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欧梵: “全球化”的文化争论 

李欧梵

人气 79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4月26日讯】近来﹐“全球化”﹙Globalization﹚这个名词﹐变成了全世界最脍炙人口的口头禅﹐然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学术界更引起了巨大的争论﹐赞成者认为这是资本主义带来的“善果”﹕推广市场化﹑民主化﹑科技进步﹔全球成一村﹐最后世界大同﹔反对的人认为这不过是西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新面孔﹐以美国的霸权为基础﹐以后期资本主义﹙跨国主义﹚为形式﹐最后以经济手段征服全球的大阴谋。赞成者多属于保守主义或自由主义中的保守派﹐而反对者当然以左翼分子和马克思主义者居多。

我对于此道涉猎不深﹐未敢轻言自己的“学说”﹐只不过觉得这两种看法我都不能同意﹐因此也只能从自己读过的少数理论来“检验”个人的经验和观察。就目前的初步研究所得﹐我比较同意两位芝加哥大学的名学者——社会学家SaskiaSassen和人类学家ArjunAppadurai——的看法﹐前者认为“全球化”并非席卷全世界的唯一霸权运动﹐而是以各种不同方式与各地区﹑各国﹑各地方﹐甚至个人接轨的经济和文化的潮流﹐它的存在往往因各种地方环境而不同﹐效果也各异﹐但总体上说﹐我们必须承认“全球性”因素﹙theglobal﹚的存在﹐而“全球性”发展最明显的地方是世界上的财经大都市——纽约﹑伦敦﹑东京﹑巴黎﹑法兰克福﹑苏黎世﹑阿姆斯特丹﹑洛杉矶和香港。这九大都市之中﹐美国独占两个﹐欧洲五个﹐亚洲两个﹐南美和非洲则付阙如﹔然而在Sassen近着中﹐又在这第一环的大都市外加上第二环﹕圣保罗﹑布宜诺斯艾利斯﹑孟买﹑曼谷﹑台北和墨西哥城。在这六个城市中﹐南美居二﹐亚洲占三位﹐而墨西哥恰在南北美之间。

如果我们把这十五个都市合在一起﹐亚洲所占的比例﹙五个﹚与欧洲相同﹐并与美洲鼎足三分。但Sassen是社会学家﹐不太注重文化﹔如从文化观点看来﹐瑞士的苏黎世根本不能算大都市﹐法兰克福的地位也将被柏林所取代。而亚洲的五个城市在文化上倒真是各有千秋﹐我们甚至还应该加上中国大陆的北京和上海。也许这是我个人的偏袒﹐但亚洲各大都市在全球文化和经济上举足轻重的地位﹐至少应该得到肯定。

问题在于﹕就后期资本主义的运作而言﹐亚洲的城市是主动还是被动﹖或者都不过是纽约的卫星城﹖甚至有人认为﹕全世界的金融核心是纽约﹐所有运转都操纵在纽约华尔街的一小撮金融资本家手里﹔而就文化而言﹐真正的基地也只有一个——好莱坞﹙荷里活﹚。持这种理论的人﹐当然不相信世界各地的消费者有选择权﹐反正迟早都会被这股强大的后资本主义征服而心甘情愿地作“顺民”。这一点我也不敢苟同﹐也是我比较赞成Appadurai的说法的主要原因。他不但认为世界各地的消费者有主动权﹐而且各地之间的互动也造成了五种流动性的景观﹐他定义为人种﹑媒体﹑科技﹑财经和意识形态。

这位人类学家原籍印度﹐出生在孟买﹐所以也特别看重亚洲地区的文化﹐而且鼓励美国从事地区研究﹙areastudies﹚的学者少作固定的以国家为本位的文化研究﹐而多作以人民流动为主的互动性的跨国研究﹕如通商﹑旅行﹑传教﹑殖民﹑流亡等﹐而这种流动性往往以区域﹙region﹚来划分﹔区域不仅是一个地理名词﹙如亚洲﹚﹐也是一种想像世界﹐传播媒体所提供的就是一种想像世界﹐它可以作消费品供各地群众享受﹐但各地人民的接受或反抗行为也可以从不同的想像世界中显现﹐而且有所取舍。

我们举一个例子而言﹐《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因为名义上是台湾提供参选﹐但在台湾却被视为好莱坞影片〈见本刊四月二日至八日号〉。从资本和市场而言﹐它的确有“全球化”的代表﹐但无论是导演李安或港台和大陆的评论者﹐都把它视为全球华人的作品﹔而从文化鉴赏角度而言﹐更是和美国方面的反应大异其趣﹐甚至有人认为此片根本没有吸取到中国文化的精神﹐是拍给洋人看的以假乱真的商业品。更有不少华人观众觉得片中的国语﹙普通话﹑华语﹚不够标准﹐听来可笑﹙但不少美国朋友告诉我不觉得是在看“外国片”﹐因为英文字幕远较中文流畅﹚。

这些不同的反应就是各地区文化互斥和互动的现象﹐说不上主动权操在谁手﹐也许资本多来自美国﹐但文化效果却无法预期。当然会有评者认为我所谓的主动权本身就是一种假象﹐而地区主义﹙regionalism﹚只不过是全球化所必须经过的一个阶段或缓冲区而已﹐但我仍然坚持我的区域论调。美国学院中的理论家往往只会在学术的象牙塔内坐而论道﹐很少实地考察﹐所以也往往与现实脱节﹐因此我虽然身在学院﹐却宁愿做实地“漫游者”﹐而不愿作理论家。

──原载《亚洲周刊 》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富国主导全球化自由贸易有弊端 (4/23/2001)    
  • 加国美洲峰会再起暴力抗议 (4/21/2001)    
  • 铁丝网被扯倒 五千人美洲峰会场外通宵混战 (4/21/2001)    
  • 美洲峰会商设全球最大贸易区 (4/21/2001)    
  • 【纪元专栏】曹长青: 经济全球化不可阻挡 (4/21/2001)    
  • 李怡:失控世界 (4/20/2001)    
  • 魏京生:捷克总统顶住中共压力 (4/19/2001)    
  • 为谁说不? ——评《中国可以说不》 (4/17/2001)    
  • 从撞机事件看中共对民族主义的迷思 (4/15/2001)    
  • 毛寿龙 : 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度缺陷 (4/6/2001)    
  • 印度和中国工程师带动美国硅谷创业全球化 (4/1/2001)    
  • 全球五大股市暴跌 中国股市能否独善其身 (3/30/2001)    
  • 陈水扁:未来台湾及两岸发展 应放在世界格局 (3/26/2001)    
  • 由《卧虎藏龙》看- 全球化下的“国际外语片” (3/25/2001)    
  • 口蹄疫灾难“功”归全球化 (3/19/2001)    
  • 英办“全球六合彩” 奖金10亿 世界第一 (3/18/2001)    
  • 意大利全球化论坛会议遭抵制 示威者冲破警察封锁线 (3/17/2001)    
  • 数千名全球化进程反对者与防暴警察发生冲突 (3/17/2001)    
  • 李怡:冲击经济 (3/6/2001)    
  • 意大利人点燃“火箭”抗议全球化 (3/4/2001)
  • 相关新闻
    意大利人点燃“火箭”抗议全球化
    李怡:冲击经济
    数千名全球化进程反对者与防暴警察发生冲突
    意大利全球化论坛会议遭抵制 示威者冲破警察封锁线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