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仁壽:和為貴?

楊仁壽(雲林科技大學企管系教授)

人氣 3

【大紀元4月2日訊】當企業開始劃分單位,由於各單位的觀點立場、與利益不同,當他們共同決策或需要彼此配合時,便可能產生衝突。事實上,企業內的衝突是常態,合作無間是用心經營才能達到的。

衝突對企業一定是不好的嗎?其實不然。如果將衝突分為認知衝突與情感衝突,認知衝突對企業決策績效通常是正面的,情感衝突則是負面的。認知衝突是任務導向的,是在達成任務過程中,為了得到最好的結果,因意見上不同而產生的衝突。情感衝突是情緒導向的,是因為無法相互包容與彼此怨懟所產生人際關係上的衝突。

產生認知衝突時,因為看法上的不同,會刺激大家對問題有更深入與完整的探討,刺激創造力與創新,使企業因而更能適應環境;同時,因促進彼此觀點的理解,對決策結果將更有承諾感與接受度,能提升各單位對後續決策的執行力與彼此的合作關係。情感衝突過程中,會因為憤怒、嘲諷、或退縮,而阻礙建設性互動,可能演變成輸贏的零和關係,在企業決策中,會降低對決策結果的接受度與承諾,導致後續任務執行不力,並且傷害往後的協調與合作關係。但過多的認知衝突可能會升高到破壞人際關係,產生情感衝突,或者花費過多時間爭論,產生議而不決。亦即過度的認知衝突,還是可能產生負面效果。

例如半導體業領導者Intel,其新進員工的第一門課是學習如何做「建設性的衝突」。在開會時,公司鼓勵員工針對議題,對抗同事甚至是主管,希望員工發現問題時,要以正面的心態,即時與明確的指出問題。公司也訓練員工傾聽的技巧,讓被對抗者可以很快抓住重點與反對者進行討論,使得員工「吵架」的方式更精進、更有效率,讓企業在衝突中獲益。

那麼,企業如何預防負面的衝突呢?包括(1)重新設計生產流程:讓跨部門的相互依賴的程度減少,例如透過流程再造,將同一流程的事項統一為單一部門處理,像是將產品研發的事權統一由產品團隊負責,避開原本產品研發過程中各部門的互動;(2)增設整合協調機制:例如除部門主管外,增設部門聯絡窗口,或者像是設立產銷聯合會議,讓互動頻繁的部門間多了溝通管道,以減少因溝通不良產生的衝突;(3)部門權責劃分的檢討:儘量消除責任與決策權模糊地帶,避免爭權與推諉產生的衝突。◇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羅郁棠:預測未來難 體驗未來卻容易!
李子衿:第二波金融海嘯會不會到來?
楊仁壽:企業如何維持長期性的成功
李子衿:金融失序的根本原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