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雪慧
學術從來就是在自由公開的辯論中進步的。任何領域,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民間也從來就藏龍臥虎。任何人只要有正常智力且具備理性的質疑探索精神,就可能對清史有獨到見解,而且遠比閻崇年這樣把研究對象當崇拜對象的更能接近歷史真相——老實說,以閻崇年這種對清王朝無限熱愛的態度,去當個滿清王朝發燒友比作研究更合適。
閻崇年可以上去吹捧滿清政權,為那個時代的殺戮和文字獄辯護,但針鋒相對的觀點肯定跟這講壇無緣,正如于丹可以在講壇上把《論語》《莊子》講成阿Q式的精神安慰術,可以錯誤百出,卻不會讓對《論語》《莊子》確有研究的學者在上這個講壇指謬。
比起全國到處隨時上演的小販無辜被追打,我不認為清史專家閻崇年挨的這一巴掌算多大一檔子事。自食其力、勞動謀生應該受尊重和鼓勵,一個經常追打小販,把小販置於惶惶不可終日境地的社會是很病態的。
官德不張是事實,人民不斷為此付代價更是沉重的現實。然而,表現在官員身上的道德問題,根子在別處。
巨大的共犯結構中,也少不了一批最具中國特色的「專家」。不知是吃了企業的嘴軟,還是權力面前嘴賤,現在,他們正拿「含少量三聚氰胺的奶製品是安全的」的扯淡忽悠消費者呢。
某些「專家」、「權威」也出來忽悠——他們幹的事,我有一比:主子作了惡,他們跟在後面消除作惡痕跡。
中國的抄襲剽竊實在瘋狂之極,根本不需要刻意關注,隨時都可能自己撞到眼前,想求個眼不見心不煩也不成。
開幕式也是充分顯示了這種體制的強項。無論是大把花錢(當然是用不著給實際出錢的人打招呼的),還是搞出達一兩萬人的超大型團體操,甚至調動武裝力量(比如說武警)參加表演,娛樂世界各國觀眾,這等做法,說別種體制不能望其項背,都還太高看了,怕是連想都不敢想。
七月餘震又頻繁起來,震感強烈的,沒兩三天就一次,有一天還抖了三次。這些強餘震不像五六月間主要發生在下午,而是大多在半夜。幸虧得最高震級也就六度多,再高一些的話,傷亡就慘重了。
意外得到的這本《搗蛋鬼日記》,作者萬巴是義大利著名兒童作家。萬巴準確捕捉童年情緒、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又用孩子的語言表達孩子對世界的看法,這一可貴特點在這本日記體的書中發揮得淋漓盡致。一口氣讀下去,妙趣橫生而又發人深省。
造假,在我國實在稀鬆平常,從上到下,各行各業,沒有例外,哪怕最不可作假的領域也極其盛行——比如學術造假、大學教學評估中的大規模造假。作假已經體制性了。但出現在奧運會開幕式開頭的一曲歌唱上,還是很意外。
選擇性畫面和特意導演出來的場面佔據了每天的主流媒體。短短兩個月,災民的慘痛遭遇已經越來越淡出於國家的地震記憶,留下的是快速進入、允許境外救援隊參與救災的開放性姿態、媒體開放透明、劫後餘生的災民和中小學生倖存者的感恩……
民主是中國的百年追求,可是中間擱置了數十年,直到始於上世紀70年代未的改革開放,才又重申走向民主是我國的政治目標。然而三十年過去,除了政府機構越「減」越肥大的行政改革之外,政治民主方面障礙橫生、阻力重重,幾乎沒有實質性進展。
長平先生說王旭明對范美忠的辱罵有失官德,可是就我知道的這位教育部發言人的發言,還沒有一次表現過有官德。
打壓家長,隱瞞真相,是震災中發生的一場人為災難。這種災難的為禍不壓於一場地震,也許更甚。剛收到一位好友發來的詩,在題記中有這樣一段話:「在沒有弄清真相之前,誰敢說自己腳下的土地就會堅實的?誰敢說等待人的不是更大的災難?」
在民主政治的發源地古希臘,民眾對來自當權者威脅的覺察和擔心,使人民不能放心地把管理城邦的權力交付任何個人,而是創造了一種國家權力屬於人民的公民自治體制。
我剛走過的那棟樓靠邊單元的五層樓梯處冒出灰塵濃煙,彷彿就要塌了。想看看我住的樓,但門衛值班室擋住了視線,想退回宿舍區看,可是站都站不穩,只好靠在了一棵樹旁。
昨天鳳凰衛視中文台相當渲染的播出了如此不可接受、如此不得體的一幕:被困四天剛剛死裡逃生的孩子舉著「感謝某爺爺」的標語牌夾道歡迎。
人大和政協是公權機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是公共職位。各級人大、政協機構的經費來自由財政撥款而非自籌;代表和委員們即使平時沒拿「俸祿」,也享受了附加在這種職位上的多種特權,每年參加兩會的花費也並非自掏腰包而是財政錢,它來自人民的血汗錢。只要在公共職位上,以社會整體利益為念就是基本準則。
教育部常有驚人之舉,人們早已見慣不驚。可是聽聞要在「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名義下弄「樣板戲」進學校,還是不免錯愕。
這些年的六月,一向是不平靜的,今年更成多事之秋,令人震驚的事件接踵而至。剛開月沒兩天,那個令良知尚存者不敢忘記、令心中有鬼的人坐臥不安的日子就到了。原本這一天可能像往年一樣在表面平靜中過去的,因為,十數年間,心中有鬼的一幫利用權力持續地對全民實施了強迫性遺忘術,措施之徹底,連標誌這日子的兩數字都從任何形式的媒體中消失了
據央視新聞報導,今年兩會議案提案大幅增加,多達上萬條。兩會代表和委員的整體表現歷來為人詬病,這條新聞無非想告訴人們:代表和委員們議政能力在提高。然而,議案提案多,未必說明履職能力就提高了。總得先看是些什麼樣的議案提案吧?如果泡沫多多,譬如充斥著「取消地大物博論」、「婦女節更名女人節」、「碩士博士學位服採用漢服」、「規範公務員著裝」之類無聊議案、雞毛蒜皮議案...
五年一度的區人大代表換屆選舉又悄無聲息的來臨了。說悄無聲息,一是因為除了某個地方拉的一條寫有「選舉」、「神聖權利」字樣的橫幅顯示有這檔事,別無動靜;二是見到橫幅不多幾天,11月23 日,選區候選人便不聲不響出現在了一紙公告上。候選人怎麼產生的?不知道。問別人,同樣不知道。公告給出的候選人信息,只有姓名、性別、民族、年齡和單位名稱,除此之外,沒了!偶爾在什麼地...
共有約 110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美國、日本和韓國於週四(6月27日)啟動了首次「自由之刃」(Freedom Edge)三方演習,以促進印太和平與穩定。與此同時,朝鮮稱其於週三成功進行了多彈頭試驗,但被韓國打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