?

現代的人道德下滑,人越來越沒有了道德。那麼是不是人的身體內就越來越缺少這種元素,從而使這種元素越來越微量,因此就叫成「微量元素」了呢?

人的道德維持著人類的一切,失去了道德,人也就等於失去了一切最珍貴的東西。如何找回失去的這一切呢?就需要人從新注重道德的修養。

傳統的文化蘊涵著豐富的道德思想在裡面,是值得人們去深思,去追尋的。 @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吳惠林:第三十四章 傑出華人經濟學家蔣碩傑
吳惠林:第三十三章 排拒諾獎隱士—淺談哈維默
吳惠林:第三十二章 泛談傅戈和諾斯
吳惠林:第三十一章  為誰生子為誰忙?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