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薪酬」風波 曬曬大陸高管薪酬

人氣 7
標籤: ,

【大紀元2月20日訊】最近,中國首屈一指的大券商國泰君安因「百萬薪酬風波」動了眾怒。這些上市公司的高管通常由政府任命,年收入過百萬甚至上千萬,公司往往都在壟斷或半壟斷行業,很多是國企,風險是國家的,報酬是自己的。去年股市跌幅超過70%,這些企業的股價市值也在下跌,可高管的天價薪酬嚴重與企業績效相背離,讓老百姓對高管的上千萬薪酬實在不解。當局日前擬推出中國版「限薪令」280萬元,但業界人士稱,高管的「帳外收入」沒有底。

中國上市公司的高管年收入過百萬甚至上千萬的不在少數,這些人往往處於壟斷或半壟斷行業,很多是國企,通常由政府任命,可是,這些企業的股價市值卻在下跌,高管薪酬與企業績效嚴重背離,讓老百姓對高管的上千萬的天價薪酬實在不解。最近,當局擬推出中國版「限薪令」280萬元,但高管的「帳外收入」是沒底的。

「百萬薪酬」疑雲

據《新民週報》2月18日報導,在奧巴馬2月5日痛斥華爾街金融機構一邊在政府面前哭窮、一邊拿著政府救濟款給高管豪派巨額獎金的同時,中國首屈一指的大券商國泰君安也因「百萬薪酬風波」動了眾怒。

作為證券公司的國泰君安,賺的是股民的錢。2008年的A股市場以超過70%的巨大跌幅載入史冊,面對「九成股民虧損,六成虧損逾70%」,眾多企業裁員減薪的不景氣經濟形勢,國泰君安的「不差錢」顯然強烈刺痛了整個社會的敏感神經,而被輿論拿來祭旗。

據《每日經濟新聞》的內部文件《2009年國泰君安證券總裁陳耿工作報告》中稱,國泰君安證券2008年的薪酬及福利費用高達32億元,較年初預算增長了157%,以正式員工3554人計算,平均每個員工去年獲得總收入接近100萬元。

超額發薪錢從何來?

2008年全年度,國泰君安最終實現了56億元淨利潤,投資收益擴大至69.33億元。相比較2007年近74億的淨利潤,2008年國泰君安的淨利潤同比僅下滑了24%。

但在業績下滑的同時,國泰君安計提的薪酬與福利卻比年初預算增長了157%,比2007年度「應付職工薪酬」15.6億元增長了近一倍,令人費解。超額發薪錢從何而來?

人均100萬年薪!川財證券一位人士笑言這只是數字遊戲。「普通員工拿不到那麼多,前台、中台、後台各有差別,金字塔尖的部份肯定屬於公司高管。業績好的時候,中層幹部一般工資是20萬,獎金是40萬-50萬,高層至少比中層多五、六倍。」

甚至連國泰君安內部人員都猜測,也許是前台或一線人員看到年度工作報告後,對比實際收入心理不平衡了,才將機密捅給了媒體。

「平安」董事長年薪6616萬元

這些企業高管究竟拿多少錢?去年最雷人的事件之一,就是中國平安的董事長兼CEO馬明哲高達6616萬元的稅前年薪,折合每天收入18.12萬元,成為名副其實的「日進斗金」。

財政部剛剛截止徵求意見的 「中國版限薪令」中,國有金融企業高管的年薪被最高封頂為280萬元。「財政部下發『限薪令』,估計是受馬明哲『天價薪酬』的觸動。」某證券研究所的所長說。

在國泰君安被捲入「平安二代」的質疑後,2月5日下午,上海市國資委及市金融工委召開專門會議,主要討論國泰君安巨額薪酬在社會各界產生的影響。

而據2007年的公開數據測算,浦發銀行、民生銀行、華夏銀行、招商銀行、深發展、興業銀行等上市銀行中,年薪超過300萬元的高管人數為數不少,招商銀行100萬—300萬之間8人,300萬—500萬之間2人,500萬—1000萬之間4人,另有12名高管年薪在100萬以下。 民生銀行高管稅前薪酬在1000萬—2000萬之間的有2人、500萬—1000萬7人、100萬—500萬3人、100萬以下20人。中國平安保險集團有三位高層年薪超過4000萬元。

