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大量外流造成产业空洞化

标签:

【大纪元1月19日讯】数年前传统产业开始为了保留接单实力,开始大量外移,外移的地方不论东进还是西进,似乎大家都没有看到真正的问题重心,只有一味的责怪企业主为何不根留台湾。

咬文嚼字的政府官员、学者专家,就这个现象争论不休,而没有真正的仔细去分析,到底造成的原因及可能产生的后果,很多人认为工厂搬走了,两岸贸易逐渐在台湾的经济成长扮演了重要角色,可是看出口数字的人,则只看到了亮丽成绩单,也蒙着眼睛去描述我们的经济荣景,没有真正将实际产地与台湾交易的实值作理性公正的计算,因此各种让人啼笑皆非的数字、口号、策略出炉,让人不禁怀疑,这些官员、学者专家是真的不能深入民间、深入产业,还是有难言之隐?不的已的苦衷?

直到去年,高科技产业大量外移大陆,官方仍在用法令限制,自欺欺人,各种措施让投资者裹足不前,失业率开始大幅攀升,而政府公布的数字却是少于5%的乐观结果。姑且不论失业率数字如何,目前并未看到有针对失业人口结构,以及外移人口的结构分析所作的正确分析,这才是真叫笔者担心与忧心的。

“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而35~45岁的人才不仅有经验、冲劲,再加上成长于经济起飞的年代,这个年纪的中坚人才也都具备了不错的学识,在企业内多属于中高阶经营、管理乃至技术人才,任何企业有再大的财力,设有一个完整的人才团队,是没有办法在如此快速竞争的脚步下存活,更别说致胜了。

以笔者的观点来看,目前失业人口结构中,这批人占了非常大的比例,其主要来源有二,一是传统行业的结束营业、倒闭,造成了这批长久效忠公司的人才变成了没有“劳动生产力”(仅脑力生产力)的失业人口,一是资讯、网路等高科技公司的经营不善,大幅裁员下的位高年纪轻的专业人员。这二类人员基本成本都不低,在如此经济环境下,自然较难回流企业,就算回流,也必须降低身段,相对Performance就成了业主的考量了。另一个中坚人才族群,并非失业,而是另觅去处,充满抱负、野心及探险精神,到大陆去创业,希望在大陆经济快速成长的洪流中,成为随流而上的一个扁舟,未来可能形成一个气候。

对于台湾产业而言,这二个族群的流失,将造成空前的大“洞”,若没有立即有效的办法,真正的产业空洞化将比经济风暴更可怕,后者是阵痛,而前者则是长长久久的痛了。

【中国宽频科技应用发展及推广协会理事长寇世斌】

相关新闻
自制比例太少 迪士尼替补频道未定案
民进党早年也推总统即问即答 卓荣泰:因不适当才没过
黄国昌称政院覆议理由造谣 卓荣泰:条文违反法律明确性原则
就职满月 赖清德组3委员会 聚焦气候、防卫、健康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