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欧梵:小众变大众,另类变主流

李欧梵

人气 71
标签:

上个月,《亚洲周刊》报道了一则新闻:新加坡的一个剧团演一出“离婚”戏受到官方干涉,遂引起戏剧演艺界一致在同一天罢演的消极抗议事件。

我读后不禁忆起,一年多前在新加坡和一群戏剧界的从业者举行座谈,那一晚令我印象深刻,并使我感到这一批“小众”绝对是开风气之先,将会为新加坡的文化开创一个新纪元。我甚至私下斗胆地预言:如果香港文化是以电影为代表的话,新加坡文化将会以戏剧和表演艺术而著称,甚至享誉世界。目前,这个预言尚未完全实现,但我认为新加坡人应该以他们的戏剧而自豪才是。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和种族的国家,为了维持多元,非鼓励对话不可,而戏剧理应是最适宜于对话的艺术形式,没有对话(当然也会包括冲突和紧张,所以构成“戏剧性”),何来沟通?我在座谈会上曾经问起:新加坡各个种族曾否以戏剧的形式作过对话?答案是没有,但各种族自身的戏剧活动却相当蓬勃。所以我对于此次“离婚”事件并不感惊异。

我碰到的这一群年轻人(他们都很尊敬新加坡戏剧界的一代宗师郭宝昆)又告诉我,他(她)们都是“小众”,在政府监视的夹缝中生存,譬如检查人员劝他(她)们不要用脏话,于是就以空口无言对付,花样百出,更令我油然生敬。我认为现代任何艺术形式的产生,都是由小众而起,初时也是为了小众,大众总是后知后觉,甚至“视之异类”。

然而,曾几何时,小众艺术也会引起大众的共鸣,而变成大众喜爱的东西。就以台北为例,“云门舞集”初创的时候只有一间楼顶上的排练室和几个舞员,然而创办人林怀民锲而不舍,不久云门的小众演出就变成了轰动一时的大众艺术。我曾亲自在台北某公园数万观众堆里观赏舞剧《廖添丁》,情况热烈到难以想像的程度。有时候小众艺术也会不受当地大众接受,却偏偏享誉世界,引起其他国家的激赏,侯孝贤的电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台北的小剧场运动,也曾得到纽约的一位著名的华裔舞台设计家的赞赏,他甚至公开说过:全世界最有生气的戏剧活动,不在纽约或伦敦,而在台北。

台北的小剧场运动至今似乎烟消云散,但当年以《l鹈x新配》起家的几位演员都已被纳入主流,演电影去了,这当然更无可厚非。因为在这个“后现代”的社会,我们已经无法实践现代主义的一条金规玉律“打倒布尔乔亚”,布尔乔亚成了中产阶级的大众是打不倒的,反而会逐渐接受某些小众的另类艺术,甚至把它作为家庭摆饰、附庸风雅,不管懂与不懂,这就是所谓“媚俗”(Kitoch)的起源。

在从前苏联控制下的东欧国家,媚俗却染上另一种意想不到的政治色彩;官方的宣传把社会主义美化到俗不可耐的地步,所以在昆德拉的笔下,讽刺“媚俗”变成了一种艺术上的反抗行为。在今日中国大陆画家,也走上这条讽刺媚俗的道路,而且故意用最庸俗的体裁来讽刺官方的虚伪意识形态。我认为这也无可厚非,乃环境使然。

然而相较之下,资本主义挂帅的新加坡、台北和香港的情况毕竟与之不同,通俗文化虽然已经变成了“主旋律”,但并没有太多政治色彩……大众文化的动力是商业市场,媚俗的危险可能来自过度的商业化,如此看来,则更应该容纳各种小众或另类的存在和发展,而且多多益善,这样才能发挥多元文化的真正精神。

我甚至认为小众文化可以带动大众文化的素质,譬如最近王家卫导演的电影《花样年华》非但受到影评人小众的欢迎,而且不久就被广告商所抄袭:片中张曼玉穿旗袍的婀娜多姿成了另外一种刺激,换言之,一种另类艺术被主流商业文化很自然地吸收了。在这种多元互动的文化环境中,小众变成了大众的一部分,也就无所谓甚么是主流,甚么是另类了。

--作者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著有《西潮的彼岸》、《浪漫之余》和《上海摩登》等,原载《亚洲周刊》


    相关文章
    

  • 第十二届澳门艺术节开幕 (3/11/2001)    
  • 秘鲁一名胜面临坍塌危险 (3/11/2001)    
  • 中国劳工观察: 又一中国独立工会领袖将被判刑 (3/11/2001)    
  • 政治挂帅进一步影响两岸脆弱关系 (3/10/2001)    
  • 灭佛 宗教炸药的政治导火线 (3/10/2001)    
  • 一个真实的故事:姐夫的含冤而死 (3/10/2001)    
  • 规划署拟辟特色行人专区 (3/10/2001)    
  • 联合国通过决议敦促塔利班停止毁坏阿富汗境内佛像 (3/10/2001)    
  • 真由美: 棒打啸天犬 不碰二郎神 (3/10/2001)    
  • 台资奇美镇江厂被勒令关闭 (3/10/2001)    
  • 台立院充斥粗话文化 (3/9/2001)    
  • NBC黄金档将推出“变种”新西游记 满足西人口味 (3/9/2001)    
  • 又一项签名运动 矛头指向李登辉 (3/9/2001)    
  • 赵牧: 中国百姓的“生存系统” (3/9/2001)    
  • 一位比江青还利害的学术女皇 (3/9/2001)    
  • 北京大学里的“监狱” (3/9/2001)    
  • 不放过每一件罪恶 (3/9/2001)    
  • 陈水扁绝不迷信武器为台湾安全的唯一保障 (3/9/2001)    
  • 秋风:文化活力之源究竟何在? (3/8/2001)    
  • 21位百岁阿嬷讲长生之道 (3/8/2001)
  • 相关新闻
    21位百岁阿嬷讲长生之道
    秋风:文化活力之源究竟何在?
    陈水扁绝不迷信武器为台湾安全的唯一保障
    不放过每一件罪恶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