當局的「限薪令」並未得到一致叫好。有評論人士認為:「最高年薪280萬元,遠遠超出專家的預期,也遠遠超出民眾的想像。」

政府任命 「寡頭壟斷」

「金融業吸引了全世界最頂尖的人才,收入遙遙領先天經地義。問題在於國際慣例中間加了一個國有性質。」某合資券商的董事總經理說,限薪 280萬,折合成美元不過40萬,比奧巴馬限薪的50萬美元還低,這點錢在華爾街確實少得可憐。但另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我們的金融人才和華爾街的精英並沒有可比性,真正優秀的不會超過1%,怎麼能一味要求薪酬與國際接軌?」

大多數輿論認為,國內金融高管薪酬拿得不能令人信服。

「與西方國家不同,我們金融業的高管往往是由『政府任命』,他們承擔的風險、壓力、創造的價值並沒有那麼多。以銀行業為例,西方國家的銀行普遍以中間業務收入為主,而我國的存款利率很低,貸款利率很高,銀行業普遍以利差收入為主,實際上很容易賺錢。」中國勞動學會學術部主任牟達泉說。

雖然券商在2007年創造了很多神話,但這個表面上競爭激烈的市場,經常被詬病為「牌照寡頭壟斷」。對一家券商而言,也許拿到證監會的一紙批文才是重中之重。他們並不是在商海中競爭而起,只是得到政府的支持。

報酬與企業績效嚴重背離

據悉,某保險公司高管年薪高達幾百萬,甚至一個市級支公司總經理的年薪就達五、六十萬,而當年保險業的盈利卻只有51億元左右,報酬與企業績效嚴重背離。這種情況並不僅存在於金融業,可以說是國有企業的通病。

截至今年2月12日,中國國內有2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08年年報,顯示2008年他們的投資規模未受到經濟趨冷影響,仍有增長。

作為第一家公佈年報的上市公司華髮股份,最吸引目光的不是其業績增長,而是高管薪酬的井噴。1月23日,華髮股份的2008年報亮相。報告期內公司淨利潤6.5億元,同比增長81.6%,這與高管2008年4108萬元的薪酬總額及334%的薪酬增長速度相比,可謂天壤之別。其中,董事局主席的年薪由2007年的143.64萬元井噴至723.74萬元,增幅更高達403%。

「評判公司高管收入高低與否,關鍵要看其對公司發展的貢獻和對股東的價值創造,績效應該跟業績的波動掛鉤,但金融企業負責人的績效考核基本上就是一筆糊塗賬,無論幹得好還是幹得差,基本上都不會影響其績效年薪的發放。坐在這個位置上,就相當於拿到了一個看漲期權。」一家綜合類證券公司的員工祁濱說。

高層「賬外」收入

在高管年薪之外,人們還關注普通職工的收入分配比例。在銀行業,目前很多企業老總的薪酬是員工平均薪酬的20倍左右。這一比例在保險業則擴大到30-40倍。

祁濱說:「如果我是金融機構的老總,不拿年薪都願意。」在年薪之外,還應管管金融企業高管的「賬外」收入。那些名目繁多的職務消費,有些費用甚至佔到了年薪的20%。為謀取私利,有些企業高管在與國外公司簽署合同時,不惜損害國家利益。

如果加上「賬外」收入這筆黑賬,相比與華爾街高層與普通員工的平均收入比,中國金融企業的高管薪酬差距也在其上。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日子愈來愈難過 中國大學生起薪大縮水
金融海嘯專欄 (20090115)
柯清輝指恒生4月後或再凍薪
中共輕判三鹿 結石寶寶家長欲哭無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