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又面临考验

李永明

标签:

联合早报23日评论文章:中国对与美国关系最大的担心和忧虑,是美国向台湾出售先进武器问题。如果布什政府今年4月决定向台湾出售神盾级军舰,中国将被迫采取反击措施,这不仅将直接影响台海两岸目前已存在的相对和谐的气氛,加剧两岸之间的对立和对抗,也将导致中美关系受到严重破坏。

  美国新总统布什1月20日入主白宫以来,首先集中精力忙碌于他在竞选期间所许诺的减税1万6000亿美元和重新检讨美国军事战略和策略,特别是加快建立前任总统克林顿最后被迫放弃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对于中国政策,虽然他和他的主要幕僚在竞选期间大体上勾画出一个轮廓,但是并不明确和具体。看来,布什政府具体和明确的对华政策的出炉还需要一段时间。

  然而,目前“形势逼人”,中美关系中的许多问题很快就要浮上台面,双方想回避也回避不了,必须面对,这其中有:

  3月19日,联合国将在日内瓦召开一年一度的人权委员会会议,美国是否将像往年一样提出谴责中国人权状况的议案。在过去的许多年会上,尽管美国谴责中国人权状况的议案都是以失败而告终,但是,美国从一个维护人权的“世界警察”立场出发,不能对中国的人权状况默不吭声。

  4月,布什政府将决定向台湾出售武器项目,特别是受到中国密切关注的装备神盾级雷达系统的导弹驱逐舰等新式武器,中国已经放话,神盾舰等新式武器是中美关系的分水岭。如果美国出售这些武器给台湾,中国将立即召回驻美大使,并在台湾海峡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中美关系将严重倒退。

  6月,如果中国到时还没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美国国会中一些议员将要求重新讨论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地位问题。

  7月,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将在莫斯科开会决定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美国是否支持北京,也成为两国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美国对华政策重大改变

  所有这些问题究竟如何处理,应该遵循一套什么样的方针,这是目前北京和华盛顿颇为伤脑筋的问题。然而种种迹象显示,两国都在绞尽脑汁,想出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就中国方面来说,它急切地希望了解布什政府对华政策的走向,特别是在对台湾问题上美国新政府的态度如何,希望了解布什政府对克林顿政府的对华政策的修正程度有多大。布什在竞选期间多次表明将废弃克林顿所建立的中美“战略伙伴关系”,而把中国视为“战略竞争者”和“潜在的对手”,在台湾问题上,美国将承担其防卫义务等等。

  所有这一切都预示着美国对华政策将有重大的改变,但是,这种改变的幅度有多大、速度有多快、范围有多广,目前尚不清楚。这也就是中国最大的担心之处。

中美关系中的核心因素

  目前,中国对与美国关系最大的担心和忧虑并不是美国在联合国提出谴责中国人权的提案,也不是在法轮功上同中国过不去,而是美国向台湾出售先进武器问题。人权问题的分歧涉及文化、历史和价值观,要解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双方可以保留、等待,通过加强交流和谈商,逐渐缩小分歧。美国会像往年一样提出谴责中国人权的议案,中国也会同以往一样,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下打掉美国的议案。双方虽然打嘴皮子仗,但只要有维护各自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诚意,人权问题不会对两国关系产生重大的、或致命的破坏和冲击。但是,台湾问题就不一样了,它是中美关系中最为敏感和具有巨大杀伤力的因素,这其中美国出售先进武器给台湾又是中国最为敏感的一条神经,也是中美关系中的核心因素;美国售台武器问题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和决定中美关系的走向。

  因此,中国多次表明,美国是否向台湾出售先进的神盾级驱逐舰以及其他高科技武器,将是中美关系发展的分水岭。换句话说,如果布什政府今年4月决定向台湾出售神盾级军舰,中国将被迫采取反击措施,这不仅将直接影响台海两岸目前已存在的相对和谐的气氛,加剧两岸之间的对立和对抗,而且也将导致中美关系受到严重破坏。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中美两国的利益都将遭受损失。正因为军售问题事关重大,据美国报纸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主管对台事务及外交政策的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将于3月份、即美国决定军售之前到华盛顿访问,可以预料向台军售问题将是钱其琛同美方商谈的主要课题。

