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銀︰台灣經濟向下風險增加

標籤:

【大紀元7月24日訊】〔自由時報編譯陳柏誠、盧永山/綜合報導〕亞洲開發銀行(ADB )發布半年一度的經濟報告,表示新興東亞國家經濟可望出現V型復甦,先在今年大幅衰退,明年再恢復和去年一樣的大幅成長,但台灣、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經濟仍有向下風險,比較看好中國、南韓以及印尼的經濟成長。這項調查不包括日本、南亞以及中亞國家。

亞銀指出,美國、歐洲以及日本經濟大幅衰退,仍將在今年影響依賴出口的新興東亞國家經濟,產品交易仍將低迷,但新興東亞國家經濟將在明年脫胎換骨,不過即使景氣復甦風險消退,仍需維持擴張性貨幣政策。

亞銀表示,「新興東亞國家已經進入由衰退轉成復甦的過渡期,可能出現V型復甦,台灣刺激經濟方案對台灣國內生產毛額(GDP )的帶動效果,將大過外部需求驟升,區域的貨幣政策在經濟大幅復甦,或龐大通膨壓力再度出現前,仍需維持擴張。」

報告指出,中國、南韓以及印尼等新興東亞國家經濟成長可能高過3月時預估的三%,明年將增至六%,不過亞銀在預測中對台灣、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的經濟成長較為悲觀,表示這些國家經濟展望向下風險自3月以來便已增加。

亞銀強調,隨著政策措施增加動能,以及企業和消費者信心改善,新興東亞的內需預計將自今年下半年開始逐漸復甦,不過確保區域的刺激經濟計畫有效執行,是在面對外部需求持續疲弱之際,支撐內需的關鍵。

亞銀坦言,近幾年來新興亞洲區域內的貿易大幅成長,不過主要仍集中在零件而非最終產品,區域仍需為其自身出口提供最終需求。報告強調,持續性通縮可能成為經濟成長的風險,包括中國、新加坡、馬來西亞以及香港等亞洲經濟體因為食品和商品價格下滑,消費者物價已告下滑。

大摩:中國無法帶領世界 走出衰退

摩根士丹利亞洲區主席羅奇則表示,除非中國加速擴大內需,否則中國無法帶領世界走出經濟衰退。

羅奇表示:「中國消費者缺乏社會安全網,因此限制他們進行更廣泛的消費,消費疲弱意味了中國無法成為全球成長的主要推手。」羅奇預估,中國十三億人口僅創造約二兆美元的需求,美國的人口為中國的近四分之一,卻創造十兆美元的需求。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經濟情勢嚴峻 歐洲年輕人1/5失業
再不雨  南北三水庫限水
美經濟回春有望 股市原油大漲
美股續漲  道瓊重新站回9000點關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