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比金錢還重要

資訊就是貨幣的時代(1)

勝間和代

標籤:

為提升知識生產力,有一件事我希望各位讀者想看看。

那就是,「資訊就是現代的貨幣」。

如果我們擁有品質優於他人的資訊,或者我們能高明地在加工資訊過後創造出新資訊,無論其形態為何,都能夠轉換為貨幣(賺錢)。

反之,一個人再怎麼有錢,如果未能掌握適切的資訊,可能會隨隨便便就虧錢;或者,一個人再怎麼想賺錢,若缺少適切的資訊,也不可能賺到錢。

因此,提升知識生產力,就形同是「如何高明地取得資訊、自己加工、產出,再連結到賺錢之上」。這是資訊之所以是貨幣的原因。

那麼,為何資訊會變成貨幣呢?

首先,我要說明一下目前的狀況。

世稱「OECD會員國」、包括美國、日本在內的先進各國,在第一級、第二級、第三級等三類產業中,第三級資訊.服務業的從業人員,已經成為多數。這是因為,第一級與第二級產業的生產力已經提升到一個程度,只要少數幾個人,就能充分提供我們日常生活所需要的食品、日用品、家電等需求。

這麼一來,食衣住行已然滿足的我們,經濟的中心就會漸漸像「服務化」「資訊化」所描述的那樣,整個朝著以服務與資訊為中心的產業移動。也就是說,最早以前是狩獵與農耕能力出色的人成為領導者,後來是擅長製造業的人成為領導者,現在則是擅於資訊的收集、考察、產出的人會成為領導者。

至於用所投入的錢獲得報酬,也就是用資本獲得報酬的資本主義原理與原則,雖然與先前沒有太大的不同,但由於在擅於處理資訊的人或技術的周邊,會有希望予以活用的人聚集過去,因此金錢會以資訊為中心流通起來。「Google」(http://www.google.co.jp/)就是其象徵。

「資訊比金錢還重要」、「資訊的活用方式決定了我們的生產力,也就是附加價值的多寡」。一開始,請各位當成是咒文一樣,先把這些話記在腦海中。

以資訊處理的「豐田生產方式」為目標

不過,即便大腦知道「資訊具有高於貨幣的價值」,但在現實生活中,對於如何在資訊的洪水中提升生產力,我們還沒有累積足夠的知識。

但這也是理所當然的,因為,電子郵件與網際網路具體改變我們的工作方式,充其量只是近十年左右的事而已。

比如說,在工業製品方面,已經存在著豐田汽車前副社長大野耐一先生所寫的《豐田生產方式:追求超脫規模的經營》(鑽石社出版)那種出色的著作;但是在資訊管理方面,出色的著作所談的,也僅限於以紙為媒介時的資訊活用方式而已,沒有談到資訊科技的部份;此外,即便使用資訊科技,尚無體系成形也是一個問題。

因此,講誇張一點,本書是以構築一個使用資訊科技、在資訊處理方面的「豐田生產方式」為目標。@

摘 自 《新知識生產術 》 商周出版社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景氣何時復甦?兩大巨頭IMF世銀不同調
專家籲G8關注發展中國家議題
草庵:中國購買美國國債實為不得已
美與13國貨幣互換 將延三個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