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獨立評論】(377)

稅收增長保8?中共財政的兩難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9月8日訊】

FLV下載觀看 WMV下載觀看

伍凡:各位觀眾好,現在是獨立評論,根據新聞報導,一位中國大陸任職於地方財政局的公務員向記者說:「今年政府和財政部門內部全民皆兵,大家的首要任務就是找錢和省錢。」今天我們就談一談中國財政部的兩難問題。
  
草庵:東莞的一位地稅征管人員對國內記者說:儘管「隔三岔五就加班、天天要往企業跑」的狀態,已經成為今年很多稅收征管人員的工作常態,但談到增收任務,他們還是一臉無奈。「從上半年的情況來看,全年稅收增長保8對我們來說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一方面,是增收任務的重壓,而另一方面,政府內部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的狀態也使大家已經非常敏感的神經進一步繃緊。  
 
伍凡:財政部部長謝旭人6月24日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上的講話,顯示了中國目前面臨的財政壓力狀況。在中國2009年財政預算中,財政收入66000多億元,增長8%;而赤字規模為9500億元,創歷史新高。但從財政收支實際運行來看,形勢比預想更為嚴峻。1~5月,全國財政支出達22496.9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887.1 7億元,增長27.8%;但全國財政收入僅27108.67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1955.7億元,下降6.7%,形成了增支減收並行的財政收支格局。
  
草庵:更重要的是,從目前的形勢看來,這一格局在下半年較難得到扭轉。一方面,截至5月25日,上半年已累計安排下達中央政府投資預算 5553億元,占總規模的61.2%,投資預算半年內已下達過半,意味著隨著預算批復後項目支出執行進度加快,後期財政支出額可能還會大幅增加,超過預期。而另一方面,財政收入下滑的嚴峻程度更遠遠超出了預想範圍,預算規定的財政收入增長速度不僅沒有完成,反而出現負增長。
  
伍凡:針對這一情況,中央財經大學稅務學院副院長劉桓表示,財政的最大壓力在於,刺激經濟所需的增支和結構性減稅、經濟下滑造成財政減收都是剛性的。從財政支出結構來看,首先是4萬億刺激經濟的投資方案中,中央今年需要拿出11800億,這筆支出非常大;還要在兩三年時間內啟動全民醫療衛生條件改善,一年要拿出 3000~40 00億。和往年相比,財政的剛性支出大了很多。而財政減收同樣受制於眾多不可控因素。一是2008年稅收增長速度太快,去年上半年全國稅收總收入完成 31425.75億元,同比增長33.5%,要在這樣一個高基點上進一步實現增長,壓力本來就比較大。
  
草庵:加上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外貿出口總額急劇下降,大批企業倒閉,尚存活的企業利潤也大幅縮水,相關主體稅種稅基縮減嚴重。與此同時,政府為了保住企業,增加其活力,逐步推行結構性減稅政策:企業所得稅、增值稅收入銳減,出口退稅率大幅上調……可以說,讓企業鬆一口氣的代價,則是財政收入的雪上加霜。
  
伍凡:當地稅務系統人士透露:「老實說,保8對我們來說是可望不可及的。」以外向型經濟為主的珠三角地區,在金融危機影響下的財政減收令當地稅務部門束手無策。東莞不少鎮區上半年的稅收與去年同比下降了10%以上,縱然嚴加征管並強力要求企業自查補稅,也未能止住下滑的頹勢。「我們內部定下的全年稅收增長目標並不是預算提出的8%,而是2%。但這也只是目標,不一定能夠實現。很顯然,假如下半年預期外的增支和減收的情況不能得到控制,不排除會出現外界一直擔心的財政赤字進一步擴大的狀況。   

  
草庵:面對高壓,財政部的每一個人都沒有閒著。據說財政部裡這幾個月也是經常加班,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研究如何在財政減收、結構性減稅的基礎上,適當挖掘潛力,增加財政收入。6月20日,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決定調整煙產品消費稅,政策調整後,甲類香煙的消費稅從價稅率由原來的45%調整至56%,乙類香煙由 30%調整至36 %,雪茄煙由25%調整至36%。與此同時,捲煙批發環節上更加征了一道從價稅,稅率為5%。顯然,解決財政困難最直觀的方式莫過於開徵新稅種,以及提高現有稅種的稅率。
  
