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傳漢字之謎:「夫」、「妻」

武漢仁
font print 人氣: 70
【字號】    
   標籤: tags:

「男,丈夫也。從田、從力。言男用力於田也。凡男之屬皆從男。」(《說文解字》)男人就是丈夫,男人就是下田幹活的勞動力。古人認為「男主外」,除了種田,還有打仗、當官、做生意等等,都是男人的事。一個男人,他是父母的兒子,結婚就成了妻子的丈夫,生了孩子就成了一位父親了。

「夫,丈夫也。從大、一。以象簪(zan暫)也。周制以八寸為尺,十尺為丈。人長八尺,故曰丈夫。凡夫之屬皆從夫。」(《說文解字》)許慎老先生說「夫」就是丈夫的意思,從「大」、從「一」,這都非常正確。他的意思是說「大」字就像個人,而「一」字就像人頭髮上橫插著的簪子。「大」和「一」合起來就成了個「夫」字。他只從字的外形上解釋了「夫」字,卻沒有解釋「夫」字為什麼要從「大」、從「一」的真正的原因。

我認為,「夫」是家庭中最大的、第一的、最重要的家長和戶主,他是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大丈夫,所以,「夫」字要從「大」、從「一」,這才是「夫」字的本義。

「父,矩也。家長率教者,從又,舉杖。」(《說文解字》)父親是一家之長,他是管規矩的(「矩也」),管家法的,管教育的(「家長率教者」)。「嚴父」的特點是右手老舉著一根棍子(「從又,舉杖。」)要打人。我們亞洲(除中國外,連日本、南韓、港台、東南亞等都如此)人的教育方法,所謂「棍棒底下出孝子」,「有理三扁擔,無理扁擔三」,當然這樣也不太好,但孩子不管教更不好。

「育,養子使作善也。從(「育」字的上部),肉聲。《虞書》曰:教育子。毓,育或從每。」(《說文解字》)古人教育孩子,首先是教育他成為一個有益於家庭、社會和國家的好人,成為一個善良的人(「養子使作善也。」),而不是把什麼考大學、當大官、發大財、光宗耀祖放在首位。

「女,婦人也。象形,王育說。凡女之屬皆從女。」(《說文解字》)「妻,婦與夫齊者也。從女、從屮(che徹)、從又。又,持事妻職也。貴,古文妻從貴、女。貴,古文貴字。」(《說文解字》)「婦,服也。從女,持帚灑掃也。」(《說文解字》259)「母,牧也。從女,像懷子形。一曰:象乳子也。」(《說文解字》)一位女人,在娘家時她是父母的姑娘,出嫁後就成了丈夫的妻子,生了孩子就成了一位偉大的母親了。

在家庭裡,妻子與丈夫是平起平坐的、是平等的(「婦與夫齊者也」)關係,丈夫應該非常愛護自己的妻子,應該把妻子看得很珍貴(「古文妻從貴、女」)。「妻」字的本義就是一位女人(「從女」)手(「從又」)持一把掃帚(「從屮」)。古人認為「女主內」,並不要求婦女參加社會工作,如打仗、下水田插秧、參加「三八帶電作業班」等。

但她要做力所能及的一些家務事,如做飯、紡織、縫紉、打掃衛生、喂雞等(以「持帚灑掃」作代表),這是她作為一位妻子的天職(「持事妻職也」)。她要生養孩子(「懷子」、「乳子」等),教育孩子,就像牧童牧養牛羊一樣(「母,牧也。」)。但是她要永遠依賴於丈夫,服從於丈夫(「婦,服也。」)。現在有的女人,她要徹底改變上帝的規定,根本就不願當女人,根本就不願當妻子,成了個「女強人」,這樣,家庭還能存在嗎?

反過來,假如一位先生希望太太服從他,對他忠誠,而他對太太卻不太忠誠,甚至乾脆在外面包個「二奶」,這是把妻子看得很珍貴嗎?這種夫妻關係公平嗎?「婦,服也。」他的妻子即使口服心能服嗎?當然,現在的天像是陰陽反背,陰盛陽衰,這些暫時的、不正常的現象,在以後的新紀元中都會糾正過來,以後的夫妻關係應該是陰柔陽剛、相輔相成、陰陽和諧、牢不可破的。

幾千年來,男人每天都在田地裡幹活,臉朝黃土背朝天,白汗累成黑汗,要讓一家人的肚子吃飽吃好非常辛苦。女人呢,生孩子非常痛苦,她還要依賴丈夫,服從丈夫。我們都覺得人類自古以來就是這樣生活的,有什麼辦法呢?你去看看《聖經》就會知道,人原先不是這樣生活的,這種痛苦的生活方式是上帝對我們的懲罰。

