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捉寄生虫救人 陈莹霖乐在其中

人气: 6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0月18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陈朝福高雄18日电)不走临床医务工作,高雄医学大学第一届医学系毕业的名誉教授陈莹霖,一头栽进寄生虫世界,钻研寄生虫长达50年,并有效防治寄生虫。陈莹霖说,“虫”不后悔。

面黄肌瘦、肚子鼓得大大,尤其是上厕所时,经常会出现排出一长条、一长条蛔虫的惊悚画面,这曾是许多四、五年级生的共同记忆。

当年民众不重视卫生,环境公共卫生品质落后,让寄生虫盛行;陈莹霖分析原因指出,当时大都以粪便充当肥料,导致民众经由食物吃到寄生虫的虫卵,当时约有70%至80%的民众体内都有蛔虫。

由于民众染上寄生虫率高,让民国48年间正在就读高雄医学院(高医大前身)的陈莹霖,立志投入研究寄生虫的领域,并摆脱出身医生世家压力和旁人异样眼光,跟随恩师、前高医大校长谢献臣脚步,栽进寄生虫世界,从事基础学术研究,这一路走来就是50年。

陈莹霖回忆说,谢献臣为了解寄生虫在人体内的生命周期,还曾让寄生虫的幼虫由手臂表皮钻入,把自己的肚子当成实验室,观察寄生虫在体内的存活、繁衍生命情况。

他表示,恩师投身研究寄生虫的精神,令人感佩,也感召他选择不做临床医师而投入寄生虫世界。

面对家族中有 9人担任令人羡慕的医生,陈莹霖坦承,当年不当临床医师的压力相当大,尤其是研究寄生虫必须搜集粪便,经常被家人和邻居碎碎念“好好的医生不做,却要去捡大便”。

陈莹霖对外界异样的眼光不以为忤,还乐在其中,把这些有异味的检体冰存在由美援支援的冰箱内,然后再视如珍宝,不畏臭味,在贴近显微镜下细数检体内所含的虫卵数量,也在其中找寻引发相关疾病的答案。

陈莹霖打趣说,他经常花费数小时的车程到乡下搜集粪便检体,被当地人怀疑用心不良;经过一番波折后,将检体提回办公室时,同事闻到异味,就知道他有所收获,带着“宝贝”回来了。

寄生虫对人体的影响大,陈莹霖指出,蛔虫会吸食养分,妨害小朋友成长;目前增多的人畜共通寄生虫情况,是经由宠物入侵到人体,容易引发内脏病变,因此,被称为“内脏幼虫爬行症”或“内脏幼虫移行症”,移居到眼睛可能造成失明,移转到肝脏可能会引发肝肿大。

“捉虫就是在救人”,陈莹霖曾协助 1名小朋友驱出数百条蛔虫,也曾捉出1 条5、6公尺长的绦虫,让旁人恶心、惊悚,他却如获至宝制作成标本及当教材。

陈莹霖也像一部寄生虫活字典,对于蛔虫、绦虫、钩虫、中华肝吸虫等寄生虫的习性及危害,不必翻找资料即脱口而出,如数家珍。

早年小朋友排出一长条、一长条蛔虫的惊悚画面,现已不复见了,这是陈莹霖浸淫寄生虫世界50年开花结果。问他有没有后悔不当临床医生开业赚钱,他给外界的答复,总是“虫”不后悔。

评论