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緬邊境漂流:一門未完成的實習課

Sam Lai

標籤:

常有許多人問起我,希望自己也能有機會到海外志願服務,擔任海外志工需要符合哪些資格要求?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總是先請對方回問自己一個最重要的問題:為什麼想當海外志工呢?想服務他人在台灣也同樣可以啊。

當時離家出發的前夕,老媽問過我同樣的問題:「在台灣也有很多需要幫助的人,為什麼得要去泰緬邊境擔任志工?」

猶然記得自己進入職場工作三年後,由於嚮往著海外異文化的生活,且期望能增進自我英語能力,前往了蘇格蘭參加語言學校課程,並以自助旅行方式待上近半年的時間,幾乎耗盡了帳戶裡所有的積蓄。

這趟1999年世紀末的獨自旅程,促成了日後前往英國進修社會發展課程,並結識許多優秀的亞非同學,以及長期在亞洲工作或旅行的歐美朋友,來自於世界各地的外籍同學們,總是能侃侃而談起地球村的各式面貌,書本裡記錄的世界自己更是全然陌生,才驚覺自己對於世界的好奇和陌生。

因此,當時我便已下定決心畢業後得到處去走走去看看,心理始終一直有個聲音迴盪著:「這是一門為期一年自我設定的必修實習課程。」也是我給老媽的答覆。

彷彿轉眼間,異鄉多年的日子,早已從實習課程進入實踐工作,自己的收穫總往往要比為他人付出的多上許多倍。在這裡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與指導,使我能夠儘快地適應在地生活,並且擁有無數的成長機會。可敬又和善的所有工作夥伴,大夥總是把我當做家庭成員一份子般地對待,讓我即使漂流異地仍然時時感受著一份溫暖和信任。

如今,自己更加深信,無論在海外或在台灣擔任志工,關懷弱勢與助人利他的使命感是一樣的,參與方式與工作內容也是相似的,差別是在於當自己置身於異文化場域中,將更容易深層地觸及自我的內在樣貌,更能夠發掘自我的外在習性,所謂的改變才有可能真正開始發生。

老媽雖仍捨不得這個老是東奔西跑的兒子,擔心在生活條件低落的地區充滿危險性,卻也體諒孩子們總有自己一輩子都想追求的東西。坦白說,自己真是個再幸運不過的傢伙了,始終都能有機會去嚐試去探索,這都得感激爸媽寬容這個小么兒的任性,並時刻給予最大的支持。

很多人會好奇地問起,我長期在海外從事這份沒啥保障的工作,家裏不會反對,擔心兒子日後的人生嗎?說來,我自己也好奇,父母就這樣養出了兩個兒子,留日的大兒子回宜蘭農村種田,留英的小兒子去泰緬邊境服務,花那麼多金錢栽培兒子們,卻沒有一個想要認真賺錢,讓父母能過上享福的日子。

或許是國小學歷黑手起家的爸媽,早已經歷了人生的風浪迭起,賺過大錢當老闆,也曾經經商失敗跑路,一家人總難得聚在一起好好吃頓飯。兒女的人生,就讓他們自己選擇吧,父母能幫的都幫了,該說的也說了,記得很久以前老媽常愛這麼碎念著:只要我的孩子們,不偷不搶沒變壞,就是做父母最大的安慰;吃住簡單,平安健康,比我們家更苦更難過日子的人還好多,要懂得知足分享才是真正的幸福。

如果少了媽爸的諒解和支持,我知道將沒有出走浪行的自己;如果失去老哥的前行引導,我明白將沒有堅定踏實的自己;假如學生時代沒有喜歡上了大自然,四處當志工參與公益,而結識了眾多力行信念的理想者,心中再清楚不過,我將不會敲擊出屬於自己的生命樂章,邁向適合自己的人生路徑。@(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台不景氣新機會  國合會招募90名海外志工
泰緬邊境漂流:楔子
移民系統發生重要變化 上庭前請一位好律師很關鍵
經濟正義中心:指數化萬能壽險存在欺騙性銷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