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慶食俗
節能減碳也能從飲食做起,衛生署基隆醫院配合中秋佳節,昨天教導民眾如何調製柚子醬、喝柚子茶,營養師指出,柚子富含維生素、纖維,可增強免疫力、預防心血管疾病,天然又健康。
為帶動花蓮縣觀光產業商機,由花連縣政府優良觀光旅遊業者評審委員會,評審出四十家優良觀光商店,推薦給旅遊業者及消費者參考。並鼓勵相關觀光產業的發展,以提供「高品質、高價值、高滿意」的服務品質。花蓮縣政府也將主動協助優良觀光飯店行銷推廣。
-----自動抓程式判斷不了這篇文章的版權,請編輯人工判斷。自由時報的原則是1.可使用範圍﹕自由時報記者報道﹑攝影的文字及圖片2.該報副刊類文﹑圖﹐作者名字前沒寫“記者”﹐屬自由時報外稿﹐不可用-----
位於北方大道的同樂軒今年的母親節,特別推出數款魚翅、鮑翅海鮮套餐,正可以為母親好好滋補一番。同樂軒港式名廚奉上正宗粵菜、游水海鮮、及鹹甜美點。
「清明」在中國黃曆的日期因沒有固定而被稱為「活節」。又《歷書》記載:「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故2008年的清明是在西元曆的4月4日而在黃曆的2月28日。
煮元宵時要多放些水,水燒開後將火調小,見水面有輕微的滾動時,便可將元宵下到鍋裡,文火煮10分鐘後,鬆軟了即可起鍋食用。
西洋情人節起源的一種說法: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羅馬帝國暴君克勞多斯二世(Claudius II)認為單身男子比有家室的人更能專心打戰,為了使更多男人無所牽掛的走上戰場,以滿足其好戰的慾望,便下令男人禁止結婚,甚至已訂婚的也要立即解除婚約。
過年總免不了大魚大肉,一個新年下來,胖個三五公斤是常有的事,到底要怎麼吃才能美味又降低負擔呢?請料理達人來示範一下。
台灣資方在黃曆的每月初二和十六都會準備豐盛的祭品佳餚來祭拜土地公,以求財納福,這種祭拜儀式稱為「做牙」,二月二日為土地公的生日,也是一年中第一次做牙,所以稱為「頭牙」,十二月十六日是一年中最後一次的做牙,所以稱為「尾牙」。
除夕夜,十二點鐘聲一敲響,就開始吃餃子,因此時正是子時 ,取其新舊交替,子時來臨之意。按照中國民間的傳統習慣,年夜飯的吃食很有講究 ,通常有餛飩、餃子、長面、元宵等等。
今年1月15日是農曆的十二月初八,民間俗稱的臘八節,在華人中有吃臘八粥的習俗。據專家考古,臘八節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是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
1月15日,農曆十二月俗稱臘月,第八天即是中國傳統的「臘八節」,民間有吃「臘八粥」的習俗。
快過年大家都希望討個好吉利,命理專家說,可以靠吃不同顏色的食物,加強你不同的能量,幫助你開發官運、愛情運,例如多吃屬於黑色的食物,像是黑色糯米年糕,既能發財又能象徵步步高升。
周六就是冬至,除了吃湯圓,也要了解一下這個節氣的意義,冬至指的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因此古代也流傳從冬至開始,陽氣就會回升的說法;另外除了吃湯圓,像是中國其他各族的冬至應節食品也有不同,像北方人不吃湯圓而是吃餛飩,陜西地區則是吃紅豆粥,相當有趣。(李書璇報導)
大頭與我冬至到了,記得小時候的年節,都在鄉下祖母家度過,老老少少齊聚一堂,搓著紅、白湯圓,大人的臉上總是堆滿著知足的笑容。(吃了湯圓,多了一歲)
2007年9月29日新西蘭奧克蘭市舉辦了第二屆奧克蘭海洋食品節(Auckland Seafood Festival)。
中秋想吃烤肉但不想發胖,專家提供健康烤肉要訣:挑選瘦肉、減少使用醬汁,注意別烤焦,就能健康的享受烤肉樂趣。
中秋佳節烹製一道芋頭菜餚,不僅營養而且美味。
又要到中秋節了,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月餅、螃蟹和水果歷來在中秋節裡扮演著重要「角色」。不過,每年中秋節,因飲食不當引發的疾病都不少,在此,提醒廣大消費者:過中秋,千萬別因美食忘了健康。
如果月餅吃多了覺得悶,不妨玩玩新意思,把家中月餅稍稍「加工」一下,做成新口味的月餅來吃:
許多人都知道孔子是至聖先師,魯班是水泥匠的始祖,但是或許不知道,易牙是廚藝界的祖師爺,今天就有一場易牙美食節在高雄登場,除了有廚藝及食雕大賽,最特別的,還有一場幾近失傳的君臣宴祀宴文化大典,帶您一起來看看。
共有約 304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儘管美中領導人去年11月在舊金山舉行的峰會承諾加強兩國人民交流,但美國駐華大使尼古拉斯‧伯恩斯(Nicholas Burns)表示,中共實際上在積極採取行動,破壞兩國共識。他譴責中共說一套做一套,「嚴重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