因為我們的亞當和夏娃犯了「原罪」,偷吃了「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被上帝從「伊甸園」趕出來了。「然後,主上帝對女人說:『我必重重加深你懷孕的苦楚,你分娩的時候也必受痛楚。雖然這樣,你必戀慕自己的丈夫,你的丈夫也要作你的主人。』

他又對亞當說:『你聽從妻子的話,吃了禁果,因此,地就必因你而受咒詛;你必終身艱辛勞苦,才能嘗到地裡出產的食物。荊棘和蒺藜為你而生,你要吃野地長出來的植物。你要汗流滿面,才可以維持生計,你要辛勞一輩子,直至歸回黃土的時候,因為你是從塵土而來的。』」(《聖經•創世記》)

有人可能會問,人能分別善惡、知道羞恥,難道不好嗎?為什麼上帝不讓亞當和夏娃吃「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呢?老子說:「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 (《老子》第38章)就是說,真正有道德的人,他們不追求什麼道德,自然而然就具有高尚的道德。道德較差的人,總怕失德、怕損德、怕缺德,是因為他們本來就缺乏道德。

真正有道德的人,他們是無為的,是順應自然的,自然而然就具有道德。而道德較差的人,看起來順應自然,其實是心有所為的。上帝讓亞當和夏娃無知無識,無慾無求,不知羞恥,不別善惡,天真純樸,童貞未破,常保赤子之心,始終處於一種原始混沌的狀態,「上德」的狀態。吃了禁果之後,他們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他們是上升了,還是下降了?

他們能知羞恥了,要穿衣服了,能別善惡了,能辨是非了,好像是聰明了,好像是智慧了,實際上離那個「上德不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的高尚境界就掉下來一個大層次了,他們就成了個「下德」之士,「下德不失德」、「下德無為而有以為」,就不夠資格住在只有「上德」之士才能住的「伊甸園」裡了,上帝就把他們趕出來了。

還有些女權主義者越鬧離真正的女權越遠。要想得到真正的女權,你就應該按照上帝說的去做。說話聽聲,鑼鼓聽音。上帝說什麼了?上帝對夏娃說:「我必重重加深你懷孕的苦楚,你分娩的時候也必受痛楚。雖然這樣,你必戀慕自己的丈夫,你的丈夫也要作你的主人。」女人目前對男人的依附地位(「婦,服也。」)和生孩子很痛苦一樣,都是因為夏娃犯了「原罪」,上帝對世世代代女人的懲罰。你如果真正按照上帝所說的去做,你就會得到真正的男女平等,你就會得到真正的女權。

(本文轉載自正見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許慎編撰的《說文解字》是這樣定義這個「一」字的:「一,惟初太極。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凡一之屬皆從一........................
  • 過去,只聽說李白是從天上來的「謫仙人」,現在才知人類都是從天上「貶謫」到下界的…
  • 「道」字的本義是道路,但這個道路並不是普通的、一般的道路,而是我們人類開始的、首先的、第一的、最大的、最重要的和最根本的道路,這種道路就叫做 「道」.......
  • 「好」、「壞」、「善」、「惡」、「正」、「邪」等概念是語言、文學、哲學、歷史、倫理學、社會學的基本範疇,也是佛法(或道法)的基本範疇,其實這是神為了使我們今天的人類能夠認識大法來奠定文化基礎的。
  • 老子告訴我們,古代是個「小國寡民」的時代。「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
  • 老子把《德經》放前,而《道經》放後,他並不是認為「德」比「道」更重要,而是認為「德」是「道」的基礎,「德」是修煉的基礎。孔子的《論語》,講「仁、義、禮、智、信」,講「中庸之道」,講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並以「仁」為其學說的中心。
  • 「鮮」是一種魚的名字,「鮮」字從「魚」字和從「羶」字。「不鮮」,就是說,這種東西已經不新鮮了,已經開始做氣味了,已經腐爛了,已經腐敗了。「羶」是羊臊氣、膻(羶)氣之類,一般也泛指腥臭味..............
  • 古文「真」字兩邊的兩條對稱的曲線就表示一座煉丹爐,「真」字上面的「匕」是變化的意思。「匕,變也.................
  • 「悟,覺也。從心,吾聲。(五五心),古文悟。」(《說文解字》)所以,「悟」就是「覺」..............
  • 傳統正體漢字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精湛典雅,是悠久文化藝術的結晶,美不勝收,是中華民族之寶。簡體字積非成是,詬病連連,唯一的訴求優點就是簡化方便快速,文字過於簡化造成語意混淆,甚至於完全抹煞了原本造字六源的涵義精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