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工作就能解決問題嗎?

布魯斯.羅賓森
【字號】    
   標籤: tags:

有些工作可以在家完成─電腦顧問、網路賣家、作家等。因為有彈性的工作時間,加上普及的網路、手機、筆記型電腦和傳真機,現在有愈來愈多的人會在家裡工作。假若你可以選擇這麼做,除了要判斷在家工作是否有效率外,也需要了解這樣的工作方式在照顧孩子上會產生哪些影響,該怎麼避免工作和家庭都無法顧及的難題。我覺得自己有個問題,那就是我把時間視為理所當然。我在家工作的時間很多,所以要耗費許多心力畫分家庭生活與工作生活間的界線。─卡尼西卡.瑞福
  
務必設定工作結束時間
我盡量讓女兒們在適當的時間點打斷我的工作,這時我會停下手邊工作,專心照顧她們。但問題是我現在還沒辦法訂出適當的時間,很難區分工作與家庭生活。我以前在辦公室裡做律師時,都要比這簡單得多了。 ─卡尼西卡.瑞福
  
只在規定的時間內工作
我有位朋友在家進修博士學位,她與孩子達成某種共識,她會說:「接下來的兩小時裡,我不會打擾你們,你們也不能打擾我,不過兩小時後,我們就一起出去吃冰淇淋。」 ─賈琪.羅賓森( Jacqui Robinson)
  
杰斯不管在白天、晚上都睡得不多。所以我會配合著他睡午覺的時間內完成工作。我有兩本書就是在每天九十分鐘振筆疾書的情況下完成的。那是一種紀律的學習( 在緊迫的時間內專注思緒)。─提姆.溫頓( 作家)
  
陪伴孩子時要集中注意力
即使在家工作時,孩子們仍可以來找我,我從不會把自己鎖在書房裡。他們不會覺得我在家時反而無法接近。 ─約翰.霍華德( 澳洲首相)
  
如果能以「公事歸公事」的心態,將公司事務與家裡做成功的區隔,想要兼顧陪伴孩子與順利完成工作,就不會是問題了。因此,當在家工作開始為孩子帶來緊繃情緒時,或許你就該好好思考自己處理的方式是否需要調整。

促使我們將業務從家中遷出的原因,是某天下午兒子下課回家時,看到三支電話都在響,爸媽兩人在房間裡忙著,另有兩位同事則在起居室和餐廳工作。他終於開口說:「爸,這太離譜了!」 ─雷克斯.芬奇
  
我的工作方式是上午在家工作,下午再去公司。在家時,我會將工作限定在思考、研究、寫作等。接著下午去辦公室時,我會做行政工作和開會。每天結束後,我一樣可以回家,擁有那種「下班回家的感覺」,而不是覺得自己又回到辦公室。這樣的工作架構,讓我回家後不會寫電子郵件、打電話或開會─因為這些事我早已在辦公室處理好了。─約翰.狄克森( 作家)
  
在家工作並不容易,但是如果能解決上述問題,就能帶來許多優點。至少,孩子可以近距離了解父母的工作形式和態度,是一種機會教育。當年我失業,開始在家工作時,孩子分別是十二歲和十三歲。現在回頭想想,我發現讓孩子看到我重新站起、再度出發的樣子,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雷克斯.芬奇

你可以陪孩子走去上學、陪他們一起踢足球、參加孩子的集會活動,只需要偶爾為之的調整,何不試著一個星期做一、兩次呢?同樣的,在適當的情況下,你也可以偶爾利用「多退少補」的方式,在工作與陪伴孩子間取得最相得益彰的效果,像是讓工作提早兩個小完成,好多兩個小時的下班時間能陪陪孩子。
  
有些工作性質甚至可以讓你有更多的在家時間。
我的工作讓我擁有最彈性的選擇。每週週一到週三,我會在辦公室工作,週四和週五則在家工作。我也為衛斯米德兒童醫院的委員會及募款活動工作,這些都可算是我的工作時間。我真的運氣很好,因為許多爸爸沒辦法這麼做。 ─丹尼爾.彼得( 微軟副總裁)
  
盡可能地在一週的工作時間中創造「空檔」,去學校參加孩子的團體活動、音樂表演、運動比賽、與老師對談、在學校餐廳值班等,之後再找其他的時間補回工作。這樣的難度當然更高,但只要想做,還是可以做得到。木匠這份工作,讓我可以擁有更多與家人共處的時間。我是刻意選擇這種方式的,這樣才能常常回家吃午飯,或在工作中抽空回家。─派崔克.甘格米( Patrick Gangemi,木匠)
  