伍凡:對於政策調整的原因,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在文件中並不諱言,在完善煙產品消費稅的目的基礎上,也是「為了適當增加財政收入」。「所謂煙酒不分家,煙草的消費稅既已提高,那麼是不是意味著離提高白酒消費稅也不遠了?」今年年初,國家稅務局已就消費稅調整的方案徵詢過各大白酒企業的意見,雖然意思是加大對白酒企業的稅收監管,但不管是直接提高消費稅,還是提出新的征管規範,都一定會造成企業實際稅負的增加。
  
草庵:無疑,當一切跡象顯示消費稅和資源稅為重點的結構增收性稅收政策調整序幕即將拉開的同時,加重稅賦的陰雲就籠罩在眾多相關企業的頭頂上。
  
伍凡:這對財政來說,確實也是一個尷尬的矛盾。財政要增收,但是也不能過分剝奪企業,現在首要是保證企業的生存,如果把企業整死了,就得不償失了。現在經濟雖然有穩定的態勢,但今年到底能不能見底還很難說。所以,結構性減稅的總方針還是不能變。」
  
草庵:從某種角度上看來,財政壓力非但不會催生大量新稅種的匆忙出台,反而可能延緩成熟稅種的出台時機。「一個新稅種的開徵是需要通過長期的研究和醞釀的,不可能因為一時的財政壓力就匆忙出台。比如現在大家熱議的碳稅,就涉及很多行業的專業知識,不是財政部門能夠解決的,需要與能源局等各部門通力合作、研究。碳稅和物業稅其實都已經討論了好幾年了,只是恰好在這個時機成熟,可以推出。但是在這個敏感的時刻,大家肯定會想,是不是國家為了財政增收,故意在這個時候推出新稅種,增加產業的負擔呢?這種情況不能不考慮。所以我覺得要在今年開徵碳稅和物業稅,阻力會很大,基本不太可能。   

伍凡:如果不能增加新稅種,那中共可以做的事情就只有加強征管和稽查力度,在減稅的總方針不變的前提下應收盡收了。其實,每當稅局有可能完成不了當年增收任務時,就會採取加大稽查力度的方式進行補救增收,這絕不是什麼新招,只能說是常規的做法。
  
草庵:「最近幾個月中共征管和稽查的任務都重了很多,經常要向資金週轉困難的企業催收稅款,或是要求企業自查、補繳以往的欠稅。廣東林小姐和其他稽查人員到一家規模較大的企業進行稽查時,就查出了數十萬的欠稅。但是,催告幾次之後,企業依然遲遲未能補繳稅款。最後,企業負責人對林小姐說:「企業的經營本身已經陷入困境,稅局還在這個時候進行稽查催繳,分明就是雪上加霜。我們現在沒有錢,如果非要馬上補繳的話,就只能變賣資產、遣散工人了。」
  
伍凡:企業這麼一表態,政府馬上就急了。在一次工作會議上,區政府就跟稅務局說,能不能對企業手下留情。稅局要通過稽查進行增收,一般都會查大企業,因為企業規模大,補繳的稅款也相對較多,不像小企業查起來費時費力,成效也低。但是大企業往往員工數量眾多,在當地承擔的社會經濟作用也較大。如果一個大企業真的因為無力補繳稅款而倒閉了,當地不但損失了一個重要稅源,而且政府還要面臨大量員工失業的善後工作,搞不好還要替捲逃的企業墊付工人工資,這是他們最不樂見的後果。  
  
草庵:其實,政府和稅局是坐在同一條船上的,同樣擔心增收壓力,也同樣擔心流失稅源。中央財經大學公共與管理學院院長馬海濤曾估算,2006年全國非稅收入至少有 2萬億;而中央黨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則估計2007年非稅收入達到8.7萬億,超過當年財政收入3億多。學者普遍認為,近年中國的非稅收入規模至少相當於當年的財政收入。也就是說,如果這部份收入全部納入預算管理,每年可以為財政增加大筆收入。然而,雖然這些年財政部一直以來試圖對這筆天量資金實施有效的監管,2004年更專門出台了《關於加強政府非稅收入管理的通知》,但始終成效不著。
  
伍凡:所以,我們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一個現實,在沒有合理的制度下,中共財政部實際上陷入了一個兩難的境地,一方面需要應付中央的財政支出,找錢,另一方面又面臨著企業的困境,沒錢可找。其實,關鍵的問題是,中共首先需要縮減財政開支,特別是中共的開支,只有如此才能更好的解決實際問題,其他的方式根本解決不了問題。今天的時間到了,我們就暫時談到這裡,謝謝各位觀眾的收看,再見。
  
草庵:再見。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唐柏橋:痛斥劉路誣蔑石首民眾為暴徒
中共加大海外併購 中資外逃加速
2009年中國經濟更危險(上)
2009年中國經濟更危險(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