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唱藝術教本系列

數來寶的藝術技巧《格律嚴整之一》

「格律嚴整」的語言特色﹙上﹚
漢霖民俗說唱藝術團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9
【字號】    
   標籤: tags: , ,

格律化的語言︰
「數來寶」的語言是講求格律的,語言格律化是文學藝術活動中的一種現象,但它首先是人民群眾生活中的一種現象,本身來源於民間的生活語言。例如不少民謠、童謠、諺語都是有格律的。
「磨油磨油轉兒,你吃疙瘩我吃麵兒。﹙童謠﹚」
「窮人吃了頓餃子,時刻離不開水舀子。﹙民謠﹚」
「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民謠﹚」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民謠﹚」

這些講求格律的語言不僅說起來順嘴、聽起來順耳,而且容易記憶。格律化的語言具有一種藝術的美,用它來表達事物,能收到一種奇妙的效果。前面我們介紹過數來寶的句型格式︰上句六字,下句七字,句尾的音節組織都是奇數。就是說,上句是「三、三」,下句是「四、三」。﹙或『二、二、三』,或『二、五』﹚上、下句的尾字都是韻腳,並指明它們既要合轍押韻,又要聲調相同。

唱詞解析︰
從數來寶的傳統唱詞來看,這種「六、七單尾對韻句」,在《棺材舖》和《生意經》中的表現最明顯。如《棺材舖》的開頭一段︰
「打竹板,進街來。
 舖戶買賣兩邊排。
 也有買,也有賣。
 金匾大字掛招牌︰
 金招牌,銀招牌,
 哩哩啦啦掛起來。
 這兩年,我沒來,
 聽說掌櫃的發了財。」
除第三句不同聲外,全段都是同轍同聲。特別明顯的,都是上句六字單尾,下句七字單尾的「六、七單尾對韻句」。可是在《同仁堂》裡,卻出現了另外一種情況。《同仁堂》不具備當初沿街演唱時的唱詞特點,反而近似「鼓詞」的格律,是一個段落一轍的寫法。例如以下︰

「同仁堂開的本是老藥舖,
 掌櫃的好比甩手自在王。
 藥老爺就在當中坐,
 十大名醫列兩旁。
 ……
 你老裡邊有欄櫃,
 你老欄櫃三尺三寸三分高。
 一邊擱著軋藥碾,
 一邊供著鍘藥刀。
 鍘藥刀,亮堂堂,
 幾味草藥它先嚐。
 先鍘牛黃與狗寶,
 後鍘檳榔與麝香。
 桃仁陪著杏仁睡,
 二仁﹙人﹚躺在沉香床,
 睡到三更交半夜,
 膽大的木賊跳金牆,
 盜走了水銀五十兩,
 金毛狗兒鬧梆梆。
 有丁香,去送信,
 人參一怒坐了大堂。
 佛手抄起了甘草棍,
 半夏﹙下﹚打在陳皮上。
 ……」
從前四句的格律來看,它既不是六、七單尾,又不是同轍同聲,採用了以「七字單尾句」為主的句子格式,前兩句是「三、四、三」的十字單尾句,第三句是八字單尾句,在轍韻、平仄上則是「上不論」﹙其實這兩個上句都不在轍﹚,下合轍,上仄下平的用法。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在傳統的數來寶唱詞中,大都是以「六、七單尾對韻句」和「七字單尾句」為主,兩種格律形式是並存的。

﹙待續﹚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相聲創作的過程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是在1949年以後,往昔代代授徒的口傳心受,逐漸被「生活—曲本—舞台」這樣的過程所取代。曲本確立成為整個相聲創作過程的中心,而編寫出文字曲本,即被稱為「相聲創作」。
  • 著名的曲藝理論家馮不異曾說過相聲的歷史是「可溯之源長,可証之史短」。之後相聲史的研究,也說明馮不異半世紀前的判斷符合實際,完全正確。對於相聲的歷史溯源研究目前只處於初級階段,仍有很大的考據空間。

    相聲的現狀分析所涉及的範圍很廣,包括作品、作家、演員、風格、流派、技巧、手法、經驗、問題等,可以說是豐富多彩,碩果累累,但目前的研究成績仍未盡如人意。每回階段性的趨勢、走向,或對此一時期的回顧、展望,大都是結合了某次大型會演或相聲節一類的活動,來集中進行的,平時並沒有有序的組織或團體專門的這樣做。

    關於相聲的主要藝術手段「包袱」,許多相聲專著和學術論文都涉及到,對於構成「包袱」的種種手法的研究,目前意見基本一致,但也有待於進一步的好好研究、深入。

  • 很遺憾自八十年代末期以來,相聲藝術的發展呈現頹勢,似乎已由高潮轉向低潮,有人說「陷入谷底」,有人說「陷入危機」,一言以蔽之,就是「不景氣」。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問題?