在你開始抱怨因為工作而犧牲家庭時間前,只要能適時改變工作時間的分配型態,你就可以接著實行下述的建議或參考。當然對於受雇環境不允許的上班族來說很難達成,但若在可允許的條件工作下,都該試著為孩子做上述的改變。

以前我會在一早就開始工作,因為那可以讓我在幽靜的環境下順利完成工作事項。但一場意外讓我重新評估了自己人生中的優先序位,於是我下了這輩子做過最好的決定之一─我決定開始每天早上陪孩子走路上學。接下來的十年,每個孩子上學的路途不再缺少了我這個老爸,即使大多時候我們只是閒聊。我看著他們的作業、看著他們走進操場、看著他們踢足球……與孩子一起上學的每一秒都是我最珍愛的時光。我常常會凝視著他們,心想這些小東西對我來說真是無比珍貴的寶物。
  
為了能更有充裕的時間,我會在凌晨四點起床寫作,接著大概在早上七點停筆,因為這樣才可以在孩子上學前一起共度早上的時光。雖然早上七點起床直接進書房開始工作可以睡飽一點,但是我寧願犧牲一點睡眠時間,也不願錯過與孩子在家共處的時間。 ─約翰.狄克森( 作家)

摘自:《忙碌爸爸也能做好爸爸》野人出版社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兒子提到現在的家庭很普遍的現象──各司其職,爸媽賣力工作,孩子窩在房裡各忙各的,尤其越是安靜不惹事的孩子,更讓父母放心,或者在上學、補習間周旋,比父母還早出晚歸,家人的情感越來越疏離……
  • 愛孩子,就該教他(她),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除了學習知識技能之外,還要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會替別人著想,懂得尊重、關懷他人,不自私自利、不虛榮、不浮誇、踏實負責....等。
  • 每個家長費盡心思栽培孩子,無非希望他們擁有更多能力,在未來更有競爭力,以確保有個幸福快樂的未來。父母的苦心當然沒有錯,但是,當我們鼓勵孩子優異的表現,為了他們贏過別人而雀躍時,會不會無形中造成孩子以外在成就或別人的評價來定義自己的價值的生活態度?
  • 孩子需要跟爸爸相處的時間,這是理所當然的事。孩子的確會把關愛與被陪伴的時間畫上等號。但如果只是長時間坐在客廳蹺腳陪孩子看電視,這樣算陪孩子嗎?至少要花些時間專心陪伴孩子、與孩子產生互動才有用。研究指出,在嚴格定義下,每個孩子每天獲得父母陪伴的時間,甚至還不到兩分鐘。
  • 自主學習要如何準備?如何才能成為一位真正終身學習的人?在指南群山的環抱中,李雅卿緩緩道出這十幾年來,他們所堅持的教育理想。一個孩子要有自主能力,包括兩個部分;一個是對生命的自覺,包括自我生命跟別人生命存在的覺知;第二,他必須要有能力,包括生活能力、學習能力、人際溝通能力等。
  • 在思考是否給予孩子足夠時間之前,你需要先坦白、誠實地排出他們在你心中的順位。你當然有權利決定孩子不是主要首選,你大可選擇打拚事業、賺大錢等偉大志向,沒有人能說你不對。只是,若你做了這種選擇,你將永遠無法與孩子擁有足夠的珍貴時光。不過,若你將孩子排在前位,你也必須做出某些抉擇。
  • 為什麼我們一說起5歲的女孩會讀書就沾沾自喜,怎麼從來沒有人誇獎同歲的男孩跑得有多快?樹爬得有多高?跳牆的時候有多勇敢?為什麼男孩子的強項一定要被看作缺陷呢?
  • 北歐教育標榜不分類、不排行;而東方則「揚優批劣」。從小教導小孩如何「打敗他人」,他將來就一定傑出嗎?
  • 「大量時間」並不單只是花時間在家陪伴孩子。許多爸爸在家的時間很長,卻沒有用心照顧孩子,也沒有在心理、生理、情感或精神層面上,以有意義的方式與孩子相處。的確,許多受訪者的爸爸雖然常常在家,但他們都認為自己的爸爸不算稱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