两国关系需要磨合期

  就美国方面而言,捍卫人权将是布什政府对华政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任国务卿鲍威尔在接见离任的中国驻美大使李肇星时讲得很清楚,美国将“坦率地”向中国提出人权问题,并要求中国必须“遵从法治”。鲍威尔的话实际上是在向中国表明,在今后的中美关系中,美国不可能回避人权问题。很明显,中美围绕中国人权问题的争吵将会继续下去。

  在台湾问题上,布什政府虽一再声明不会放弃保护台湾的义务,但是,它也再三强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和平解决”的立场。这一立场既隐藏着中美对峙的危险性,也存在着双方协调的可能性。只要美国坚持、真正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支持台湾独立,中美两国关系就有改善和发展的空间,尽管这种空间不能满足两国发展潜能的需要,但总比没有要好。

  布什新政府刚上台才几个星期,中美两国关系需要一个磨合期,双方都需要时间来了解和解读对方对一系列问题的立场。一个值得注意的迹象是,中国中央领导层于2月12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央工作会议”,这种会议一般是研究和制定重大政策时才召开的。与会议同时进行的另外一件重要事情是,中国派遣三名重量级外交官——老布什任期内驻美大使朱启祯、克林顿任期内驻美大使李道豫和前驻加拿大大使张文朴前往美国“传递信息”,他们会见了布什政府中的决策人物。

  人们有理由相信,他们所“传递的信息”同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的最高决策、特别是北京对中美关系的今后走向有着密切的关联。

  这三名中国高级外交官的访问是中美就两国关系中“当前急务”进行的非正式磋商之一。在此之前,美国派遣军事专家到北京,与中国军事专家就美国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问题交换意见。而北京在谈论这一计划时说法也有所变化。北京外交部发言人在最近的讲话中尽管重复中国原有立场,但是同时又强调美国在部署这一系统时应充分与世界各国商量。显然,中美两国在处理双方关系时都表现出一种谨慎的态度,这也许表明双方都希望以积极态度处理和对待两国关系。


    相关文章
    

  • 台海两岸关系配合美国对华政策而动 (2/17/2001)    
  • 人权与军贸:中美关系处于历史转折点 (2/17/2001)    
  • 小布希出手不轻军售蒙忧 (2/15/2001)    
  • 中国三名前大使访美探路 (2/15/2001)    
  • 北京左右开攻:左拦陈水扁访新 右阻李登辉访美 (2/8/2001)    
  • 钱其琛拟访美阻售武台湾 (2/5/2001)    
  • 金融时报:法轮功令北京进退两难 (2/3/2001)    
  • 蛇年的中国逶迤前进 (1/31/2001)    
  • 美模拟太空战阻大陆攻台 (1/29/2001)    
  • 中美关系非敌非友 (1/29/2001)    
  • 李肇星:中美关系进入关键时刻 (1/28/2001)    
  • 李肇星发言: 中美关系进入一个关键时刻 (1/28/2001)    
  • DPA:美国务卿鲍威尔上任就对李肇星大使说“别了!” (1/25/2001)    
  • “拳头”当道 中共联俄印朝以制美 (1/22/2001)    
  • 布什班子尚未上台就对中国软了骨头 (1/9/2001)    
  • 国际关系专家周启朋谈新世纪中美关系走向 (1/8/2001)    
  • 中美建新使馆谈判九年终有结果 (1/5/2001)    
  • 传小布什两遣密使向北京示好 (1/3/2001)    
  • 分析:小布什政府将如何迈步 2001年中美关系将有何进展 (12/29/2000)    
  • 中美关系应该登高望远 (12/25/2000)
  • 相关新闻
    传小布什两遣密使向北京示好
    中美建新使馆谈判九年终有结果
    国际关系专家周启朋谈新世纪中美关系走向
    布什班子尚未上台就对中国软了骨头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