    如果還能針對相聲藝術大力扶植,必要著眼於努力培養優秀的相聲演員和引導觀眾隊伍,更要大力創作佳作曲本,以及加強理論研究。這是最為可能讓相聲再展風華的四條路,也是有心努力的方向。

    最後,但願相聲藝術的東山再起,當在不太遠的將來!

  • 說唱藝術教本系列之《數來寶的藝術技巧》:本部分將系統深入「數來寶」這一曲藝藝術形式的特點,以及探討研究創作規律與演唱技巧。

    著名曲藝表演藝術家高元鈞、高鳳山二位曾說:這部分對於數來寶「語言格律」的提法,關於數來寶「敘事說理」的創作規律的概括,都有其精到之處。在論述數來寶的演唱技巧時所闡述的八種「板式」,十二字技巧和三種唱法,皆點出了數來寶演唱技巧的本質特點。對於數來寶這一曲藝的創作、表演以及研究工作,也產生了很好的影響,有益於把整個曲藝理論更好的開展起來。

  • 數來寶這一名稱來源,和它的原始作藝形式有關。藝人們為商號、店舖所演唱的內容,主要是宣揚該商店的行業特點,誇耀其產品齊全、貨真物美,以及生意興隆、財源茂盛等等。他們憑藉自己對各行各業的廣泛知識,以把店主人唱得高興、多給點錢為目的;為了討得店主人高興,所以往往會把店裡經營的商品,唱得比實有貨物更齊全、更豐富,使店主人感到,經藝人這麼一「數」,他的店中猶如「來」﹙增添﹚了「寶」﹙貨物﹚,故稱此種形式為「數來寶」。
  • 「數來寶」從沿街賣唱開始,進而發展到「撂地」演唱的階段。後來,它又進入了小戲棚,在清末民初之際成了遊藝場所的正式演出節目,這時才有了不再走街串巷的數來寶藝人。在這之後的一、二十年間,數來寶這一曲種又被搬上了舞台,發展成一種更為完整和更具特色的曲藝品種,正式現身於曲壇。
  • 數來寶藝人加入小戲棚之後,一方面要把以往的唱詞片段加工整理,又要自己動手或請人幫助編寫新的唱段,以豐富上演的曲目和充實自己的作藝內容。因此許多數來寶的作品都是在進入小戲棚之後產生的。這些作品很可惜的因為表現內容的需要,以及作藝形式的改變,已經見不到那種「即興演唱」的特點了,只剩下開門見山的敘事、抒情;此一時期的作品內容沒有完整嚴謹的故事結構,關於人物也不注重性格方面的深入刻劃,連唱辭的韻律格式也有別於數來寶的原來寫法。
  • 在藝術發展的過程中,相似的藝術互相間總會有所影響和借鑑,尤其是「數來寶」和「快板」這兩個極其相近的曲種,這種情形就更多了。例如,在語言格律中,快板也出現過數來寶所用的「對韻句」的寫法。至於在唱詞節奏、板式唱法、以及節子板伴奏唱詞等方面,兩者間相互借鑑和汲取,就更是常見的事了。
  • 數來寶作為文學藝術中的一種形式,表現內容的主要方法是「敘事說理」,它是個形似「敘事詩」一類的文藝品種。劇作家體會到,數來寶這種曲種,比起那些嚴謹故事結構,還要先突出人物形象的某些曲種,在創作上能夠反映的題材更廣泛,更易於迅速的反應現實。
  • 在全中國幾百個曲種中,除相聲、評書、評話以及其他少數幾個形式外,絕大部分的曲藝需要運用格律化的語言表達其內容,數來寶也不例外。它用節奏、韻味的諧和悅耳,給人好的感受;避免句子格式不規律、韻律不諧和,使人聽著彆扭。傳統數來寶主要是靠「數﹙說﹚」,而且說出來的語言要求格律化,使欣賞者能感覺到藝術的美,以協助觀眾了解作品中的思想內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